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乡村治理

2023-03-21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委党校上官艳娟

区域治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农村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委党校 上官艳娟

在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乡村的治理工作逐渐呈现出全新趋势,对于农村来说,基层党组织是非常关键的组织,其在乡村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所以对治理方式不断进行优化,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与此同时,在基层党建引领下,乡村治理工作开展和不断优化,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一、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的关系

新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通过自身具备的独特引领优势,为乡村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优化创新提供了全新发展方向,并且该过程中通过群众存在的实际诉求作为动力,可以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改进和提升。二者之间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展现,也是实现现代化治理目标的必然趋势之一。

(一)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在大力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便是工作开展多元化,内部不仅包含了自身建设,还存在乡政府、村委会、村民自治组织等,特别是当今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出现个性化、差别化、层级化,要保证组织和群众个人多方之间长久的协调,实现对乡村最为有效的治理,根本和关键就在于党的领导。在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保障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力量,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宣传党的主张、落实党中央政策、动员组织及凝聚群众的关键效用,是农村工作的主心骨。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方面的光辉发展历史能够得出,这都是党正确领导的功劳。因此要对该方面工作进行坚持,提升基层组织中的凝聚、战斗等能力,从而创建出活力十足、安全有序的治理工作局势[1]。

(二)治理激活党建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中,为使国民经济、社会秩序得到全面安定和恢复,国家便在本质上使用了全能主义的管理控制方式,为之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自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为能够对其进行良好的适应,社会中的管理工作体制也从“管理”变为“治理”。“治理”与“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关注主体的多元化,更加关注多方互动及协调效果。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时,同样是这个道理。由于主体的多元化,管控不再只是通过政府具备的政治权威、对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等等,而是根据政府与乡村社会各个主体之间产生的互动、沟通协商等方面来控制;过程中更为突出互动,是指进行乡村治理工作时,不应该是仅靠规章制度的遵守,而应该是一个灵活性高、自主性强的持续过程;结果的协调性,便是乡村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将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但凡能够将其扩大的行为都应该被记录在治理活动内部。由此能够看出,在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时,基层党组织需依据自身的独有属性及优势,激活党建工作方式的内生动力,从而大幅激发人们在该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鼓励、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实现对乡村进行有效治理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治理效能的提高,还可以对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形成有效促进。

二、基层党建引领治理工作的逻辑

如何深刻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我们需要挖掘其深层次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依据对其细致、深层的研究后,发现其不仅是马克思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中国共产党成功经验的发扬,是新时代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治理工作强化的关键措施[2]。

(一)理论逻辑

为了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强调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所以,他们始终将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将基层党组织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武装重要力量,认为党支部应成为“在群众中进行鼓动工作、宣传工作和实际组织工作的据点”。这就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基层党组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以及落实党的政策的能力的深刻认识。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在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需要基础上,加大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高质量的基层党建工作,不仅是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良好展现,是对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进行考验,更是乡村治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引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推进基层治理,关系到党建对乡村治理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农村社会是否能够实现和谐有序以及充满活力。为此,在进行乡村党建组织思想引力、群众动力、社会治理等方面工作时,还要在该前提下,带领治理工作不断创新,这也是马克思共产党理论的发展[3]。

(二)历史逻辑

在国家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乡村地区管理是内部的重要内容以及根本保障。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进行细致研究,其不仅可以对群众进行良好的组织、凝聚和领导,还能对多样化的治理难题进行有效化解,这是中国共产党可以成功制胜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做好农村、农民工作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其能够对广大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行良好调动,使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可以说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展现出了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土地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党在乡村治理中的绝对性领导,为党的政策在农村真正贯彻落实提供了保证,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基础。改革开放后,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创造性实践,进入了农民包产到户的全新阶段,大幅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激发了其生产生活的主动性。与此同时,通过凝聚农民群众智慧的自治方式,使村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得到了强化。自十八大至今,中国共产党坚实践行自身的担当使命,调动各方面组织和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并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通过对以上的经验进行总结,想要保障乡村治理工作创新的成效,最为核心的便是强化党的领导,然后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强化基层党组织实力,接着在不畏艰辛的情况下,对经济进行大力发展。不仅如此,通过对共产党发展历史进行细致了解,可以知晓乡村一直都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为此,在乡村治理工作中,要对党建组织引导进行重点关注,从而实现对其的振兴工作[4]。

(三)现实逻辑

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不仅是当前时代的关键决策,还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解答,以及新时代农村工作的着力点。深层次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深入贯彻落实,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变的基础。

