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地区现代化养殖场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析

2023-03-14苗丛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苗丛

摘 要 随着现代化养殖场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作用越发凸显。但是在信息技化技术的应用方面,养殖场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为了使信息化技术在养殖场中充分发挥作用,从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入手,结合信息化技术在南方地区各养殖场的具体应用,了解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要点展开探讨,分析当前养殖场中信息化技术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发挥政策作用,加大关键技术投入;建立培训体系,降低系统难度;开展安全培训,提高防护技术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完善人才应用机制”等策略。

关键词 现代化养殖场;信息化技术;养殖场改进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31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养殖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还能改善养殖环境,增加动物福利。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养殖场信息化仍面临许多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当前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肉类、蛋类和奶制品等动物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养殖业作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我国南方地区畜牧养殖为例,当前南方地区农村养殖业已经从以往的小规模养殖、个人养殖逐渐向规模化养殖发展,大型养殖场、养殖基地成为畜牧养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并与市场形成密切的联系,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养殖成本逐渐下降。在养殖品方面,养殖品种类也逐渐多样化,从传统的猪、鸡、牛等家畜,扩展到兔、鸽、鱼等特种动物。从产业整体来看,养殖业的产业链逐渐得到整合,养殖业与饲料、兽药、屠宰加工等产业链环节的整合程度加深,这有力推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养殖产业的发展。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提出,以及“双碳”目标的形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也逐步渗透到了养殖业中,养殖业对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其中许多养殖场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当前,养殖场现代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养殖业发展的重要趋势[1]。

2 信息化技术在养殖场中的作用和价值

信息化技术作为新时代下的产物,对于养殖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养殖场各项工作的质量,在促进养殖场效益提升的同时,促进养殖场产品质量的提升。其作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监测养殖环境。信息化技术能够监测养殖环境,精确调整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减少饲料浪费,从而提高养殖效益。例如,广东省达明肉鸡养殖场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肉鸡的生长速度提高10%,饲料转化率降低5%,年增收200万元。2)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技术能够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帮助养殖场进行高效的资源管理,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达明肉鸡养殖场通过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增长。废弃物处理率达90%,年减排温室气体约100 t,节约标准煤消耗约50 t。3)提升养殖场产品质量。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提升养殖场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养殖过程中的环境、饲料、疫病等关键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浙江省五岳生猪养殖场通过信息技术检测水质,技术应用后,猪肉品质显著提升。4)改善养殖动物福利。在以往的养殖中,养殖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会直接影响畜牧动物的生长发育状态,在工作人员对养殖动物了解不充分時,会由于用料不合理、疾病发现不及时等影响畜牧动物的生长状态,进而影响畜牧产品的质量。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改善养殖动物福利,通过对动物的实时监测和精确管理、疫病预防及有效控制、及时观察动物行为并制订异常情况处置方案、开展智能投喂与清洁等,能够有效满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需求,改善动物福利[2]。

3 应用要点

3.1 环境监控技术的应用

南方地区处于低纬度地区,气候较为温暖湿润,但是不同畜牧动物,甚至同一畜牧动物的不同品种对于环境的要求均不一致。养殖场可利用环境监控技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养殖场提供及时的调整建议。应用自动调节功能,根据实时的环境数据,自动调节养殖场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保证养殖动物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促进其健康生长。

例如,由于不同阶段及不同品种的鸡对于环境温度的需求也不相同,广东省达明养鸡场采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为鸡舍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利用信息化技术,可根据鸡的年龄、体重、生长阶段等信息,精确调整饲料配方,有效保证鸡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提高鸡的生产性能、产蛋率、生长速度等,同时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因此,采用环境监控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养殖场的养殖效益的提高。

3.2 养殖管理技术的应用

从种苗引进、繁殖、饲养、疫病防控等环节实现信息化管理,包括种苗信息录入、饲养计划制订、疫病防控记录等,以实现养殖过程的全程监控,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养殖场可利用养殖管理技术实时了解养殖动物的生长情况,进而精确控制饲料和能源的消耗,降低养殖成本;还可利用养殖管理技术充分利用养殖场废弃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可以利用养殖管理技术,优化养殖场人力资源管理,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并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降低养殖风险,促进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浙江省五岳生猪养殖场通过应用信息化养殖管理技术,有效实现了对猪舍内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猪舍内的废弃物积累情况,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对猪舍进行清理,避免了污染问题的发生。另外,废弃物还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技术进行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通过应用养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养殖场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管理,减少资源浪费[3]。

3.3 疫病预防和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养殖场可充分利用相关技术,对疫病进行预警和监测,了解疫苗接种和药物使用管理相关内容,对疫情快速作出响应和进行控制。可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动物进行疫病监测,并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预测疫病的发生概率,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现疫病,养殖场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消毒、治疗等措施,防止疫病扩散。

例如,广东省达明养鸡场的家禽养殖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技术对鸡群、鸭群的生长状况、行为习性等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发现疫病隐患,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安装摄像头和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实时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食欲、羽毛状况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提前预警疫病。信息化技术还可以通过分析家禽的基因信息、抗体水平等数据,为疫苗接种和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对环境、饲料、疫病等关键因素的有效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4 智能选育和遗传评估技术的应用

