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23-02-13于洋蒋永建范海玲郭红庞树仁

中国工程咨询 2023年12期
关键词:山东省领域生物

文/于洋 蒋永建 范海玲 郭红 庞树仁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济南、青岛、淄博、德州等市生物领域龙头企业,收集各市生物经济领域相关资料,对山东省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和前沿生物技术四个重点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摸底,分析了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山东省生物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全国领先

山东省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发展生物经济的重要抓手,通过积极建立创新研发平台,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技术支撑,精准制定实施各类支持政策,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从产业规模看,2022年,山东省生物医药规上企业实现营收超3000亿元,利润总额超500 亿元,产业规模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其中,12 家医药企业入围2022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数量居全国前列。从研发能力看山东省拥有21个国家医药创新平台,5 家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61 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及4 个首批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科技支撑能力强劲。研发出中国首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微球制剂—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中国首个I 类新药“替戈拉生片”,填补了山东省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领域空白。从区域分布看,以济南和青岛为核心,初步形成了“全域布局、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比如,济南市生物医药企业已达5913 家,产业规模突破2039 亿元,20 余个原料药及透明质酸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22个制剂出口国际市场且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青岛生物医药企业已达3600 余家,拥有海尔生物、蔚蓝生物、海泰新光、海利尔、华仁药业、百洋医药等多家医药生物领域的上市公司,威高医疗、蓝谷药业、瑞利生物等一批总投资超过400 亿重点项目正在推进建设。威海市在医疗器械领域众多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临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区。

(二)生物农业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山东省在种质资源保护和生物育种领域取得显著进展,2022年建立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系统,包括4 个中期库、8 个短期库、5 个试管苗库、30 处种质资源圃以及5 个原生境保护区( 点),收集、引进并保存了8 万余份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涵盖了21 科、67 属和96 种植物,在生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维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省在育种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作物育种领域,山东省拥有758家种子持证企业,年销售额约100 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在畜禽核心育种场和扩繁领域,拥有18 家国家级基地和13 家省级基地,与735 家畜禽种业企业共同合作,年产值近500 亿元;在水产种业领域,拥有110 家水产种业企业,其中国家级17 家;规模育苗场1100 余家,育苗水体达到350 万立方米,年育苗数量高达1.5 万亿单位,占全国的23%,领先优势更加明显。

(三)生物制造产业特色优势突出

山东省在生物制造产业方面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透明质酸研发、生产技术、规模和市场份额全球领先,产品市场份额占全球40%;功能性糖醇国内市场占有率70%,国际市场35%,低聚木糖和木糖醇生产能力全球第一;玉米和大豆深加工领域技术水平领先全国,谷氨酸产能占全国近50%;柠檬酸生产规模全国第二,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德州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豆高蛋白加工基地和亚洲最大的低温豆粕生产基地。日照市建成国内首台大型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 万吨、烟尘排放约19 吨。枣庄市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年可处理农林废弃物约30 万吨,节约标准煤约10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 万吨。

(四)前沿生物技术加速布局

脑科学加速布局,发布《医养健康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山东脑科学产学研用联合体和数据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山东脑科学产学研用一体化中心,引入国际脑科学院士资源,力争打造全国脑科学产业发展与类脑研究“第三极”。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发展,研发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将CRISPR 基因编辑系统应用于生物育种领域;建成了全球最大通量基因测序仪和自动化样本库等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生命科技核心工具领域的自主研发突破。AI 药物研发潜能初现,济南市新药研发综合服务基地暨济南人工智能与药物自动化实验室项目正式落地,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宋弢教授参与编著的《智能药物研发—新药研发中的人工智能》成为国内首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书籍。

二、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

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投入,山东省生物经济重点产业规模增长迅速,技术成果和新业态等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生物经济多元性、融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更长期的政策支持、更多元的资源投入和更广泛的人才支撑,山东在支撑生物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市场机制、创新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

