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与破解路径探析

2023-03-21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杨毅

区域治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助力人才职业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杨毅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职业发展所需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进一步实行的教育活动。从职业教育发展角度考虑,发挥好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作用,对乡村振兴工作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今,已获得颇丰的成果。而从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有必要发挥职业教育在其中的助力作用[1]。此外,在此现状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本价值体现不足,又比如人才供给类型单一化,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等。因此,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有效实现角度考虑,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本文围绕“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与破解路径”进行研究具备显著的价值意义。

一、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与模式分析

(一)意义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当中能够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且意义显著,主要包括:

(1)能够保证支撑乡村发展的技能人才。从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来看,主要是有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与此同时,为实现这一目标,乡村技能人才需积极参与其中。而通过职业教育,能够为乡村振兴培养各类型的专业技能人才[2]。一方面,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可通过职业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养,使新型职业农民具备技术娴熟、热爱农业以及擅于经营等方面的能力素养。同时,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期间,职业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结合国家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并将新型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当作参考依据,经多元化培养教育,为乡村振兴建设储备充足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可以提升专业化人才培养。相关职业院校可对农业专业进行合理设置,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对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专业人才进行培育,比如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非遗传承人等。此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职业教育,可对科研领军人才进行培养,将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有效体现出来,在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科研质量水平的提升,进而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科研领军人才。

(2)有助于乡村人口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基于终身学习成长规律来看,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有利于为乡村人才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平台,进而促进乡村人才发展。同时,在形成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还有助于有效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成长体系,使乡村人口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进一步促进乡村人口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3]。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两者保持良好的衔接关系层面分析,需在不断革新职业教育理念,促进乡村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提高,展现思想文化教育功能,激励乡村自主发展,强化乡村振兴内动力,并在提升乡村人口职业认同感,渗透匠心文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使乡村人口文化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有助于乡村社会治理服务工作的优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过程中,需重视乡村社会治理服务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以职业教育为导向,有助于促进农民综合素养水平、人才技能水平的提高,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乡村治理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基础保障。与此同时,在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的引导之下,在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素养的背景下,能够得到广大农民的充分关注,积极参与其中,确保价值共识能够达成一致,促进乡村社会治理力量的壮大,进而为乡村社会治理服务工作的优化打下扎实的基础[4]。此外,在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能够使其具备的联结作用有效展现出来,基于多元主体共育的基础上,协调各方主体之间的根本利益,有效优化及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结构,使乡村社会治理效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模式

为发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需明确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模式。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其模式呈现多元化特点,具体如下:

(1)根据参与主体划分的模式。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参与主体较多,比如联合办学模式,比如校企合作市场型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工程项目型模式等,还包括政、校、企三方联动的协同型模式等,均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在各方发挥自身作用形成协同、联动关系的基础上,可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持。

(2)根据功能划分的模式。以功能为依据,在带动农村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职业教育功能不同,发展模式也有所不同。比如,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反贫困型发展模式为主;在经济发达地区,以资源开发型发展模式为主;在环都市经济圈,以都市服务型发展模式为主[5-6]。

(3)根据治理理念划分的模式。以治理理念为依据,需结合职业教育的相关要素,明确乡村振兴发展治理主体、方式、规则、目标等,可通过“校园+田园”“学历+技能”“定制+协同”模式等,为乡村振兴治理工作提供专业人才,保证乡村振兴治理服务工作质量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问题分析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助力意义显著,且其助力模式诸多。而从现状来看,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尚且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实践困境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实践困境问题如下:

(一)未能体现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本价值

基于宏观层面分析,职业教育成为技术产业的附属,在技术主导下,难以将育人的教育性特点体现出来。基于中观层面,培养职业人才模式流程固定,未能体现出培育乡村振兴所需多元化专业人才的模式方法及内容。基于微观层面,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比过大,虽然技术价值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来,但若未能体现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本价值的情况下,则难以体现人的主体意识,使人被技术所奴役,难以使乡村振兴与人才协同发展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二)人才供给类型单一化,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

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需确保人才供给的充足。但从现状来看,基于人才供给方面,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7]。比如,部分地区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包括汽修、护理、计算机、土建、学前教育等专业,职业院校在专业布局方面缺乏针对性,不足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此同时,院校涉农专业设置较少,显然这对乡村农业转型升级发展难以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在人才培养目标单一、扁平的情况下,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比如: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与乡村发展需求之间有脱节的情况,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三者没有使无缝对接得到有效实现,在人才供给类型单一化的情况下,难以有效满足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也就难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三)乡村振兴教育合力不足

