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路径

2023-03-15黄晓兰

教育界·A 2023年2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健全人格小学语文

【摘要】道德观是人的独特品质的组成部分。立德树人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品德,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就如何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出相关建议,旨在让小学生在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中提升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高尚品格,发展核心素养,为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健全人格;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黄晓兰(1982—),女,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育成长的时期,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语文教学贯穿学生教育生涯始终,有着启蒙思想、开发思维、塑造审美、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弗兰克·梯利曾经说过:“要形成一个有道德的性格,既需要一种天赋的向善心,又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点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创新语文课堂,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要想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人格,教师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投入课堂中。学生们只有沉浸于语文课堂,才能够自觉地感受课文内容,走进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感受课文的中心思想,进一步地提升理解能力,从语文教材中吸收精华,形成优秀的品格[1]。所以,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小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更为灵活地开展语文学习,提高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内容,积极创设情境,吸引小学生进入课本的世界,自觉接受德育熏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小英雄雨来(节选)》时,语文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影像资料。学生们的注意力迅速被视频画面所吸引,很快进入该情境中,深切感受到抗日战争的残酷。在播放完影像资料后,语文教师顺势进行阐述:“大家都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老百姓们曾经历过一段艰难岁月。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里,曾发生过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在日军闯荡进村,妄图屠杀百姓的时候,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将敌人引到地雷阵中,使敌人伤亡惨重。不仅如此,他还承担送鸡毛信、站岗放哨的重要职责,积极参与到抗日活动中,用自己的力量和敌人周旋。这就是小英雄雨来!”此时学生已然沉浸于特定氛围中,内心对日军侵略中国的愤慨之情变得强烈起来。之后,教师让学生们进行文本阅读,围绕“雨来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学生们通过阅读,了解了雨来的抗日行为,在讨论的过程中,对雨来的钦佩之情愈發强烈。教师没有刻意干扰学生,只是进行适当引导。学生们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文本的阅读与讨论,深入文本中,站在历史的对岸,了解雨来与日军斗智斗勇的事迹,学习雨来不畏牺牲、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学生们能够自觉以雨来为榜样,勇敢地面对生活困境,机智应对生活中的“敌人”,提升个人素养,实现全面成长。

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合适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世界,感受文本情感,提升共情能力,并学习主人公身上的美好品质,进一步健全人格。

二、深入鉴赏课文,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教材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或承载时代的记忆,或反映民族特色,或传递个人情感。但不论什么样的作品,都能够带给学生们心灵的享受,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百味人生,欣赏人间百态[2]。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们深入鉴赏课文,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发掘课文的价值,让学生们在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审美意识,学会有效分辨美丑,区分是非黑白。教师可以以课文为桥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们徜徉于名家作品中,感受其情感,学习其内涵,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健全人格。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落花生》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从第一人称视角出发,讲述了花生收获以后,“我”和家人欢度收获节,共同讨论花生的过程。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在父亲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到花生的诸多美好品质,产生了一些人生感悟。这篇课文有非常强的文学价值,传递了作者对花生的美好情感,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们深入鉴赏课文,提取文本中的有效信息,把握作者的情感,掌握文本中心思想。为了帮助学生们深刻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师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们鉴赏课文:“第一,本文围绕花生展开叙述,花生收获后,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在这一节日里面,作者和家人讨论了哪些内容?第二,本文按照叙事顺序,一共可分为几个段落?第三,在谈论花生的过程中,有几个人参与了讨论,谁的话最能引起你的共鸣?第四,通过阅读文章,你懂得了哪些道理?”学生们在阅读任务的引导下,走进课文中,仔细琢磨课文的字句,品味主人公内心的情绪,进一步感受作者一家对花生的情感。之后,语文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谈谈对本文的个性化理解。有的学生说:“花生是普通的食物,但是它的用处很多。我们也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学生们进行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学生们共同揭示文章蕴含的道理。通过学习,学生们意识到要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树立崇高的理想,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深入鉴赏课文,走进文本世界能够使学生仔细钻研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教化,树立崇高理想,健全人格。

三、增设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可以设置多元化的主题活动,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们从不同的渠道接收语文信息,强化认知能力,提升探究意识。多样化的主题活动能够带给学生丰富的课堂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继而更为认真地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竞争意识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们能够不被课本内容局限,发挥个人特长,在语文的小天地中茁壮成长。在设置主题活动时,语文教师要将其与教学目标相联系,不可背离教学目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这一专题的教学为例,该单元的课文讲述的都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故事,传递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护之情,蕴含子女对父母的眷恋与思念之情。不论置身于何处,亲情都是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教学完本单元内容以后,语文教师围绕亲情这一主题,开展亲情交流会,交流的内容围绕“我和亲人之间的难忘故事”展開。对于小学生而言,与亲人的交流每天都在进行着,和亲人之间的故事数不胜数。所以很快就有学生主动上台发言,分享自己的故事。该生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段自己和姥姥的亲情故事,表达了对姥姥浓厚的情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亲情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被他人的亲情故事所感动,推己及人,意识到亲人的爱。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有意识地培养起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学会了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理解父母,走进父母的内心,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主题活动,明确主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情感,让学生对主题进行思考,积极参与活动,培养优秀的品质,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成长。

四、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科技飞速进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的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人才质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要想提升创新能力,就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独立意识较差,一味地依赖于他人,导致个人无法得到成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独立人格,让他们能够自主开展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学习风格,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夯实基础。

小学生的独立意识需要语文教师潜心培养。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通过大量提问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长此以往,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古诗三首》的教学为例,这几首古诗中的生僻字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极大的障碍。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语文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运用学习工具或通过猜测联想自主解决诗中的生僻字,并尝试解读古诗的内容。离开语文教师“手把手”的指导,学生们在一开始感到很茫然。但是很快,他们就开始投入古诗的学习中,尝试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生僻字,翻译古诗。虽然语文教师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主权,但如果学生遇到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的困难,语文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供帮助,但总体来说还是要遵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这种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独立探究的意识。等到准备时间结束,语文教师随机抽选学生翻译古诗,在学生翻译结束以后,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让学生弥补不足,改正错误,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有效翻译古诗内容,把握古诗情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古诗中的重难点,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让他们分析学习中的困难,并让他们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再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而是能够独立探索,积极思考,形成独立的人格,实现健康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课堂中。同时,教师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共情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明.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20(09):15-16.

[2]王伟平.依托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具体思考[J].课外语文,2020(07):42,44.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健全人格小学语文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