(一)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山东生物经济的监管体制、决策机制和政策体系亟待改进,特别是在涉及伦理和安全问题的前沿技术领域,如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和克隆等,亟需建立专家评估和决策机制,以有序规范推进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比如,在转基因微生物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多的政策法规限制。另外,高昂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生产投入与传统有限扶持政策之间的矛盾也需要研究解决。为此,应考虑优化相关政策法规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同时,及时建立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协商解决机制,确保涉及伦理和安全问题的技术得到适当监管和管理。

(二)同质化竞争严重

山东省生物产品市场同质化竞争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问题,如赤藓糖醇、口罩、一次性医用针管、普通种子等生物产品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竞争,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被迫降低产品价格,严重影响产业良性发展,且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经济的各个领域。要避免不良竞争行为,必须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监管,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共同维护生物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创新发展。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山东省多数生物领域企业研发能力有限,尤其在核心研发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创新仍然处于跟跑阶段。比如,以生物医药研发为例,省内医药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与国外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相比差距巨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高端医疗器械等技术水平也存在明显短板。在生物农业领域,虽然每年都有各类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审定,但主要仍侧重于传统育种,需要进一步提高前沿育种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同时,支撑科研创新的高水平生物人才短缺,大部分企业面临招聘和留住高素质人才难的挑战。

(四)成果转化效率低

山东省在生物经济领域还需要深入关注和解决研发成果的有效转化问题。目前,一些研发机构尚未建立长期稳定的本地企业合作关系,本地企业受限于企业实力和产业化风险,对研发成果的吸收转化能力严重不足,导致研发成果更多地在外地实现产业化。同时,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经销企业”模式,对研发和中试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期战略投资意识和能力。因此,需要积极推动研发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研发成果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最终实现产业化转化的目标,促进生物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增长和创新发展。

三、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演进,生物经济发展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山东省需要在深刻把握国内外生物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省内生物经济发展的短板和不足,坚持创新引领、政策集成、资源集聚,统筹推进生物经济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市场拓展,努力打造支撑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物经济新引擎,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加大政府对生物经济产业的政策支持,持续推进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同时,加强法规建设, 维护生物领域各类企业合法权益,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增加财政资金注入,支持长期的研发投入和关键工程实施。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信贷支持,支持企业便利融资扩大规模,稳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生物产品、食品、医药技术等领域标准、测试、标识和认证体系,提高市场认可度和规范化程度。积极建设科学的行业监管机制,形成适应性强的治理体系。同时,培育拥有核心研发实力、产业引领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领军企业和潜力企业,加速发展产业集群。

(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市场公平良性竞争

整合各级政府资源要素,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经济体系的高效运行。提高各行业领域绩效和创新,鼓励并支持建立产业联盟或产业协会,促进产业内合作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整体产业水平。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简化优化审批程序,鼓励创业和投资。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新型政商关系,通过政府引导,避免同质化竞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AI 技术,及时有效洞察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壮大高端人才队伍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作为生物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生物基础前沿和颠覆性技术研究。依托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加大生物经济各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的培养、引进和留用力度。针对产业短缺和行业高端人才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健全青年人才培育体系,发挥省级人才工程、科技计划、科技奖励等激励引导作用,建立完善青年人才培育“绿色通道”机制。鼓励重点高校和技师学院与企业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共用。采用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如“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生物经济相关产业竞争力。

(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应用发展

统筹利用各种资源,加快建立科技创新合作体系和成果转化长效机制。从整体上全局上对生物经济给予引导、支持和鼓励,为生物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发挥各个创新主体优势,调动各方创新的积极性,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无缝连接”。在充分考虑各方需求与利益的基础上,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扶持政策,保证各方利益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促进产学研三方联动,以更强的" 协同效应"推动生物经济产业化发展。

四、结束语

当前,顺应生物经济发展的新浪潮,各省市正积极抢占生物经济各领域制高点,努力赢得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的主动权。“十四五”时期是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由大转强的关键阶段,依托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物产业基础,山东将乘势而上,加快构建生物经济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壮大生物战略科技力量,为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山东省领域生物
生物多样性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第12话 完美生物
领域·对峙
山东省即墨市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