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医科类大学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3-03-21广西医科大学杨圣煜梁剑

区域治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医科评价建设

广西医科大学 杨圣煜,梁剑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双一流高校重点学科的建设、优势学科的发展,加快了我国高校学科进入世界双一流的步伐,医学是现代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创办高水平的医学院校亦是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点,而现阶段,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宿舍安全、疫情外出安全等事故频发,医科类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迫在眉睫,新时代对于医科类高校安全文化的探索需要脱离旧的思路而进入新的领域,本文通过对医科类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机制的进行探索,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创新医科类大学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机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医科类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管理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对医科类高校系统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高校安全文化理论环境的探索,发现目前有关医科类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体系构建不够完全,高校安全文化系统化的研究素材过少,为了丰富研究内容,加固医科类高校的安全文化理论根基,需要对其管理的属于安全范围内的周边领域进行创新性探索,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拓展探究,提出符合医科类高校本身发展的建设性理论。

(二)现实意义

安全作为一切科研进步的中坚力量,与科研流程环环相扣,以“健康中国”的概念为基础,推进医科类高校的教育改革,发挥高校的整体学科优势,有利于培育高水平医学人才,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概念需要在一流高校创办中贯彻到位,安全文化的建设要求多方协作共建,通过积极探索安全文化体系的内在动力,为高校走“质量发展”道路提供最有力的支撑。高校安全教育必须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审时度势,不断在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中完善安全文化体系,提升医科类高校师生安全文化的总体素质。

二、医科类大学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对象安全文化的意识与培育水平不一致

1.学生层面:高校学生年纪较轻,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缺乏相关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处于读书阶段的学生,安全意识水平还远远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线,注重成绩提升的同时消耗了大部分自身能够接触安全文化知识的时间,高校本身对于安全文化建设力度也是浮于表面,看重“实验”安全与流程,在整体的宏观角度没有进行把握与推进,这就间接导致了学生群体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由于学生缺乏全面的安全知识与技能,这就导致了很多事故的发生,提升高校学生安全文化意识是高校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医科类高校的安全实施精准度相比其他高校应该更高,医学是人类探索生命的桥梁,高精尖的应用更多更广,所以及时制定与学生安全息息相关的可行性措施,将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实质性的解决,提升学生安全文化素质,让每一个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科研探索,这对医科类高校未来发展有着非凡的奠基意义。

2.教师层面:高校安全教育者以非专业性教师为主体,没有相关的专业团队,为高校学生提供的安全文化教育内容相对浅显,所教授安全内容的经验性大于实践性,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校安全教育者身份都是行政人员兼职安全员,例如,高校辅导员在完成上级领导传达的任务的基础上兼顾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课程教授任务,由于不是安全领域相关专业出身的身份,他们只是通过安全教育课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醒”,许多高校的实验安全员也兼职了安全教育课的任务,但是在超出自己范围的宏观安全领域中,其摄入的知识还相对较少,在教学任务中只是给学生传输较为浅显的安全内容,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去进行安全文化输出。

(二)安全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实践分离

高校课程设置层面:现阶段高校安全文化的公共课程大部分为防范化安全教育,没有系统的知识结构,传统的“重管理而轻教育”“突发性”的安全教育,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不能适应全面的、高素质的高校人才培养要求,这就使其实际内容缺乏时效性和普适性。另外,在一些高校中,尽管开展了安全教育,但其本质都是辅助性的,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安全教育被看作是高校的一项行政工作,没有合理的长远规划,没有专业的教师和人员配备,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场所,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着走形式,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作用。部分医学院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化,没有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进行“本校化”改变,医学院校应该结合自己的校园构造、校园特色、校园风气,因地制宜在原有的安全教育内容上进行改变和完善,制定医科类高校专属的相关安全教育课程,这是安全教育创新的聚焦点和发力点。

(三)安全文化与管理制度体系的融合性不足

部分医科类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化程度不高,管理体制外表协调内部空泛,这可能会致使师生毫无安全防范意识,在一些情况下会严重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今国内安全文化呈蓬勃发展趋势,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已从实验安全向师生校园学习、生活安全领域扩展,因此更应重视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科学、系统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是当务之急。突发事件快速处理、宿舍安全管理、食堂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文化结合程度不高,制度之间彼此分离,制度体系的构成较为分散,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只关注表面的应急处理方式,没有与其他领域的相结合,宿舍、食堂、实验室等也是同理,每一个领域要与其他领域相交融,并将安全文化内化其中,这样安全文化体系才具有完整性。此外,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文本,要把安全建设的聚焦点放在成员的行为与心理上,高校安全文化对师生具有培育和导向功能,只有将安全文化与管理体制相融合,才能理念内化在师生心中,以推动高校安全文明的进步。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医科类大学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机制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路径

1.提高学生安全文化意识

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于社会从业人员来说是比较薄弱的,为了更好地让高校学生走出校园平稳地踏入社会,要把安全文化建设运用于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将安全文化课程纳入必修课学分,必修课是每个高校学生四年一定要选择的课程,当安全文化演变为学分制,大多数的学生会逐渐重视起安全相关的内容,通过上课讲授安全文化知识以及期末的安全文化考核,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更多安全知识,同时,可以设立专门的安全文化学生社团与论坛,让高校学子组成团体在其中畅谈并学习安全文化的内容,例如医疗事故介入知识、医疗废料处理知识等等,这样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校园活动。其次,要明确教师安全管理责任并提高教师安全文化意识,高校要制定详细的导师责任制,对于研究生要实行“一对一”的学生与导师的精准负责制度,因为医科类高校的研究生要开展许多与医学、生物学相关的试验,在试验中会有很多不定的安全因素存在,例如生物污染、实验室火灾等等,导师在学生入学后,要及时与其签署相关责任负责书,在开展科研指导时要给学生进行安全文化的普及与教育;对于本科生,讲课教师要在授课中融入安全文化的相关内容,在传授知识时将安全内容教授给本科学生。医学是十分严谨的自然科学,高校一定要从本科就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培养,让安全文化贯彻落实到学生方方面面,这对高校稳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2.加强安全文化教育课程内容的建设

