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教融合背景的中美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比较分析

2023-02-20周丽英华东交通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22期
关键词:校园篮球体教职业规划

周丽英 华东交通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美国是篮球运动的发源地,其培养的篮球巨星已成为影响全球的文化符号,竞技成绩也令人无法企及,这和美国篮球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相关。而优化升级人才培养体系一直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动力之一,同时还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不变的话题,从最早的“体教结合"到现在的“体教融合”。现阶段,我国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中美两国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比较分析,能够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校园篮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一、中国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特点

第一,在模式上

我国当前的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已向“小学—中学—大学”的新三级模式转变[1]。但在现阶段内,我国还没有完成“大学—专业队”的飞跃。

第二,在管理上

我国的校园体育活动出现政策空缺,这主要是教育部和体育部职权模糊性所造成的,这也导致我国的学习和体育之间存在不平衡。当前,对于一些具体指标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也并未安排有关管理部门和法律政策来约束。例如,一些体育突出的学生进入校园后,因为不能够根据个人的喜好来挑选专业,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一些是通过体育加分进入大学,那么到了校园之后,要如何量化成绩才算合格?

第三,在竞赛和训练上

随着体育强国政策的推进,我国已经拥有了本土特色的校园篮球赛事,比如耐克高中生联赛、以及CUBA、CAAU(全国青少年业余联赛)等,但依然难以受众于更多的学生群体[2]。当前在组织、管理以及命名方面,我国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组织的赛事尚未达成一致,仍然有不少是重叠的。学生们对校园篮球赛事的动机不一,而且对于赛事的思想也没有改变,有些想要通过比赛成为职业运动员,有些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升学。另外,“奖牌第一”、“成绩第一”仍是大多数校园篮球教练的核心思想,运动员也被这种思想所左右。在训练时常与频率上并未做出明确的要求,每个星期的训练次数也不是固定的。通常情况下,临近学期末,训练次数就会明显变少,而在比赛期间训练次数会增加,这样的模式不仅会导致篮球运动员伤病增多,同时还容易影响运动员身体竞技状态。

第四,在职业规划和保障体系上

许多人都未形成良好的职业规划思想。首先,当前大部分教练并未充分开发学生在不同项目上的潜力,而是更重视短期高竞技水平和精英培养。而且他们并未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其次,许多学校未能正确认识到参加篮球活动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看重学生的比赛成绩和学校比赛成绩,这种情况使得一些无法进入职业运动员资格的学生,不能够做出比较明确的未来职业规划,因此许多家长不赞同学生参加校园篮球比赛。再加上体教结合模式的不完善,导致许多体育专业和职业体育人难以完成专业对口的岗位就业。

二、美国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特点

美国作为篮球运动的发源地,一直认为篮球运动能够让学习者通过自身对运动精神的诉求,在从事其兴趣爱好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对于学习者性格的培养。而在这种情况下,篮球运动在美国迅速发展和普及,使之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能够建立比较科学的校园篮球发展的动力机制,并逐渐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模式上

采用“金字塔”式培养模式。美国的培养阶段集中在中学和大学,采用的是兴趣培养和精英培养结合方式,并且还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比如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以及全美高中体育联合会(NFHS)等。从总体上看,美国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时一个循环发展模式[4]。

第二,在管理上

校园篮球运动员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并且采用体教结合模式。在大学时期,不管是NCAA 一级联盟或二三级联盟,都设置了比较严格的入学门槛,所以他们和普通人并没有太大区别,GPA、SAT 等都必须要满足各学校的最低标准。另外,学生运动员也被要求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这样即使他们在以后不能成为职业运动员,也可以做出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

第三,在竞赛和训练上

校园篮球拥有完备竞赛体制:小学阶段,学生们能够参加的比赛类型多样,如由AUU 和AAU 和所举办的赛事、以及地方社区的教堂联赛等;高中阶段,学生们可以参加数十场由课后俱乐部举办的比赛,还可以参加数十场由NFHS 举办的正式赛事;大学阶段,热爱运动的学生还可以参加由NCAA 组织的校园篮球比赛[6]。另外,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校园篮球中的后备人才每年能够参与的赛事超过20 场。在训练上,小学和中学更重视激发兴趣,所以通常情况下并不会组织开展系统性的训练。大学阶段,大部分学校也会提出相关要求:学生每个星期的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 小时,而且在上课日的训练不超过4 小时。因此从小的兴趣培养,美国学生除了在校园内的时间,还会专门在休息日进行补充训练。

第四,在职业规划和保障体系上

大部分学校会设置完善的机构负责运动员保障工作。在大学的学习阶段,通常来讲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出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另外,学校会设立专门学业服务中心,为学生运动员提供就业指导,并且还会跟踪监督和指导学习。除此之外,学校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为运动员提供治疗和康复训练。

