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社会背景下乡村记忆与文化旅游共创生
——以江西省吉安市东固乡的“晒冬节”为例

2023-03-06邹欣阅曾晓红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2期
关键词:活化乡愁记忆

邹欣阅,曾晓红

(1.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2.吉安师范学校)

在社会加速运转的齿轮之下,我国乡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乡村记忆的渐隐也让乡村面临“乡愁”变“乡痛”的困境。传统乡愁能否与新农村兼容,如何让乡村记忆与时代共生,进而实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都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在《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中提出了加速社会理论,他认为,从个体感知的角度看,生活节奏的加速表现为不断增强的时间贫乏、时间压力和令人感到紧张的加速迫力。而近年来,社会加速催生的现代性情感焦虑使传统乡村记忆中的“慢速生活”美学被重新提起,由此,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为乡愁的留存、呵护与活化提供了历史性的绝佳机遇。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市东固乡的“晒冬节”为例,从文化、人文、居住与传播角度探讨如何成功挖掘乡村记忆的“慢速生活”美学,并对其进行产业升级,在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新乡愁”的出场。

一、群内再塑:乡村“慢速生活”美学的复归

乡村记忆中的“慢速生活”美学符合加速社会现代人的乡村想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代人的情感焦虑综合征,适合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在现代性的时间压迫下,都市人难以抑制地产生竞速与怀旧的矛盾情感,试图在现代生活与乡土回忆之间寻求一个中间地带,以田园牧歌的慢步调缓和不可抗的效率神话。当下,一系列慢综艺的热播使乡村景观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纯美的田园意象为加速社会吹来了清新之风,为乡愁的活化提供了新思路。江西省吉安市东固乡准确抓住乡村记忆中“慢速生活”的美学价值,对其畲族传统习俗晒冬进行产业化升级,打造独具特色的“晒冬节”,建立了一个功能全、辐射广、成体系的文化旅游专门区,让游客融入当地的独特乡情,短暂逃离都市生活,回归感受当下的情感态度。同时,东固乡依托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提高财政收益,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为乡村记忆的保留与呵护提供物质保障,让乡村记忆与文化旅游产业形成有机联动。结合上述,乡村能够借助其“慢速生活”美学,契合都市人的乡村想象,与其建立实质性共鸣,使乡村记忆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为乡愁的活化写下新注脚。

二、跨群生产: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乡村记忆活化升级

乡愁活化是一个打破传统与现代壁垒的过程,在文化、人文与居住方面对乡村物质记忆与非物质记忆进行产业升级,通过融入文化旅游产业让乡愁流动起来,实现乡村记忆的跨群生产。

(一)文化产业化:乡村记忆的活力之源

围绕传统习俗、节气节日文化、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时活动等打造特色休闲旅游主题。从李子柒短视频的出圈到慢综艺的热播,乡村生活的“慢速美学”为习惯都市效率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减速绿洲”,乡村休闲游的回潮让主题鲜明的文化行成为热门旅游选择。东固乡是江西省规模较大的畲族人聚居地,近年来,当地政府借助其传统节日“晒冬节”将传统习俗、节日文化进行整合,打造“畲乡晒冬”主题的体验型休闲游,将畲族的传统嫁娶场景、对山歌、竹排舞、打米果、酿米酒、赶大集、晒粮等文化习俗融入旅游环节,让游客在轻松玩赏的同时深入了解畲族文化。东固乡的“晒冬节”主打文化体验,营造出一个感官和心灵上的诗意乌托邦;并依托文化旅游产业这片蓝海,将其美学价值与现代社会有机契合,展现出巨大的开发价值。可见,传统习俗、民族文化是乡村的天然优势,对乡村文化进行产业升级,打造有针对性、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旅游能够为乡村记忆注入新的活力。

(二)人文精细化:村裔游子的精神原乡

乡土社会淳朴自然的人文乡情让游客走出都市生活中的虚拟公共空间,重温记忆中的邻里之情,重回共同在场性交往。加速社会背景下,媒介通过制造景观社会生产出一个个虚拟公共空间,都市人从传统乡土社会的现实人际交往联结中脱域,再嵌入现代性社会的赛博族群,使现实生活与情感世界产生分离,曾经为人们所熟悉的邻里温情渐行渐远。而东固乡的“晒冬节”将乡村特有的淳朴人文进行精细化升级,让都市人短暂地从现代身份中脱嵌,重回精神原乡。在“晒冬节”,游客可以组队进行山歌对唱的比拼,可以感受畲族热情的赶集氛围,还能走进村民的院子参与打米果,在一系列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当地村民会在这些活动中与游客近距离交流,而游客也会在传统习俗体验中感受到乡土社会的人情之美。如社会学家项飙“附近的消失”观点所言,效率与进步让“以附近为代表的其他层次的退场”,现代人已经适应了“伪存在”性交往,而东固乡东邻西舍、鸡犬相闻的人情社会能够让都市人重新回到共同在场性交往。因此,细化乡土人文是乡村“慢速生活”美学与加速社会的绝佳联结点,也是东固乡文化旅游产业得以成功的因素之一。

