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要求下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渗透策略探究

2023-02-05范坤芳

考试周刊 2023年52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标核心素养

摘 要:在如今的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将“以知识学习为重点”变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文章从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培养生命观念;构建合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探究实践能力;采取合适教学方法,培养正确态度责任四个方面对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展开探究,旨在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满足如今教学对学生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2-0122-04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学科,其学习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健康生活、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延续过去的三维评价目标,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不合适的。同时,如今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的进步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在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态度责任四个方面出发,充分将生物学科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满足如今教学理念对学生更高的要求。

一、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培养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从生物视角,对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生命活动的过程与规律、生物界的组成和发展变化、生物与环境关系进行总体认识,其对于学生认识生命世界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生命观念的培养中,教师既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其是什么,也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其与生活的联系。也只有采取多种方法,教师才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一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能力,满足如今教学理念对学生更高的要求。

(一)利用思维导图,展现生命观念内涵

了解生命观念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第一步。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对生命观念往往缺乏系统、具体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将生命观念充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思维导图是以树状结构辅助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能将思维和知识结构可视化,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直观地认识生命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合理向学生展现生命观念的内涵。

例如,在七年级正式学习生物之前,教师就可以以生命观念为中心,以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为分支,构建思维导图,辅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在初次学习生命观念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等分支的具体意义。并询问:“在今后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我们该怎么做?”而每到学习新知识时,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参照着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利用思维导图,教师直观地展现了生命观念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了生命观念的内涵,为学生之后学习生物学知识指明了方向。

(二)聚焦学生活动,促进形象理解观念

生命观念这一素养要求以正确的观念认识现实世界,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生命观念的内涵,还需要学生将生命观念的内涵与具体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不够形象。在如今的教学中,构建活动化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学生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通过趣味化、实践性课堂活动,教师能更加形象地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这对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生命观念这一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聚焦学生活动,让学生以更加形象的方法理解生命观念。

例如,在“植物体细胞”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布置“植物公司”的任务,让学生将植物想象成一家公司,绘制出植物细胞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公司的功能,很多学生都能直观地将叶绿体比作生产部门,线粒体比作能源部门。而最终作品的绘制对于学生充分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这样,通过趣味的课堂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形象地以结构和功能观认识了植物细胞,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观念、学习植物细胞相关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构建合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乃至提出创造性的见解。科学思维的培养与问题的解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如今主流的问题探究学习方法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主动性和探究效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情境,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一)引导学生质疑,培养独立思考习惯

科学思维要求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态度,要求学生能应用分析、建模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等多种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习惯。然而在过去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着负面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批判的习惯。具体到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有效調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切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人的起源与发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展示“人从哪里来?”这一问题,讲解从古至今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最初,西方国家的主流理论为上帝造人,中国则是女娲造人。在分别讲解了关于这两个理论的故事后,教师就可以询问:“你认为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而在最终学习达尔文进化论时,教师同样需要询问:“你认为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回答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学生回答的是什么,教师都需要先持有肯定态度,再对存在的可能性展开探究。这样,通过引导和鼓励性理答,教师有效创设了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权威进行了大胆的质疑,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构建开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在如今的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目标。而在科学思维的培养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也是一个重点。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解决的问题多有着固定的答案,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对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是相当不利的。开放式问题指的是解决过程或者答案不固定、不唯一的问题。通过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能有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构建开放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用药和急救”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布置“用药小贴士”的作业,询问:“生活中有什么常见的药物,你知道其主要注意事项是什么吗?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吗?”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药物说明书,仔细阅读说明书上有什么标准、什么内容、用药之前应当注意什么等。而在阅读完说明书后,学生需要提取重点,以合适的形式列出来,并张贴到墙面环境中的“生物大世界”中。在这一作业中,教师并未制订具体的药物和最终作品的形式,因而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尝试多样的展现方法,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

