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腰,注意安全

2023-02-05董轶非姜颖慧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柔韧性小马舞蹈

董轶非 姜颖慧

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七色花舞蹈学校训练房里,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下腰的训练

下腰,舞蹈训练中一个常见的动作。我们常常见到训练室里整齐划一做着下腰动作的孩子,啧啧称叹的背后,一个可怕的现实是:如果让一个10岁以下的孩子练习这个动作,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甚至会导致脊椎受损,引发瘫痪。

2023年11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舞蹈等体育艺术类校外培训安全提醒》,针对儿童青少年校外舞蹈、体育等培训活动,提出安全提醒“五不要”:“不要在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培训”“不要过早对孩子进行过强柔韧训练”“不要过度对脊椎和腰部做外力挤压”“不要做过高难度系数的训练”“不要让孩子练习与身心健康不符的内容”。

其实早在2020年4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的12位医生就联名发表了一篇论文,收集了2015年至2019年医院收治的221名儿童脊髓损伤的数据,其中因运动受伤的孩子有78名,占比35%。媒体报道显示,这个比例仍在上升。

儿童身体因训练而损伤的意外该如何避免?社会各界应如何正确认知儿童体育、艺术类培训?

亚洲赛艇冠军、国家运动员康复师韩学良建议,在选择一个训练项目前,应对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个整体评估,在此基础上的学习目标才是切实可行和安全的。

因材施教

小马是北京市一名三年级小学生,他从幼儿园中班便开始学习武术,至今已有5年。小马妈妈介绍,当初为小马选择武术学习,主要是想强健体魄,“但开始学习之后,不知不觉想法就变了”。每次送孩子去武馆后,小马妈妈都会在场边看孩子练习动作,“见到他比所有孩子学得都慢,就很着急,压腿的动作,他是全场幅度最小的。每次教练帮他压腿,他几乎都会疼哭”。

不知不觉中的比较,让小马妈妈一度认为孩子“需要多吃些苦头”。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安全教育专业委员会《美育视野下的青少儿舞蹈安全教学与训练体系实践研究》科研课题组成员、从事舞蹈培训行业十余年的李怡蔓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孩子是要吃苦,但并不是疼痛的苦,而是坚持的苦,是面对枯燥基本功的耐心和不断重复、精益求精的毅力。训练成果是时间和精力的累积,不是在一堂课上不顾强度的练习。”

事实上,很多家长会期待短期内就能看到孩子的成果。李怡蔓介绍,除了像小马妈妈一样抱着“强健体魄”“提升气质”等目的加入体艺培训的家长,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有着更明确的目标:考级,或在比赛上拿成绩、为升学赚取筹码。

但在专业人士看来,训练目标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孩子。亚洲赛艇冠军、国家运动员康复师韩学良建议,在选择一个训练项目前,應对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个整体评估,在此基础上的学习目标才是切实可行和安全的。

“机构需要根据教练员的教学经验,或者通过仪器设备手段,对孩子进行一些功能性测试,如活动度、技术力量、反应协调的测试,评估孩子有没有运动基础,协调性、技术力量、柔韧性好不好,等等。对孩子进行综合评分后,再判断孩子的情况并制定目标。”韩学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可制定对小朋友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有益的适中性目标,不要去强迫孩子,不要去追求可能造成伤害的目标。”

李怡蔓同样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她举了一个小朋友的例子:“刚开始学习舞蹈时协调性明显较差,一个简单的舞蹈,她会左脚踩到右脚,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的协调性明显提高了。虽然还不能达到那些起点高的孩子的水平,但对这个小朋友来说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李怡蔓提醒家长,运动神经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改善,但一定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别。此外,她主张孩子多在生活中参与动手的、活动身体的劳动,比如日常帮父母做家务。“成长在生活之中就可以完成,不是说一定要给孩子报专门动手的课。在家里多干活,生活中的劳动、游戏是最好的老师。”

不鼓励一味“忍疼”

已经习武5年的小马,仍旧不能像一些孩子那样轻松地空翻、劈叉。不过,如今小马妈妈接受了儿子“身体比较硬”的现实,降低了目标。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医师黄聪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关节松弛的孩子可以适度做柔韧性训练,也较容易获得成果,而关节较‘硬的孩子则不建议期望通过强柔韧性训练获得柔软的肢体,否则,极易造成骨关节和韧带的损伤。”

