APP下载

新媒体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3-21广西警察学院赖晓丽

区域治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广西警察学院 赖晓丽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新媒体大环境之下,网络数据呈现出了更强的复杂性,由于信息化的持续发展,由此使得关联的平台更加多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新媒体的有效应用,大学生能够获取到其所需要的心理咨询,由此促使其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拓展,并且可以对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很好地实现大学生的思维锻炼,最终促使其创造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能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在进行新媒体应用的过程里,通常都不会被时空所限制,这样大学生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的选择,并由此获取到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信息。还有,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够把新媒体平台当成是身心放松的场所,也就是说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心事的倾诉,并且还可以获取到对应的心理咨询,如此可以缓解压力[1]。

(二)负面影响

1.容易使学生们迷失价值观

现今,由于新媒体的覆盖程度越来越广,这就使得所包含的内容呈现出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而大学生处于特殊的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刻,所以其呈现出来的心理相对薄弱。因为未能够具备足够的生活经历,在自制力方面表现的较差,这就使得大学生往往会被一些不良网络信息所影响,最终造成心理迷茫,这对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也会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遭受到阻碍。

2.降低了大学生们的交际能力

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促使大学生更为方便的展开沟通,然而时间过长的话便会造成其过度依赖该类交流方式,这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可能会被排斥。和现实里人的交流进行对比的话,部分大学生更加乐意去与一些网上的陌生人展开沟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取到相当程度的心理安慰,在这种情况之下,部分大学生的性格便会出现转变,变得更为孤僻,会随之存在自卑心理。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些大学生会变得冷漠,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等。上述情况的出现必然会造成相当程度的信任危机,这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会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最终造成心理健康工作无法高质量的进行[2]。

二、新媒体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在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通常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然而以现今的心理健康教育来看,整体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还有部分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未能够全方位的掌握新媒体技术。一些老师因为更加倾向于传统教学观念,所以会借助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然而以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做法无法满足时代要求。虽然部分能力较强的老师已然具备了对应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有着清晰的教学思路,然而在应用新媒体技术时却存在着欠缺,未能够将新媒体技术和心理教育实现高效的整合,在具体应用新媒体技术时,部分老师无法结合大学生的具体状况对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予以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出现隔阂,情况严重的话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3]。

(二)缺乏正确的认识

现今,很多高校都未能够把新媒体技术很好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符合学生的现实要求。同时,部分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未能够对新媒体技术予以重视,更谈不上全方位的融入,如此则意味着所进行的工作未能够和时代的发展实现整合。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造成大学生积极性的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健康工作的效果表现得不明显。即使一些高校对此环节的工作予以了重视,关注新媒体的应用,然而在具体应用时却未能够搭配对应的工作方法,这就意味着工作思路不清晰,最终造成心理教育的功能无法全方位的体现[4]。

(三)缺乏完善的预防机制

新媒体大环境之下,众多的应用程序给大学生带来了展现心理的可能,然而在此过程中却会伴随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面对这种现实,因为在网络监管方面的机制存在的欠缺,所以无法在第一时间对上述内容予以有效的监管,而这则是意味着不良的信息实现了扩散,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还有,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通常都是以虚拟的角色参加,这就会造成随意性高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其所呈现出来的安全感则是会随之减弱,长时间如此的话,必然会造成大学生出现焦虑等问题,这对于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在大学生遭遇到心理问题时,所在学校的心理工作者无法在有效的时间里获取到对应的信息且展开高效的指引,如此导致学生不会对此方面的工作予以重视,且没有信任度,最终会造成师生无法进行健康积极的交流[5]。

三、新媒体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一)增强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和调适能力

新媒体环境之下,社会充斥着海量的网络信息,而大学生由于所处年龄阶段较为特殊,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在面对一些不良媒体文化时通常都会存在深陷不能自拔的情况,而高校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同时要完成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监督,能够对一些不良文化进行坚决抵制,这样可以实现对大学生的有效引导,促使其养成健康的心理素养,最终形成高尚的品德。新媒体大环境下,面对多元化信息,这会造成大学生出现选择恐惧,并有可能存在心理失衡等问题。一部分大学生开始局限在社交网络上,沉溺在网络世界,害怕与人交往、不愿与人交往,使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较差,性格变得孤僻,人际交往能力下降,这对于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则是给高校带来了众多的挑战。所以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特别要关注大学生的环境。班级、学校都要利用好新媒体,由此给大学生打造出安全和谐的环境。而在社会层面,亦应该规范媒体秩序,提升对网络的管理,如此能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片阳光明媚的良好环境[6]。