养殖场可通过收集养殖动物的基本信息、生长发育数据、繁殖数据、疫病史等,形成完整的养殖动物数据库。采用智能选育算法,基于养殖动物数据库,应用遗传学、统计学等方法,建立智能选育算法,对动物进行性能评估和选择。例如,可以利用线性混合模型或基因组选择等方法进行选育。通过对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出与生产性能相关的关键指标,从而为智能选育提供依据。在遗传评估工作方面,可利用养殖动物数据库和智能选育算法,对动物的遗传潜力进行评估,预测其后代的生产性能;再根据遗传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选育计划,指导养殖场进行种畜的选育和繁殖[4]。

4 面临的挑战

尽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现代化养殖场而言效果显著,但是在部分现代化养殖场,许多先进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具体应用上,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4.1 投资成本高

投资成本过高是影响信息化技术推广的直接因素。部分现代化养殖场已经对自身的技术进行了改进,但是信息化水平仍较低,要利用信息化技术,还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改变。而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购买和安装传感器、监控设备、计算机系统等硬件设备,以及支付软件许可费、技术支持和更新服务费等。对于小型养殖场来说,如此高昂的投资成本可能会增加管理人员的顾虑,或存在无力支付的情况,进而导致信息化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

4.2 技术更新迅速,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

信息化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养殖场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而通常情况下,养殖场更为关注市场变化,对于科学养殖等方面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了解并不深入,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进一步学习则进一步提高了难度;且每一次升级与改进都需要相应的投资及人力培训成本,这也成为许多养殖场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4.3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在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存在大量的需要保密的养殖数据,包括饲料的搭配数据、独特的养殖手法及动物基因信息、生长数据、疫病防治记录等敏感信息及商业机密。因此,养殖场在使用信息化技术时,需要采取严格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如设置访问权限、加密数据传输、定期备份数据等。但是许多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并不能有效做好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工作,形成信息化技术应用下的安全隐患[5]。

4.4 人才短缺

养殖场需要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来维护和管理信息化设备。但是当前我国养殖行业普遍存在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缺乏具备信息化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到养殖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6]。

5 应用策略探究

5.1 发挥政策作用,加大关键技术投入

对于投资问题,养殖场可从3个方面寻求帮助。1)向有关部门咨询,了解是否有相关补贴政策,如提供贷款、税收减免、研发资金支持等。2)采取融资租赁策略,通过融资租赁引入信息化设备,并缓解资金压力。养殖场还可以选择与科技公司合作,通过共同研发,获取研发推广收益,并获得适合自身的信息化技术。3)采取逐步引入的方式,从关键节点入手,逐步引进关键信息化技术,以降低养殖场的资金压力,并实现技术及管理的升级。

5.2 建立培训体系,降低系统难度

对于技术水平不足,技术更新速度快的问题,可以从以下3方面着手解决。1)建立养殖信息化培训体系,发挥地方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的作用,共同建立养殖信息化培训体系,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帮助养殖场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技术。2)设立技术更新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养殖场进行技术升级和培训,促使培训实现常态化。3)选择易于操作和学习的系统、学习成本相对较低的系统,降低养殖场管理人员的学习难度。

5.3 开展安全培训,提高防护技术水平

对于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可通过定期举办安全培训、发布安全警示等方式,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2)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制订严格的数据访问、使用、存储和传输规定,确保数据得到有效保护。3)使用专业的数据安全技术,采用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保护数据的安全。4)定期对数据安全进行审计,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并建立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发生的事件,应事先制订应急预案,确保在问题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5]。

5.4 培养专业人才,完善人才应用机制

对于人才短缺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让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养殖场的用人需求,培养更符合养殖场需要的人才。2)引入外部人才。养殖场可通过提高福利待遇等,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3)建立人才共享机制。通过建立人才共享机制,让养殖场可以灵活地使用信息化技术人才,降低人才成本[6]。

6 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养殖业的应用,为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然而,如何有效地应对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是当前养殖业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要保障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利用,不仅需要了解信息化技术的作用,还需要考虑养殖场信息化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并不断完善应用方案。

参考文献:

[1] 余义棋.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在邵武市水北镇生猪产地检疫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22,44(5):61-62.

[2] 采编部,王旭.嘉鱼县青山生态蛋鸡养殖场 现代化生产装备 助力中小规模蛋鸡养殖[J].中国畜牧业,2021(3):24.

[3] 滕梅.现代化生猪养殖场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探索[J].建设监理,2020(9):25-27.

[4] 杨慧.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國畜禽种业,2022,18(8):42-43.

[5] 刘禹彤,田永利,张旖旎.现代化养殖稳住生猪“基本盘”:唐山多维发力做好生猪稳产保供探访[J].河北农业,2021(3):40-42.

[6] 李忠顺.构建现代养殖体系 改变山区畜牧业发展现状[J].云南农业,2022(4):25-27.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信息化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与公安网络系统安全研究
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
信息化技术应用及风险防控
信息化技术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化技术与城市公园的融合形态研究
高职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