在体艺培训机构,常见教练们通过挤压帮助孩子压腿、劈叉的做法。黄聪提醒,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孩子觉得超出了柔韧度的范围,出现疲劳、不舒服,不要强行参加训练,也不鼓励一味让孩子‘忍疼。”

黄聪解释:“人体关节有一个大致的活动范围,‘主动活动是指孩子自己获得的最大活动范围, ‘被动活动则是指他人帮助下获得的关节活动度,通常‘被动活动会比‘主动活动范围略大,当施加的力更大时,关节处就会产生疼痛感,本质上就是牵拉肌肉、关节囊、韧带,使其逐渐发生形变,甚至使关节发生半脱位,以获取更大的活动度,这在医生看来会对关节局部造成损伤,长期操作,也会对关节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8月6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一家舞蹈培训中心,小朋友练习舞蹈基本功

对于先天条件不适合,也没有专业需求的孩子来说,黄聪表示,“下腰”“劈叉”这类极限动作本身不符合人体的结构特点,是不推荐的。

除了训练尺度,训练方法同样重要。韩学良认为,一个专业的儿童体艺项目的教练,至少要在两个层面上把工作做到位:“首先,课程内容设计要符合小朋友的身体现状。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要教会孩子预防伤病的能力,教会小朋友如何做好准备活动、什么是正确的运动模式、如何做好课后的拉伸放松。充分的热身、正确的发力方式会大幅减少受伤的风险。”

“这要求教练要能在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并随时解决。比如,运动中常见的腿部肌肉拉伤与膝关节的稳定性、肌肉的力量有很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肌肉力量不够,那就需要先去做一些基础性力量训练,而不是一上来就做专项或对抗练习。”韩学良认为,“任何项目的训练都应该遵循科学方法,循序渐进。”

“成长在生活之中就可以完成,不是说一定要给孩子报专门动手的课。生活中的劳动、游戏是最好的老师。”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韩学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高难度系数动作的达成,一定是经专业判断孩子身体可以接受,并经过科学、系统训练的结果。但基本的柔韧性要求具有普适性,“我国中小学生体测标准里有活动度要求,坐位体前屈就代表对活动度(柔韧性)的练习”。

李怡蔓也表示,日常生活中,训练身体柔韧性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在孩子三岁左右,就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去练习:去找找自己的小脚在哪里、膝盖在哪里、脚踝在哪里、脚趾尖在哪里,让孩子的手慢慢往前碰,慢慢练习够得更远。”

黄聪提醒,不同时期的儿童容易出现不同的运动损伤問题,家长因视具体情况关注。“幼儿时期,脊柱的发育尚不成熟,椎体未完全骨化,幼儿颈背部力量相对较弱,因此脊椎不宜进行过度屈伸运动;小于10岁的儿童尚未形成具有限制椎体侧方和旋转运动的钩突,因此容易导致滑脱。同时,幼儿关节囊、韧带和椎间盘有较大弹性,可以承受相当大的拉伸而不断裂,但脊髓稍微牵拉,就容易引起给脊髓供血的血管损伤,从而导致脊髓损伤。而神经组织一旦损伤,将是永久性的,无法修复。因而,超过10周岁的儿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保护下才可慎做‘下腰训练。”

与此同时,“一旦孩子在下腰时出现腰背部不适或者腿部麻木等症状时,应马上停止训练,平卧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如果症状好转,可以继续休息,不建议站立行走;如果没有明显好转,应立即就医,而且要让患儿躺在平板(如门板、担架床等)上,而不是采用抱或者背的方式”。黄聪说。

除了突发性身体损伤,临床上也会见到发生在儿童身上的“慢性损伤”。黄聪解释:“儿童时期骨骼的特点就是骨骺的存在,骨骺是一种特殊的软骨结构,比正常骨质强度差,如果骨骺区域反复受力,容易造成儿童时期特殊的疾病‘骨骺炎——该疾病通常8岁-10岁好发于跟骨结节,11-13岁好发于膝关节的胫骨结节,前者多见于长时间跳绳的儿童,后者则多见于体重偏大或活动剧烈,经常做下肢深蹲-跳起等运动的儿童。”

适度运动可增强心肺能力,增强骨质强度、肌肉力量,并可通过适当的休息恢复正常,这是最理想的运动结果,也是家长、教练在儿童体艺活动中最应帮孩子达成的目标。

猜你喜欢

柔韧性小马舞蹈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二)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超薄玻璃柔韧性表征和断裂因素分析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骄傲的小马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
我和舞蹈
小马快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