(三)居住精品化:乡土景观的延续之力

在维护乡土建筑的同时,东固乡还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游客生活区,保障了居民和旅客的现代化居住条件。在城镇化进程中,许多乡村从人的村庄变成了房子的村庄,千篇一律的流水作业产物正在抹去各具特色的乡村记忆,客家土楼、傣家吊脚楼等传统建筑的逐渐消失就是最现实的参照。而东固乡极好地规避了这一点,大范围地保留了畲族传统住宅红泥土屋,并对其外观进行整修、内部进行升级,现在的东固乡拥有井然有序的乡土风貌,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和都市人无异,网络、水电、家电等一应俱全。同时,东固乡还打造了一个集中化管理、专业化运作、个性化服务的游客居住中心——“畲乡人家”,让游客在体验独特的乡村风情的同时不脱离其现在的生活习惯,可以玩得尽兴、住得开心。东固乡的民居精品化升级是其自内而外的革新,为了不被城镇化建设后的现代住宅覆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乡土文化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了平衡点,通过主动拥抱现代生活而脱离城市话语宰制,为了避免民宿商业化可能引发的无序后果,游客生活区又将文化旅游产业和村民生活适度间隔,为乡俗留下“自留地”。可以说,对传统民居的升级是延续乡村独特景观的力量来源,打破对乡土“等于贫穷和落后”的偏见,证明乡村空间并非和城市空间二元对立,都市的现代性也能够与乡村记忆的活化完美兼容。

三、超群传播:“新乡愁”的在场性重建

当今时代,乡村绝非一个被加速社会抛下的存在,乡村通过自我表述进行在场性重建,在空间生产中找回话语权,实现乡村记忆的超群传播,从而形塑“新乡愁”。

(一)特色品牌:打造看得见的乡村记忆

通过建构农副产品产业链、开设实体店等方式,让乡村记忆走进城市生活。乡村的传统美食是构筑乡村记忆的重要部分,游子思归,很大程度上是胃对故乡的思念,正如作家阿城在《思乡与蛋白酶》中所写,“乡愁就是胃里分泌的蛋白酶”,由此,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是对乡村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东固乡目前已打造出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其农副产品产业链也已实现专业化、机械化,在江西省,独属东固乡的传统美食品牌“东固人家”门店已遍布各市各县。其中,“黄元米果”“竹林米酒”等美食更是凭借其风味与文化内涵在省内打响了名号。特色品牌是乡村物质记忆的自留地,更是乡村物质记忆的保护区,当乡愁具象化、日常化,其真实感便会更为强烈,为其活化注入新的生机。由此看来,乡村特色品牌打破了乡愁与现实间的阻距感,使乡村记忆看得见、摸得着,甚至端上餐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实现乡村在场的直接方式。

(二)媒介联动:建构跨圈互动的数字乡村

媒体赋权使乡村数字化,让乡村文化流动起来、生动起来,扩大传播范围,产生破圈的效果。智能时代,传播媒介的多元化赋予了乡村更高的可见性,使乡村能够自我述说,如华农兄弟通过短视频让自家的竹鼠出圈,其他各具特色的乡村记忆也能够运用媒介手段建构跨圈互动。在民间与政府的合力之下,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平台纷纷推广“晒冬节”,主办方还在各大社交媒体发布“晒照赢礼品”活动,大量的流量曝光增加了东固乡畲族文化的话题参与量,扩大了其传播范围。东固乡作为叙事主体,通过媒介联动内在化地走进大众视野,述说自己的文化魅力,其中媒体扮演着中介角色,将东固乡的乡村记忆传播到了不同的圈群,同时又形塑了数字化新农村。由此,乡村的数字化让乡村记忆生动流淌,媒体赋权将叙事话语权移交回乡村,乡村不再只被述说,而是紧握叙事主权,从而掌握活化主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跨圈互动。

(三)云端旅游:突破时空局限的乡村空间

互联网云端体验乡村文旅,乡村记忆的“虚拟在场”与部分游客的“伪存在”能够使乡村空间突破时空界限。新媒介时代,数字平台的兴起为乡村提供了在社交媒介上构筑景观空间的可能,而媒介传播的延展性亦能赋予乡村空间更高的可见性。通过短视频、慢直播、实况共享等方式打造云端乡村旅游会让乡村记忆以“虚拟在场”的方式走进大众的生活,让更多难以到场的人以“伪存在”的方式共同参与乡村叙事。在“晒冬节”活动上,东固乡政府邀请了专业的直播团队,以全方位、多视点的全程直播如实记录晒冬盛况,投放在各大社交媒体,网民们可以自由进入直播间进行云旅游,共享这场独具特色的民俗庆典。同时,一些本地“大V”发布的短视频也扩展了“晒冬节”活动的可见范围,让无法到场的都市人能通过互联网终端同步体验乡村旅游。这种云端旅游实际是利用了媒介时代虚拟交际的互动模式,在数字平台塑造虚拟乡村空间,打破存在于建筑实体基础上的公共空间性,使乡村记忆以虚拟的方式出场,由此让乡村记忆的影响力如水波般扩散。由此看来,云旅游能让乡村记忆发挥能动性,打破时空界限的阻隔,成为活化乡愁的新解法。

四、结语

怀乡是中国人的元意识,活化乡愁亦是缓解现代人情感焦虑症候的良方。东固乡抓住了乡村记忆中“慢速生活”美学的内在价值,通过创办“晒冬节”活动,将其民俗文化、淳朴人文、传统建筑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并同步发展农产品产业链、打造网络云端旅行,使乡村记忆与文化旅游产业相辅相成、与经济发展共融共生,完成了对乡愁的活化与创生。但同时,乡村在打造文化产业一体化的过程中也应当把控好商业化的尺度,谨防媒介话语的宰制与资本贸易的收编。

猜你喜欢

活化乡愁记忆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永远的乡愁
乡愁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九月的乡愁
回头一望是乡愁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