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3-01-25□张

山西农经 2022年19期
关键词:农户智慧人才

□张 丽

(中共莘县县委党校,山东 聊城 252400)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依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农业作为我国的一大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各种高新技术的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各种新兴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各种灾害、保障食品安全以及电子商务销售,使农业的发展更加高效、安全。智慧农业是我国智慧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消除区域贫困的重要途径。实行智慧农业可以切实解决农业产品形式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现实问题。

1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1.1 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支持

2016 年我国出版关于智慧农业的红头文件,正式将智慧农业工程纳入国家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中。

2017 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动农村的互联网建设,农村网民规模超过2 亿人,互联网经济与“三农”的融合开始初显成效。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建设智慧农业,将智慧农业纳入全面推动乡村经济振兴中。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智慧农业建设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科技水平存在瓶颈等原因,导致智慧农业起步较晚,发展受限,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抓住发展机遇,为农村和农业发展增添新动力[1]。

1.2 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很多互联网大企业开始对智慧农业工程展开投入,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电商平台开始涉足农业产业,为农产品的畅销拓展了渠道和思路,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近些年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许多发展较迅速的地区,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人手不足的问题。智慧农业注重协同发展,需要各产业各司其职,农民把地种好,专家把技术做到位,这样的发展方式可以推动全国上下各种产业持续发展。因此,未来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1.3 智慧农业的商业模式逐渐丰富,技术手段逐渐完善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农业产业中,例如大数据的引入,可以精准定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通过区块链可以精准管理和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利用无人机以及卫星定位技术实现了对农作物的实时监控;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这些技术手段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产业效率。

1.4 新兴技术产业正在密集发展,我国智慧农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智慧农业本身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很多不同领域的产业协同进行,引入新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我国智慧农业起步较为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美国已经研发出“网上农场”系统,可以让农户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农产品状况,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上农场”选择自己喜欢、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我国在这些方面还存在很大缺口,互联网技术与农产品的融合大多只停留在一些电商平台和农户之间的合作,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存在漏洞。

2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2.1 农业设备较为落后

在近几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就整体情况而言,智慧农业设施的整体规模有限,设备研发的投入资金短缺,且农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很难快速转变思想意识,国家对智慧农业设备设施的投入遇到阻碍,进而导致农业生产模式与智慧经济模式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衔接,农民对智慧农业的响应不够积极。我国多年来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许多适合耕地的农田被损坏,导致很多适用于智慧农业生产方式的机械设备无法运作。虽然很多地区对智慧农业的投入力度很大,农民对智慧农业的参与性也很高,但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智慧农业的投入很难落到实处。

2.2 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过大

由于我国的智慧农业起步较晚,各项法规制度和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很多农村道路老旧,农田荒废,因此智慧农业发展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过大。此外,发展智慧农业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也存在差异,经济情况好的地区更注重科技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占比,这会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很多贫困地区可能无法保障基本的生产物资,更无法将资金投入用于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完善智慧农业的配套设施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可能导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的贫困地区与水土资源富饶、经济发展快速的富裕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2.3 信息技术人才短缺

我国目前仍处于智慧农业的探索阶段,相关技术人才十分短缺,国家没有大力培养“互联网+农业”产业模式相关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这类人员既需要懂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和使用技巧,也需要懂农业生产的管理模式和基本方法,国内高校很少有将这两类科目进行联合培养的课题,导致智慧农业发展中需要的人才缺口逐渐扩大。此外,智慧农业产业主要集中在远离城镇的农村,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都远落后于先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导致很多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不愿意前往农村工作。国家需要进一步重视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更要提升农业产业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以此吸引一些相关技术人才[2]。

2.4 信息不对称问题明显

智慧农业最重要的就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整个流程都需要大数据的信息支撑。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互联网上的信息供给在分配到每个地区时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农业管理方面存在信息安全漏洞。许多电商平台涉足农产品产业时,对于农产品信息的真假难以分辨,而且农业产业信息涉及范围较广,正确筛选并过滤掉不良信息是目前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5 多数农户的文化水平低,推广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主体是个体小农户,他们多数恪守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比较排斥。多数农户的学历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很低,想要对他们进行互联网技术的培训可谓困难重重。要想培训这些农户进行智慧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短期内很难在他们身上看到成效,导致很多地区不愿意在对农户的培训方面投入过多资金,使得地区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3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3.1 工业化水平薄弱

我国农村长期以种植业为主,现代化工业发展水平与城市无法同日而语,加上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占地多数属于耕地,不适合大型工业企业安置,农民的思想觉悟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想在农村实现工业现代化,在目前看来属于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足够的工业化水平作支撑,农村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3.2 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