三、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探究实践是源于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现实需求,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或者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与品格。其培养与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如今,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积极将生物与生活联系起来,也需要引导学生将其与其他学科密切结合。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一)结合生活情境,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倡导以生活为学习的内容,以社会为学习的情境,以做为连接教与学的桥梁。科学研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其能让学生有效地将所学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培养自身探究实践能力。而在如今,无论是项目化教学,还是探究式教学,都重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教师能有效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生活情境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例如,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生物随处可见,那么,回忆一下,你都看到过哪些生物呢?”结合乡土地理情境,向学生布置探究任务。而在探究之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任务:“老师看到有很多学生捕捉了蚯蚓,蚯蚓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动物,那么你们知道,蚯蚓在什么物体表面爬得最快呢?”让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研究活动。这样,结合生活情境,教师积极开展了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了起来,培养了学生探究实践素养。

(二)融合其他学科,开展跨学科研究

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单纯地用科学知识解决。在如今的教学中,学科融合教学成了相当流行的一種教学方法。通过多门学科的密切融合,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这对于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落实学科融合的理念,引导学生将生物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以跨学科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完“细菌”之后,大部分学生对细菌的大小仍然停留在数值上,而没有形象的感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结合数学学科,提出“如何测量针头上有多少细菌?”这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先用合适的方法测量针头的直径和周长,大致计算表面积,再通过显微镜对所观察的细菌进行计数,最后应用比例的知识计算整个针头上细菌的多少。而这样,通过与数学学科的结合,教师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了细菌的大小,更好地学习了生物知识。

四、 采取合适教学方法,培养正确态度责任

在如今的教学中,充分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结合起来,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是教师需要做到的一点。态度责任是指学生在科学态度、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责任担当。通过态度责任的培养,教师能让学生正确将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有效发挥生物课程的育人价值。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责任。

(一)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态度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具有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理性包容的心理倾向。在这一能力的培养中,能否有效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以科学知识理解自然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是相当关键的一步。而如今,随着教学观念和教育技术的进步,教师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越发多样。信息技术、游戏教学等方法都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发挥着价值。而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兴趣,为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基于“双减”政策以及减负提质理念的落实,教师可以布置多种趣味化的作业。如在八年级上册有关动物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观看纪录片的作业,让学生从《王朝》《追踪海洋巨兽》《大猫》中选择一个。并布置任务,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制作手抄报。这样,通过趣味的视频作业,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这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地学习生物学知识,对于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结合家校共育,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良好道德与品质的培养最终也得落实到行为之中。健康生活要求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其是正确应用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方面。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健康的行为习惯很多都在家庭之中才能予以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单依靠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家校共育倡导教师通过密切的交流与家长统一观念,形成合力。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中,通过家校共育,教师能有效地让学生将一项行为坚持得更久,这对于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探究活动,询问学生:“健康的饮食应该是什么?你平时的饮食习惯健康吗?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一张健康饮食清单吧!”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教师则可以向学生布置践行健康饮食清单上内容的课后作业,以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由于学生的饮食并非完全在学校进行,更多的场景在家庭环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QQ、微信等线上社交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发放评价量表让家长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这样,通过家校共育,教师让学生将一项行为坚持得更久,这对于切实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以及健康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融合现实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要求学生有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责任担当和能力。这不仅对学生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还需要学生了解如今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注意所导入素材的新颖程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获取新的素材提供了便利的方法,通过线上的微课和微学习文件,教师能更好地提高导入素材的时效性,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展现现实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颖的素材,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如今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在导入的环节,教师需要先展现自然状态和人类活动状态下生物灭绝的速度。而后就可以以《未至之境》展现中国青藏高原的动物。由于纪录片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被充分吸引。在播放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然而,视频中展现的这些生物也正在走上灭绝之路。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不断缩小,在川藏地区,金丝猴、雪豹等一系列生物都面临灭绝的危险。请问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拯救它们呢?”组织学生展开探究。这样,以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引,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在探究中培养了社会责任意识。

五、 结论

总而言之,在如今的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影响教学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基于四项核心素养,积极渗透新的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也只有全方位地变革教学模式,积极将“以知识学习为重点”变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如今教学理念对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

參考文献:

[1]李小玲.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2):111-112.

[2]王素英.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29-30.

[3]俞建中.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6):112-113.

[4]房秋景,李乐峰,陈庆英,等.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章节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4):147-149.

[5]封丽,邵娜娜.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导学案深度融合方法探讨[J].高考,2021(34):21-22.

[6]万磊.导学案教学在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1.

作者简介:范坤芳(1984~),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漳州市第二中学,研究方向:科学思维培养。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新课标核心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