(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系统

通过新媒体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足予以补充。因为现今网络覆盖范围相对较广,并且在数据数据处理方面表现得更为快速,对应的精度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予以精准的掌握。借助新媒体从而实现对心理健康信息的调查,并以此为着力点构建出健全的健康档案,在固定周期对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测试,且由此对心理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更新。借助新媒体信息化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得其本身的优点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高效的整合。

(三)线上与线下活动良性结合

在信息化大环境之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会严重的依赖网络。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要借助多元的方式关注此问题,特别是要重视非专家的作用,也就是朋友家人的心理咨询,通过该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减弱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这是由于因为亲情及友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特殊性,大学生并不会过度强烈抵抗。还有,如果是具备相同价值观的人则是能够在具体心理咨询时起到更为显著的功能,他们能够从平时的生活中获取到对应的帮助,如此在无意之间,这些大学生的心理会出现变化,能够在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心理情况。其次,还要对学生宿舍予以重视。这是由于宿舍会给学生带来温馨的感觉,能够促使其情绪得以缓解,这对于心理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还有,在辅导员方面,必须科学地借助学生会展开相应的工作,学生会为重要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活动的有效应用,把一些心理活动转换成社区工作,如此会使得覆盖面表现的更广,这也会在无形之中促使大学生更多地掌握到心理知识,最终实现心理健康[7]。

(四)引导学生网络行为,确保个体健康发展

以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来看,正是价值观形成的核心周期。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存在着控制力不强的现实,往往会被一些外界因素所影响。还有,由于新媒体的大规模影响会造成自我迷失等情况的出现,所以辅导员必须要重点关注网络心理健康的功效,由此保障大学生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应该借助正确措施的有效应用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到网络行为的正确与否,促使其实现心理自律,举例来讲,学校能够从自身状况出发从而给大学生构建出切实可行的网络行为规范,关注网络管理工作,并且还应该对大学生展开法制教育,促使其所进行的网络活动能够做到规律性[8]。

(五)提高教师素质,正确利用新媒体

在教师方面,必须长时间关注自身能力的提升。进行教学之前应该对新媒体教学内容予以合理的选择,对于不良的内容则是要进行过滤,防止造成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还有,在应用新媒体时,负责老师必须要明确的掌握到新媒体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通过新媒体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得心理健康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把侧重点放在网络信息辨别方面,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获取到对应的能力,由此实现对信息真伪的有效辨别,这样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自我保护,自觉地抵制负面信息。

(六)跨学科整合,实现课程衔接

高校开设课程时,除了要重点关注心理健康课程,还应该要全方位的应用别的心理教育资源,由此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能够呈现出多元化,所以不同学科的老师应该对学科界限予以破除,也就是说应该强化其所负责学科和心理教育的联系,如此能够使得教育内容得到补充完善,并且能够促使不同学科功能实现高效的互补。借助别的学科的有效推广能够使得心理健康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心理学课程方面。现今,在此方面的工作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为心理课和思政课的结合,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强的互补性,能够呈现出较强的共同性,两种课程都能够促使大学生准确的处理心、脑、身的联系,促使其实现健康成长,并由此培养出健康的人格。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所关注的侧重点在于促使学生具备健康心理,能够实现自我调节,最终强化整体的心理素质。而在思政课程方面则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获取到正确的三观,借助此两种课程关系的有效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表现得更好。需要注意的是,在把侧重点放在心理障碍要素的同时,必须要对价值观等因素予以重视,这些因素亦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借助理性化思政工作的开展能够促使大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强化,可以对自己有着更好地了解,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降低压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应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维方法,实现良性互动。

(七)实行“间接式”教育

和别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的话,“间接式”心理教育则是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不会造成学生出现紧张,往往是借助一些平和的教育方式展开工作,由此能够促使大学生心理实现高效的调节。现今,所进行的“间接式”教育方式通常是借助阅读疗法以及音乐疗法展开。由于该种方式有着较大的优势进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在社会上日益流行,所获取到的效果也相对明显。所谓的阅读疗法通常是说要借助丰富的文字资源等进行辅助,在这种情况之下咨询中心能够和图书馆进行协作,构建出针对性强的阅读治疗对策。

(八)加大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管力度

在高校层面,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一些负面影响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要把侧重点放在以下:首先,应该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在第一时间对大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如此确保主管部门可以在有效的时间里对网络信息进行治理并由此打造出健全的网络监管制度。其次,高校必须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构建出切实可行的新媒体监管制度,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其能够文明健康上网。最后,对于新媒体里存在的不良信息,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举报,这样可以使得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最终确保其可以实现健康发展[9]。

四、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信息化大背景之下,新媒体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其所带来的全新教学方式及理念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然而在此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大学生过度接触信息等现实,处理这些问题已然成了高校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高校必须要强化辅导员的整体能力,有效的应用新媒体的优势,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拓宽,占领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在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形成阳光积极的心理育人场域,共同筑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