医科类高校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安全文化知识或者专门设置安全文化教育课程,以强化安全文化的深层教育功能,高校要把眼光聚焦于教育内容的改善,首先,要让安全文化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实践课程为基础,开展实操性的安全培训,融入安全文化于实践课堂,让高校学生在培训中熟悉安全原则、安全内容、安全人文素质,吸收其精华以养育知识根基,达到从“根”育人的教育目的;其次,要进行安全文化教育讲义编排,讲义是教育课程的模板,能够让学生摄入安全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为安全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辅助,以保证课程进展顺利;最后,要设立安全公共基础课研究机构,通过开展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制定相关安全规范,创造与医科类高校相适应的安全文化体系,为高校的开拓提供稳定的安全文化基底,要加强安全文化教育的宣传。大多数高校师生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安全文化宣传的不到位导致的。能够传播安全知识的介质有很多,比如电子屏、宣传海报、安全角等,通过不断以多元的传播介质去师生学习、生活领域进行反复的安全文化介绍与讲解,这样才能够将安全文化知识内化于高校师生的脑海之中,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活动将安全文化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们在安全文化领域开展项目,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加强高校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3.建立起高校领导的层级责任制

高校领导层作为统筹高校整体事务的角色,对高校方方面面都要负责任,学校实验室的管理、食堂食物的监管、宿舍设备的定期检查等都与领导的责任息息相关,所以要创建从上至下的领导层级负责制度,保卫处、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后勤部层层负责,相互协调,通过责任制度以达到安全职责全覆盖的目的,这样高校安全文化体系在责任制度的保证下能够更好地创新与完善;高校通过构建起一套相应的知识制度体系,形成安全文化建设追究、分工、联系的串联,以责任制为基础,对相应建设人员进行建设追究,以确保制度的落实,明确分工内容,将制度落实到相应部门,以确保制度的对应清晰,以相应部门工作责任为基础,串联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确保部门间信息及时送达;医学院校还要建立起高校安全规范培训制。高校安全领域涉及的方向很多,对于师生来说,实验室、宿舍、外出地为活动的主要场所,高校要对这些活动领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管制培训,要建立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技术、实验室安全知识等内容,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前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培训,待培训结束后进行实验室考核,考试通过者即可进入实验室开展试验,这样能够保证实验室安全知识掌握的全员化,其次,要对入学新生进行宿舍安全培训与逃生演练,在宿舍事故突发时学生能通过培训演练所获得的技能去保证自身生命安危。

(二)安全文化评价机制的创新发展路径

1.建立高校安全文化评价组织。校园的安全文化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评价的对象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安全价值评述,例如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等,在评述过后对其提出建设性提议,以达到促进其改善的效果。医科类高校可从保卫处、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后勤部四个主体部门出发,建立相关安全培训评价机制。保卫处的职责在于校园安全保护问题的把控与预警处理,保卫处评价组织对本身职责应建立事故处理评价机制,以促使安保措施与计划的落实;学生工作部门评价组织要建立起科学的安全教育体系,通过学生工作部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与安全问题处理技能的改善,为学生日常校园生活提供稳定的保障;院系的职责是统筹学生科研的进程,院系评价组织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宿舍安全管理以及疫情外出管理上进行相应安全决策以及安全评价细则的颁布,创建环环相扣的安全管理评价机制;后勤部门的职责是为师生校园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后勤部评价组织要及时跟进实验室、宿舍、食堂、教学楼等活动中心的安全设备检查情况,并对其进行定期评判,若发现过期设备,则及时督促后勤部门进行更换,从安全硬件上为师生提供安全保障。

2.制定安全文化评价方案。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具体的实施方案,安全文化方案的好坏需要以规范的评价标准去进行评判,因而高校要制定与安全文化措施相适应的评价方案,首先,要根据高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去罗列出相应评价的指标,通过数据搜集的方式,依指标制定具体的安全文化标准,其次,要以具体安全标准为基础,根据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去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所选择的方法要具备全面性与可操作性,且能够结合真实情况去进行合理评价,高校通过该评估方法能够得出符合预计目标的评判结果;最后,在评判结果的基础上,拟定现场评估方案,比如实验室生物污染安全处理方案、过期药品安全处理方案、学生宿舍防火防盗安全处理方案等具体方案,这样能够保证评估效果的真实性与系统性。

3.撰写安全文化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标准性文书,它对安全文化建设内容进行客观性的解释与归纳,并为其持续性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高校撰写的安全文化评估报告要理清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域,根据安全文化评价方案得出的结果对检查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深层解析,了解安全文化整体开展的构架与进度;其次,对评估工作的基本内容进行评价,比如高校安全教育、高校安全培训、高校安全调查等内容,并对其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整合与拓展,最后,要探究其现状与问题的成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为高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策略。

四、结语

新时代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机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医科类高校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先驱者,要将国家安全观念落实到位,要对安全文化教育内容不断地沉淀积累,对安全文化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对安全文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提高师生安全文化素养,促进“双一流” 高校和学科的建设。

猜你喜欢

医科评价建设
基于大学生幸福软实力模型的医学教育提升研究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