在共育主体联结出现松散问题时,易发生乡村振兴教育合力不足的情况。参与主体虽较多,但在共育主体联结方面比较松散,合力不足,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宏观层面分析,若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统筹治理意识薄弱,联结聚焦点模糊,则难以将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助力作用发挥出来。基于中观层面分析,职业教育主体内部,即各职业院校之间缺乏协调性,在组织、管理、协调等安排上尚且形成系统规范,显然这会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进而难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既有的作用。此外,基于微观角度来看,各方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活动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在相互独立运行的条件下,使融合发展的目标成为空想。显然,这样会使职业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导致乡村振兴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破解路径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问题较多,为解决相关问题,则需落实有效破解路径,具体而言,主要破解路径包括: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充分重视

为了发挥职业教育的助力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有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重视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一方面,突出职业教育的文化属性,针对传统农民、技术工人,引导其学习职业精神文化内涵,使其职业认同感增强。另一方面,突出乡村技术文化的内涵,比如工匠精神、文化品格、思维发展、创新意识等,明确人才在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通过技术文化的滋养,培育乡村振兴所需的技术型人才[8-9]。此外,还需将乡村的文化属性有效展现出来,促进农民增强对乡村文化认同感,树立本土乡村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并对具有文化价值的乡村资源进行主动挖掘,比如传统技艺、乡土风俗、历史建筑等。在此基础上,基于乡村产品产业发展过程中,置入乡村文化价值内涵,通过实践,对乡村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传统及创新。此外,在实践工作开展期间,通过职业教育的渗透,以专业人才培养为根本,重视培育人才运营管理、市场需求评估、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并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对专业人才的文化鉴赏、应用、创新等能力进行培育,在促进人才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与乡村振兴目标相符的职业人才

为了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需改善传统人才供给类型单一化的问题,侧重培养与乡村振兴目标相符的职业人才。一方面,对于相关院校的大学生群体,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对专业方向进行合理科学设置,促进专业吸引力的提升。职业教育需转变思路,从传统向外输送人才模式,转变为回乡就业、创业模式[10]。提倡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本地乡村就业,在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智慧治理、乡村新业态方面,给予政策、资金等层面扶持,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当地乡村本身要具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包括乡村能人、乡村精英、返乡创业者等,这部分人才了解当地乡村实际情况,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需对这部分人才充分关注,擅于发现这部分人才,通过能力建设的加强,引导这部分人才积极主动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当中,为乡村本地人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乡村方面,部分农民学习欲较高,所以有必要以乡村振兴为导向,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比如,可以构建开放的招生培训模式,在相关政策支持情况下,为乡村新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并促进农民服务乡村能力水平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过程中,对其人格特质进行培养至关重要,比如对农民的学习能力进行培育,使农民在职业教育引导下,坚持学习,能够分享、传承农业工作经验,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市场运营、政策解读、人际交往等能力,在培养与乡村振兴目标相符的职业人才的基础上,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构建完整的乡村振兴教育共同体,形成有效合力

为发挥职业教育的助力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建设事业发展,需构建完整的乡村振兴教育共同体,形成有效合理体系[11-12]。一方面,在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需了解共同目标,在有效构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各方主体明确责任跟工,比如当地政府、相关合作企业、职业院校、村民以及专业学生等,然后对各方主体之间存在的资源、需求充分了解,通过各项资源的共享、互换,明确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共赢点,通过协商、签订合同等方式,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有效保障支持。比如,构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机构,对各方资源合理协调,对各方利益与矛盾合理调和,制定完善、可行的实践方案。另一方面,形成价值共同体,使各方主体树立一致的、正确的价值观,在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中展现人文关怀,尤其是在新型农业专业技术农民培育过程中,需引导农民重构职业技术认知,重视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型专业农民人才的培育,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添一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显著,且模式诸多,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重视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同时,需对与乡村振兴目标相符的职业人才进行系统培育,并对完善的乡村振兴教育共同体进行优化构建,以此形成有效合力。此外,还需革新并完善教育评价体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通过评价明确职业教育实施是否科学、有效,持续优化改进,确保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进一步在确保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事业得到协同进步发展的基础上,为我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助力人才职业
助力成功七件事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