三、我国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效率相对较低

从培养模式上可以看出,通常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需要多方面进行协助,而且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具有非常大的不同,这也使得国内培养体系输送的竞技人才难以达到实际的要求,而且当前我国体教融合的模式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体育一直是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在现阶段,国内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模式并未产生较为密切的关联。另外,篮球理论和实践人才培养还没有充分地结合在一起,而这也是限制篮球运动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政府已经认识到体育在教育系统的重要性,并且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体育考试列为中考项目,但仅仅通过这种方式是无法形成完善的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在小学和高中时期,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家长觉得篮球活动会阻碍学生学习,所以并未给予足够的认可和支持,这也是国内培养体系输送竞技人才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阶段,国内输送的学生运动员在CBA 中约为1%,而美国则有大约76%的学生球员能够进入到NBA[7]。

(二)保障体系出现空缺

由于受到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影响,导致我国校园篮球的保障体系存在空缺,因为管理体系对学生文化要求相对较低,培养体系无法实现“大学—职业”的转变。许多大学并未帮助学生运动员进行文化辅导,而且他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也比较少,再加上学校对学生运动员的定义不够清晰,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无法做出明确的职业规划,也不能够直接输送到相关的工作部门。因此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的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没有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同时也不能够进行相应的人才输出。除此之外,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得不到家庭和社会认可,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在法律上对校园篮球的管理还不够完善。

(三)训练、竞赛和学习的衔接存在断层

在国内,校园篮球的训练时间长,而赛事数量又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成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不仅压缩了他们在校的学习时间,而且也不能够有效激发球员们的积极性。当前,国内主要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来组织举办相关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但是在实际的比赛中,双方在资格限制和年龄组设置等方面上具有明显的区别,而且和落后地区相比,发达地区的比赛数量也更多一些,比如在CUBA 比赛中分层分级不够显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比赛的水平无法保持均等化,进而导致比赛的激烈程度不够[8]。此外,部分教练的训练理念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仍然停留在奖牌第一的层面上,这就使得他们将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当成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能够产生的成效相对有限。另外,部分技能突出的学生选择通过体育进入大学,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许多高校对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标准较低,而这种方式也使得学训矛盾被逐渐放大。

四、体教融合背景下完善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

(一)明确学校体育的核心地位

在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在校园篮球活动人才培养体系内,应尝试开创一体化培养模式,还要将学校体育作为主要培养阵地,采取合适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体质,除此之外,还应该高度重视培养的业务性,为校园篮球后期选材提供更多的选择性。立足于培养专项技能,结合实际需要增设更多的体育特色学校,进一步扩大培养基数。

(二)进一步完善体教融合模式

为了更好地完善校园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根据相关规定,积极建立全新的训练体系整合青少年体育比赛。借鉴美国设立可视化的考核模式,并且要严格设立国家统一入学标准,转变部分学校争名逐利的行为,还要转变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思想,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统一培养。学校可增设新标准建立完善的动力机制,为了激励学业和运动都达标的学生,可以适当提供相应的现金。为转变家庭和社会对校园篮球的成见,把篮球列入中考体育项目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做到真正的体教融合。另外,学校可以对竞赛和训练增设学业要求,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校园篮球运动的业余性,还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训练。为了进一步提高校园篮球竞赛的吸引力,可以邀请专家制定科学的分级竞赛,同时还要持续扩大联赛种类和体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热情,还可以为体育产业提供活力,从而更好地规避CUBA 出现的“马太效应”,也能避免各校之间的个体差异。

(三)高度重视社会体育推动力

我国应结合具体情况,构建更为完善的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体系,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青少年对体育诉求的多样性。社会体育能够帮助青少年满足自身成长需求,成为学校体育的有效推动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健康的投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体育,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体系,同时还有助于扩大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基数。

(四)重构人才保障体系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校园篮球的保障体系涉及多方面管理,要求教练员和班主任以及家长参与其中,为了形成协同配合、有效互动,学校还要能够清楚划分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保障体系应加强职业体育的培养,同时必须要立足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对学生运动员建立单独档案,此外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就业,还应该设立相关的专业部门来监督。在体教融合的理念下,学校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篮球专才,并且还要树立新思想,努力使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良性循环流动。另外,还应该大力提高人才培养体系的口碑,让难以过渡到更高竞技平台的学生,能够做出更为科学的职业规划。

五、结语

综上所述,篮球运动的崛起有助于竞技运动整体水平的发展,校园篮球是校园体育一部分,同时还是我国体育强国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处在体育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中国篮球应牢牢把握住国家政策和国内环境等优势,同时还要发挥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作用,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提高校园篮球运动整体水平。除此之外,在我国校园篮球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在校园篮球运动的经验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此,我国应积极推进体教融合政策,并且要充分结合自身国情和实际情况,让校园篮球运动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校园篮球体教职业规划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中学校园篮球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浅析影响初中校园篮球发展的因素及优化策略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校园篮球文化的构建与研究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