但是在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在实现治理有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困难。比如,困境之一是人口“空”,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输出使农村社会成员分成了流动人群和留守人群两部分,而在农村的“留守人员”有的年龄偏大、有的思想固化、有的能力不足,这就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出现“选人难”“干事难”“党员管理难”等问题,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也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乡村治理的成效。困境之二是经济“弱”,有的乡村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很难得到其他发展较好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发展二、三产业难;有的乡村产业单一,比如经济薄弱的村往往都是纯农业发展,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且既有的大部分的土地流转费返还给农户,村集体留成较少;还有的受到土地、资金等制约,即使有了较好的发展思路,但也无从入手等。所以在集体经济发展上如何靶向发力,实现共同致富,是当前时期乡村治理的紧迫任务,更是新时代赋予基层党组织的光荣使命。

三、新时代下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措施

新征程上,如何坚定让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政治引领、把牢治理方向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党建为先、支部领办,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根本保障。因此,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是关键。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一切乡村治理工作统筹的重要根本[5]。

具体来讲,乡村地区中的基层党组织要深层次认识到,基层是国家路线、政策、方针的重要贯彻者和落实者。因此,高效落实中央决策,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不变形、不走样、不变色,坚持抓住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个要领,成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主心骨”作用的根本体现。首先是要提升党员政治素养,坚决对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学深学透,教育和引导党员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实践的中锻炼树牢信仰意识,增强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其次要提高党组织纪律管理力度,把从严从实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党员。通过开展党规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守纪律讲规矩,特别是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通过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正风肃纪,督促党员努力养成在党章党规框架内干事、在制度约束下开展工作、在监督下推进工作的习惯。

(二)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治理支撑

加强和改进乡村基层治理,重点还在于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方面要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对党支部工作的开展进行规范,比如可以建立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联络党支部工作制度,直接指导支部工作,促进支部堡垒作用的发挥;二是建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队伍,通过对农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建立村干部星级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推动其履行责任落实的能力,使支部班子整体工作能力适应基层治理需求。三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将党员学习培训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在进行理论上培训的同时,用党员星级评定、积分制考核等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让党员在乡村各项工作推进中体现出先锋作用,展示出模范形象,在群众中更获得更加充分的信任和拥护。同时还要提升党员的实践工作能力,比如化解社会矛盾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保障群众工作满意度能力等,确保基层治理工作有效推进。

(三)结合多元主体、推动有效治理

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是乡村振兴重要突破口,其中主体的多元化,是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的核心。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多元治理主体结构,在农村经济利益多样化下,可以对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良好解决,对村民存在的多方面需要进行回应。为此,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需要对多方面的主体进行协调。一方面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组织等村级组织体系,将乡村社会中间组织与群众联系、团结方面存在的聚合和润滑效用展现出来。除以上的传统组织外,农村新的社会组织也在内部展现出了重要作用,例如乡贤理事会等,其不仅在传统习俗、价值观上存在话语权,还能大力推动村规民约的确定。多样化类型的农村基层组织在党建带领下,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德治”效果。所以,要重视新乡贤、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新兴治理主体的作用,按照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要求,发展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

(四)提供坚实保障、营造治理氛围

加强基层治理,是我们面临的长期又复杂的工作,所以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拓展思路、多方施策。比如在当前的农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以及生态保护这三个方面,都是我们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的坚实保障。

推动产业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治理有效的物质基础和坚实保障。只有解决农村产业问题,实现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所以,基层党组织要将发展放在第一位,结合乡村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克服一切困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壮大乡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营造良好乡风。优良乡风是一个乡村集体精神风貌的展现,它可以为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提供精神动力。怎样塑造良好乡风,首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文化优势开展乡风培育,比如利用德孝文化、廉洁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对村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日常行为等方面加强引导。其次重视阵地建设,利用好村民活动中心、农村书屋等设施,在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潜移默化塑造全体村民团结向上精神面貌,实现乡风家风民风美起来。还要以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依托,组织党员、村民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精神上的“脱贫”。

守好生态底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宝贵财富,所以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是检验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窗口。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农民的环保意识的建立和培育,比如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农药、除草剂、塑料薄膜等不仅给农产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还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其次要转变发展观念,学会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谋求发展,将自身独具的生态优势转变成为资源,并进而发展生态经济,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同时还要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等,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总结:综上所述,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治理中展现出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的关系、逻辑、措施进行细致分析后,可以了解到在当下工作进行时,要将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进行展现,并以此建设出多元化互动的局面。不仅如此,该工作还能对党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进行强化与巩固,最后实现乡村地区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走基层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