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处于小农经济,即使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改革力度,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但许多农户还是无法改变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依然延续着传统的劳动观念,导致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改变农户的思想是引进机械化生产器具的重要一步,不改变农户的观念就难以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操作培训,机械化生产难以落到实处。

3.3 城乡收入差距巨大

农业生产关系到国运民生,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各地区都在着重建设城市经济,导致农业生产与城市工业化生产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增大。许多农村地区劳动力开始纷纷涌入大城市谋生,使农村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多数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前往城市工作,农村出现很多留守老人和儿童,他们本身的劳动效率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推行智慧农业进一步受阻。

4 智慧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加大资金投入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智慧农业的普及问题,必须要有资金的支持,各地区、各部门需要重视资金投入问题。发展水平较高、起步较早的地区需要对资源匮乏、发展落后的贫困地区进行重点帮扶,贫困地区将资金缺口打开,保障智慧农业的有效运营。资金的投入主要运用于对农户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聘请具有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农业人才前往农村就业,购买先进的劳动设备和科技设备等。结合各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于资金的投入制订合理的规划,使每笔资金的运用具有针对性,不能盲目投入资金用在事倍功半的事情上。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提升技术手段和培养农业管理人才方面,使受过高等教育、思想觉悟较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的人才进入农村生产一线,带动当地的农户加入智慧农业的发展行列。培养这类人才的目的不只是为农村提供技术支持,更是优化农业生产和管理人员结构。让更多专业性人才到农村工作,既缓解了就业压力,也为农村的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4.2 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

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发展智慧农业必不可少的一环,我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起步虽然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智慧农业完全具有厚积薄发的能力。因此,我国应在党的十八大做出的关于智慧农业的指示批示上继续深化,放眼长远,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出发,结合发达国家实行智慧农业的实践经验,制订总体战略方针。各地区需要以此为依托,尽快制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国家也需要落实各地区的责任制度,监督执行相关的政策规划,坚决打击形式主义之风,不能让智慧农业的发展成为一纸空谈。此外,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参与智慧农业生产劳动者的权利,让农业生产者在智慧农业的发展中获得切实利益。出台发展规划和指导目标,加大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的资金补贴。智慧农业的前期成本投入很高,多数地区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国家的帮扶是对这些地区发展智慧农业很重要的一道保障。对于部分贫困地区出现的资金短缺、出资困难的情况,国家需要从大局出发,维护地区发展的平衡。将各项政策和规划作为导向,智慧农业的发展就有了极高的生命力。

4.3 提升农村对智慧人才的吸引力

大力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吸引这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是实现智慧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相关技术人才,农村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模式就会显得单一固化。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需要国家在各大高校设立相关的学科,将懂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农学专业人才纳入重点培养行列,将这些人才引进农村,再选用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配合他们进行工作。智慧农业的发展远远不是一个部门、一家单位可以完成的,既需要专业知识人才的引进,也需要有同他们受过同等教育水平的国家干部人才进行辅助。农村劳动力普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接受能力不强,思想比较落后,由大学生干部对这些劳动人员进行思想宣传教育,在农户普遍能够接受信息化技术化的生产方式后,由这些农业复合型知识人才上岗对农户进行技术能力的培训,多岗位协同工作,可以极大降低智慧农业的普及难度,也可以打消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去农村工作的顾虑[3]。

4.4 加大互联网监管力度,保障农业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观中的重要内容,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国家的顶层规划设计,首先创建智慧农业发展服务平台。由于这类平台的信息冗杂,过滤难度较高,再加上农业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对于这类平台的信息管理成为重中之重。国家需要重点关注互联网农业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有效性,不能让一些虚假信息掺杂在农业生产信息中流入网络。智慧农业发展服务平台可以调度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信息,创新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挖掘农业数据,增强智慧农业的整体运营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研发企业的作用,利用创新信息技术保障农业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与真实性。利用区块链信息技术的不可更改性保障农业市场的稳定,保障农民利益。以区块链应用技术的去中介特质,减少智慧农业产品的成本。

4.5 促进农业信息的整合

智慧农业的主要运作方式是让农业生产与管理同其他各类产业高度结合,因此,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农业信息的整合可以从多方位为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信息支持,降低生产环节的运营成本。更快、更高效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尽快落实建立有关智慧农业的服务建设体系。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未形成基本规模,导致农业生产环节的信息共享滞后,无法惠及广大农业生产劳动者。再加上目前我国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仍然很低,农户受教育程度不高,无法有效接触到互联网农产品平台,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广各类互联网农产品平台,整合平台的各类资源优势,形成有组织、有规模、有体系的农业管理模式。

5 结束语

智慧农业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能够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实智慧农业的步伐已经刻不容缓。各地区、各部门应整合资源优势、培养技术人才、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农户智慧人才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人才云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