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教乐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2023-03-15刘志平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新城分校353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乐学体育项目体育

刘志平(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新城分校 353000)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念中有“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涵盖了学生身心教育的双重内容,与现代教育体系倡导的“优教乐学”思想在根基上是高度一致的。体育课程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体现课程的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凸显以体育促进健康的价值追求,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课程主要目标,重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身健体、颐养心智、健全人格、塑造品德的综合功能和价值,探索“优教乐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 “优教乐学”体育教学框架的搭建

1.课程体系的搭建

国人一直有“优教乐学”思想,早至《学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后有《论语》“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再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不能教死书、读死书”,“优教乐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体统的体系。体育课程在此基础上搭建,已然具备了先天优势。202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教会”“勤练”“常赛”三个概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细化了学校体育课程,将体育课、大课间均列入校内体育教育范畴,并提出必须确保练习时间充足的要求,从落实情况来看,低年段能够保证每天一节体育(体育健康)课,中高年段能保证每周至少三节体育(体育健康)课。在课程内容学习上,课标明确提出,学生需要掌握1~2项运动技能,这些技能不仅是基本技能,还要有专项技能。基于这些基础要求,课程体系的搭建就形成了以核心素养为轴心,向下发散的结构,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内容增加,课时量的增加均意味着他们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的机会增多。

2.“优教”与“乐学”的具体表现

“优教”是“乐学”的必要条件,“乐学”是“优教”的实施目的,二者有效结合是保障体育教学质量的准绳。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认识到“乐学”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结果。明晰个人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详见表1)。这些关系既包括直接关系,也包括间接关系,且在联通这些关系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怎样的学习环境,将二者统一推进,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形成学习共同体。

表1 师生“优教”“乐学”的具体表现

二、 “优教乐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需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学校层面需要考查其可调动的教育资源以及体育(体育保健)在学校所处的地位,将校内可用的场地、设施、器材等进行合理规划,在课时安排、比赛组织上学校所具备的能力。教师层面考查其理论水平、体育教学方案制定的能力、整合教材的能力。学生作为“乐学”的直接受益者,在体育活动中的差异、惯常使用的锻炼方法等会通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传递出来。其背后是学生身心健康、表达能力、探索能力、适应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支撑。因此,制定出的教学目标必须能满足三个主体均能得到发展的诉求,也可选择三个主体交叉的部分作为教学目标。

2.活动内容与实施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内容的直接实施者必须着眼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水平,结合“乐学”去选择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教师会选择一些综合性的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如足球既可锻炼学生体能,又能增强学生竞技技巧,还可通过训练和比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确定了相应教学内容后,教师根据年级高低、性别差异,从时长上进行区分,既能尽可能多地包含“优教”“乐学”内容,还可以降低操作成本,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一起完成体育活动,为之后的分享积累素材。

3.评价与保障

身心健康、动作技能是主要的评价内容。除此之外,学生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也可以作为评价的指标。这些指标需要对应国家颁布的《儿童生长标准》测评,因此每一项又往下分散出若干个小项,直接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连接,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哪些内容的训练。而为保障“乐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还需要在众多体育项目中选择最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达成体育学习目标的项目。这是“乐学”对“优教”直接发生作用的表现,这种表现虽然是以教师为第一承接人,但是家庭、学校乃至社区都需在外围保障中提供条件。如家庭需要观察学生特长,在课余生活中为学生选择一些体育项目;学校需要提供标准的场地和充足的设施、定期对照表1组织听课教研;社区则需要延续校内的体育教育,通过安装锻炼设备,增加人车分流标识、提供活动场地等,让学生课上有所学,课下有所练。

三、 “优教乐学”体育教学策略的实施

1.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体育课堂推广“优教”“乐学”理念

“优教”“乐学”作为一对紧密连接的辩证体,最大程度激活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以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作为第一载体的“优教”“乐学”遵循了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原则,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原则,强调了小学生喜欢趣味性、情境性的认知特征。因此,在课标进行修订后,把“优教”和“乐学”作为两个新的理念引入教师培训系统,让教师结合陶行知先生体育思想,对照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对“优教乐学”的具体表现,提升个人场地布置能力、观察儿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这既是对理念的进一步践行,也是让教师结合本校(班)的实际学情检验理念应然性和可行性的重要途径。

2.以体育项目“N+1”的形式在小学校园普及“优教”“乐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让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后,体育课堂、体健课堂,包括大课间活动,就不能再以无目的自由活动为主线。为学生制定“N+1”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学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所谓“N+1”,就是基础体育运动+专项体育运动。基础体育运动是以锻炼学生的基础运动技能、体能为主的体育项目,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的体育训练,如跑步、体操、跳远等。专项体育运动是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开展的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体育舞蹈等。两个模块的运动互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做选择,增强了他们在体育锻炼上的信心,也给了学生试错空间。陶行知先生体育教育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观点,即“乐中学”,只有让学生在“乐中学”,才能达成“学中乐”的优质教育效果。伴随着学段升高以及身体条件变化,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变化频率也会频繁。低年段认为是很难的体育项目到了中高年级就可以做到了,低年段喜爱的项目到了中高年段就不感兴趣了,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秉持“乐中学”的思想,将学生主体性放在第一位考虑,就会允许学生不断试练,而后根据自己身心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1”。教师在这期间需要牢牢抓住“N”,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使其具备健康身心,“1”作为特长教育内容,可以具备一定灵活性。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来看,“N+1”可以让学校建立一个既完整又有校本特色的体育教育体系,使学校的体育教育氛围、体育基础设施、体育课程体系等均能得到发展。

3.以监管和评价体系的建立让“优教”“乐学”扎根小学体育教学

“优教”“乐学”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在落实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预期之外的状况,如活动观念模糊、教学目标不清、内容体系松散等。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连同学校直接管理体育(体育健康)课的教学部门一起对校内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进行实地调研,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观察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在软件或硬件改进上制定详细方案,而后跟进监督,确保落实到位。针对想要通过体育校本特色立校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帮助学校引入教研室,辅助其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以数据“说话”,为学校制定出一揽子体育项目,而后通过观察体育教师的实践,甄选出最符合校情、学情的体育项目,让这项工作真正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在小学开展。教研室再增加评价体系作为课程体系的有效辅助,对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使直接实施体育课程的三大主体明晰自身优势,强化优势,弱化劣势,循序渐进地让“优教”和“乐学”扎根体育教学,使师生均在其中受益。

四、 结语

从教学实践来看,“优教”和“乐学”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运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教之优”和“学之乐”相互交融,最终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督促教师自发提高个人教学技能,改变传统体育课程单一化、功利化、机械化的不足。这不仅贴合了新课标对体育课程的要求,还让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真正践行“健康第一”教育思想。

猜你喜欢

乐学体育项目体育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