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山》中独特的方言情怀和烟火人生

2023-02-18艾自由

壹读 2023年12期
关键词:王跃文沙湾

◆艾自由

湖南著名作家王跃文的最新长篇小说《家山》系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首批支持项目,原载《当代》2022 年第6 期、《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23 年第1 期,2022 年12 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单行本。2023 年1 月,《小说选刊》2023 年第1 期节选转载。被评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 年“年度二十大好书”,入选2022 年度“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2022年“收获文学榜长篇小说榜”、“文学好书榜·2022 年度好书”。

家山,顾名思义,就是家乡的山,古代诗人常用来指自己的家乡。自古以来,家乡往往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眷念。比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写有“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宋朝诗人陆游写有“家山不忍何山隐,稽首虚空忏昨非”,清朝诗人龚自珍写有“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等经典诗句。宋徽宗赵佶做了金国俘虏囚禁期间受尽精神折磨,写下的“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更是哀怨凄凉得让人无语泪目。而王跃文的《家山》中作为故事背景的沙湾村,以素有“湘西粮仓”之称的湖南溆浦家乡为原型,时间主要在中华民国1927年到1949 年的乡村时代变迁画卷。用一个乡村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是一部中国乡村的繁衍史、生活史和民俗史。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国人自古都很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每个家族每一次修订家谱的过程,就是对整个家族历史进行总结的过程,家族的精神在家谱中得以传承。“识好歹、知善恶”,这是《家山》展现给我们的乡村伦理和乡风民俗,今天在中华大地的广大农村仍然是最朴素的真理。正如王跃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我写这部小说最早的动因是我看我们村的家谱,《三槐堂王氏五修族谱》。族谱中有历代以来的显祖传记,也有上次修谱到新修谱这段时间族里重要人物也会单独作传。我写的是我的家山,我也相信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座家山,我写的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家山。书名最后改成《家山》,比当初暂定名《家谱》气象更阔大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家山》通过沙湾村陈家五代人远字辈逸公、达公、放公,扬字辈扬卿、扬高,修字辈修福(佑德公)、修根、修权(四跛子)、修碧、修岳,齐字辈齐美(劭夫)、齐峰、齐树、齐岳,有字辈有喜、有仙(五疤子)等人庞杂的日常生活叙事,徐徐展开了湘西一方水土的民风民情民心,在耕织劳作、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庸常生活中写出生命的悲喜和坚韧,演绎出了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和烟火人生,窥斑见豹地展现了中华民国这个特殊时期乡土中国原生态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家山》中,挨近县城的沙湾村以陈姓为主的数百户村民世世代代在此生活劳作,信奉“起家好比针挑土,败家好比水推沙”。以逸公、佑德公、村长修根三家为代表的老者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自古诗书传家,以传统文化的心智维护着村庄,希求村人和谐相处,他们身上体现了传统文化与传统人格的魅力。若从年龄来看,老一辈的逸公是文举人在河南做过知县,清朝灭亡后拖着长辫子回到乡村,过着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生活,剪下的长辫子同管帽子却一直挂在中堂屋的壁柱上。佑德公是全县知名乡贤,淡泊名利,乐善好施,在四跛子杀外甥、抽壮丁、大洪水、征赋纳税、乐输抗捐、办教育、救“红属”、生老病死的桩桩村事上,显示了一代乡贤的智慧与担当。陈修根是村长也是道士,勤俭持家,谨小慎微,得饶人处且饶人,因此在村里也很有人缘。而逸公留学日本学水利归乡尽孝陪伴父母的儿子陈扬卿、佑德公广州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外带兵打仗的儿子陈齐美、陈修根在湖南工专毕业后在长沙当过报社编辑、教过书的陈齐峰是年龄差不多的发小,心高气傲的陈扬卿回乡后受聘规划全县水利主持兴修红花溪水库,智勇双全的陈齐美是中共打入国民党的国军师长,韬光养晦的陈齐峰是回家乡帮助重建党组织的中共党员。尽管长大成人后性情志趣各异,但都书生面目、英雄肝胆,深知战争是一时之急、教育是百年之计,由于在家乡兴办沙湾国民小学的一致性,串联起了三个热血青年的爱情、婚姻与事业,串联起了沙湾村陈氏家族兴旺发达进程中的人生百态和家教密码,谱写了一曲民国乡村越嚼越有味道的田园牧歌。

