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推动与影响探究

2023-02-20田立荣荀盛龙通讯作者内蒙古工业大学

体育风尚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田立荣 荀盛龙(通讯作者)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是国家与民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健康的体魄提供支撑。高校体育教育增强大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高,逐年下滑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依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体育锻炼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大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健康中国背景下,如何推动大学生体育锻炼,又如何看待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影响,是各高校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健康中国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国”一词,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构想是优先发展健康事业,战略导向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战略目标是实现全民健康,战略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战略路径是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突出健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先地位,肯定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强调维护自身健康是个人的首要责任,强化健康“第一责任人”观点。自2017 年后,国家发布了关于健康中国的多个政策文件,其中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政策文件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

二、体育锻炼和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学校体育教育途径主要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课余体育又包括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学生体育竞赛三部分组成。课余体育锻炼简称体育锻炼,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多种体育手段,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社交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总体状况良好,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时间短、体育锻炼次数少。体育锻炼价值教学不到位、体育锻炼场地不足、没有伙伴、网络吸引、文化课学习压力大等是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的原因。

其次,大学生体育锻炼方法不科学。部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方法不科学,或技术动作不规范,或运动负荷过大,或运动服装不合适。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不到位、体育锻炼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等是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方法不科学的原因。

最后,部分大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要想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大学生必须要坚持不懈,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前,部分大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偶尔想起来,就锻炼一次,或五六天,或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缺乏个人体育锻炼计划、缺少体育锻炼监督、缺少运动刺激、体育锻炼场地有限、体育锻炼兴趣低是导致大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原因。

三、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推动策略

结合健康中国的内涵,在充分考虑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建议高校从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科学方法指导、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三个维度推动大学生体育锻炼。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

首先,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价值教学。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体育锻炼价值,才能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高校领导层要通过校园网、校园宣传栏(画)、校刊(报)、校园雕塑等加大体育锻炼价值宣传。高校体育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加大体育锻炼价值教学。教学时,高校体育教师应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层面让大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要结合真人真事教育大学生。

其次,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高校要建设数量充足、标准化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物质基础;要建设体育器材共享室,降低学生自行购置体育器材的经济压力,为学生使用体育器材提供便利;要合理规划体育场地,尽量靠近学生的生活区,吸引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再次,支持、鼓励、引导学生组建体育社团。如高校引导各班级成立体育学习小组。体育社团将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汇集到一起,促使他们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体育锻炼中的伙伴。

最后,利用网络手段开展体育锻炼指导。对于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不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高校不应“一棒子”否定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而应构建加强网络与体育锻炼的有机结合,利用网络手段吸引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如高校开通抖音短视频账号,不定期发布关于体育锻炼知识与科学方法的视频,鼓励大学生点赞、评论、转发,以此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科学方法指导

首先,加强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扎实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是学生顺利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近年来,部分高校过分夸大体育的教育功能,在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方面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挤压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时间,导致学生难以扎实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基于此,高校要加强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常见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灵活选用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等,让学生扎实掌握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动作要求,确保技术动作规范

其次,配置数量充足的体育锻炼指导教师。高校要选拔素质高、运动水平高、活动组织能力强的体育教师担当学生体育锻炼指导教师一职。为了提高体育教师担当体育锻炼转调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奖励机制,将体育教师的体育锻炼指导次数、时间、成绩等作为体育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标准。高校要定期召集体育锻炼指导教师围绕“学生体育锻炼科学方法指导”展开研讨和交流。

最后,加强智能化体育器材建设。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最新的体育器材已经具有了错误动作提醒与纠正功能。如AI 体育锻炼屏还可以实时监测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的运动状态和姿势,并通过显示屏上的引导图示来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从而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效果和安全性。高校加强智能化体育器材建设,可以有效弥补自身体育锻炼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三)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

首先,指导学生制订个人体育锻炼计划。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包括个人体育锻炼目标、个人体育锻炼时间、个人体育锻炼内容,有些计划还有顺利完成目标的奖励措施和未完成目标的惩罚措施。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具有导向和约束作用,大学生执行个人体育锻炼计划的过程,既是体质增强的过程,也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过程。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指导学生制订个人体育锻炼计划。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高校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制订个人体育锻炼计划的方法,包括目标制订、内容安排、阶段划分等。

其次,加强体育锻炼监督。高校体育锻炼指导教师要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着重检查学生的体育锻炼方法、体育锻炼态度以及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完成情况。体育锻炼是学生课余时间的一项体育活动,有自主性特点,因此体育锻炼指导教师不能态度严厉,强制要求学生,而是态度和蔼,循循善诱。监督期间,体育锻炼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实现自我发展。

再次,组织学生体育竞赛。学生体育竞赛集对抗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体。高校组织学生体育竞赛,既有助于挖掘体育运动人才,又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基于此,高校应建立学生体育竞赛机制,每年定期组织学生体育竞赛,突出全员性、趣味性。

最后,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高校建设数量充足、标准化的体育基础设施,能够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另外,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人的第一任教师。体育兴趣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有决定性影响。基于此,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可以通过邀请体育明星进校指导体育教学、带领学生实地观看大型体育比赛、组织趣味性强的学生体育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健康中国背景,大学生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高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均有积极影响。充分认识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有助于高校增强推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决心。

(一)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健康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还包括精神健康、情绪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心理健康、情绪健康、社会健康的发展均有积极影响。

首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这由体育锻炼最基础、最重要的健身性功能决定。大学生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等身体形态会向正常水平发展;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机能会得到改善和加强;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会得到发展。

其次,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精神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大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够经常感到幸福和快乐;有满足感;能够理解自身之内及之外的现实;能够对学习、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再次,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大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形成稳定而愉悦的情绪;能够通过语言和行为相对准确地表达情绪;能够控制和调节和自己的消极情绪;能够通过体育锻炼让自己从消极情绪的漩涡中解脱出来。

最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社会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社会健康又称为社会适应。大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了解各种社会角色,为别样后从事社会生活做好准备;能够提高对团队合作的认识;能够掌握表达意见的方式和方法;能够培养规则意识、诚信意识、互助意识;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另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智力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大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提高面对、接纳现实的能力;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提高组织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提高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能够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对高校发展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体育锻炼对高校发展的积极影响表现为对高校课余体育质量提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大学生体育锻炼对高校课余体育质量提升有积极影响。体育锻炼是高校课余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直接提升高校体育课余体育质量,使课余体育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大学生体育锻炼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积极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大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再次,大学生体育锻炼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有积极影响。体育锻炼中,大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会对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产生影响。可以说,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够促使高校体育教师加强体育锻炼相关知识学习,促使他们提升相关素质与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职业发展。

(三)大学生体育锻炼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体育锻炼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

首先,大学体育锻炼通过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是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大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情绪健康、社会健康等均得到良好发展,待毕业后,必能更加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大学生体育锻炼通过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够提高高校课余体育质量,进而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质量。在校地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高校体育教育提升,能够直接推动地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体育锻炼从属于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应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学校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育锻炼。在具体工作中,高校要客观认识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推动大学生体育锻炼。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丰富的课余生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