《家山》运用了许多精彩的湖南方言表达,时而典雅古朴,时而俚俗幽默,生动鲜活地表达了书中人物看待世界的方式,贴切严谨,精准形象,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如果不让故事中的人物以家乡话来表达,便不能真实反映出乡亲们的内心情感,也不能表现出湖湘地区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王跃文认为只有运用方言才能将人物置身于家乡的文化背景之中,这是他在语言表达中的一次成功尝试。编辑曾问王跃文需不需要对方言俚语、文言古句加以注解,王跃文非常自信,认为读者只要往下看,都能理解,“方言的表现力非常强,其韵味是规范化、固定化的普通话无法达到的,它有很多解读,不管哪一种,都同我想表达的意思搭得上。”的确如此,凡是看过《家山》的读者,大多似乎都会感觉开头难读,非静心细读难解其意。由于人物众多,非用心连陈氏家族出场人物辈分都难分清。但随着情节的推进和故事的深入,细节结实慎密、地方风俗浓郁,不少方言和辈分前后照会,你只要仔细揣摩其意自现回味无穷。比如,沙湾村的“礼信”、“难为”、“听劝”、“隆夜”、“愒死”、“打伙”、“打功”、“打阳尘”、“娘老子”、“耳边风”、“讨人嫌”、“热和些”、“双双话”、“火飙飙”、“捧卵包”、“有卵用”、“打包票”、“日噘你”、“潲水嘴巴”、“稀里哈啦”等方言,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合二为一,富有原始的生命力和乡村的烟火味,不胜枚举。沙湾村的礼仪传家族也很讲究,相互间走个亲戚、邻里登门拜访,都要备点“礼信”,逢年过节要常来常往,少不了备点“礼信”。人死了要办丧礼,报丧、奔丧、打丧、吊丧、哭丧、发丧、抬丧、做道场都很讲究。在沙湾村北边的官道下马田,文官要落轿,武官要下马。沿官道下马田往南出村的上马塬,过路官员无论文武,都要步行过村走到上马塬,坐轿的才能坐轿,骑马的才能骑马。往昔声名远扬的陈氏敬远公是武举人做到提督回村不敢在村子里骑马,后来敬远公顶有出息的孙子陈劭夫做到将军回村也是牵马进村的。而在沙湾能在村里坐轿的,只有迎娶新娘子和年过七十的老人,后来四跛子的老婆桃香三十岁时因为沙湾打官司赢了隔壁舒家坪,被尊作“乡约老爷”也享受过村里坐轿的特殊待遇。沙湾还流行着不少自己独有的俗语典故,比如“裤裆底下打望,天宽地阔”是讽刺只看得见簸箕大的天,没见过世面的人;“拖檐底下定规款,见不得人”是讽刺只顾个人利益,不一碗水端平的人;“亲戚望好,族上望倒”是说亲戚隔得远,亲戚家好了才能相互沾光;“坐得黄包车,颠得屁股肿”是说人不要贪图和自身不匹配的事物,否则消受不起反成笑料;“人家结婚好看,自己结婚打战”是说结婚头绪繁多,只有自己操办才知其繁杂考究;“修根老儿赶麻雀,东边起了西边落”是指逢着事多忙不过来,或净出麻烦事的意思;“五疤子捡宝,不识好丑”是指不识货,或瞎折腾的意思。这些沙湾人特有的日常生活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判断,充满了民间幽默和乡村智慧,富有“民国味”和“湘西味”。

《家山》构筑了一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唤醒我们审美记忆的乡村生活景观和家族兴盛密码。读《家山》,见证民国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让我们感受一种诗意的乡村生活,对反思当前文化传统和乡村振兴的传承创新无疑很有意义。正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所言:“《家山》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我对上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的刻板印象。小说里处处体现的祖祖辈辈讲的‘老规款’,其实就是我们民族对于善恶的一个界定,惩恶扬善、行善止恶,维系着乡村秩序,也是民族繁衍发展的根本动力。”

猜你喜欢

王跃文沙湾
王跃文:他从山中来
王跃文:他从山中来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1
陌生人的承诺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王跃文认为文学滋养了灵魂
王跃文官场小说的特点
多源多相复杂储集层预测——以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为例
小沙湾黄河特大桥针对高低塔的减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