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有效措施

2023-01-25谭万平武宏林

山西农经 2022年19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张 鹏,谭万平,武宏林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75)

1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和明确的现实依据,这一战略的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对乡村发展的高度关注。20 世纪80 年代,“三农”问题备受党和政府关注,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2004 年起,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及“三农”问题,并指出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

在国家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发展成绩可喜。首先,生产方式大大改变,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广泛引入,农产品产量得到保证。同时,农产品质量大大提升,培育出许多广受喜爱的农产品。其次,填补了农产品结构单一现象,通过种植各式各样的经济作物,给农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再次,更加倾向于精神文明、乡村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志在创建美丽乡村,美化乡村民心[1]。

发展是必然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在“三农”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认清发展思路,明确社会各界发展路线。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智能化进程中,不可丢弃农业、淡漠农村、遗忘农民,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全面提高“三农”发展水平。

2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意义。从历史渊源来看,其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总结先前经验,谋划崭新未来,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描绘了新农村发展的新要求、新蓝图。从理论角度来看,其是深化改革、实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统筹解决市场矛盾的主抓手。从实践来看,其以民为重,满足百姓需求,努力把农产业搞好,把农村建好,服务好农民[2]。

2.1 有利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的任务过程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美丽、农民的富裕,与农民的安全、幸福息息相关,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紧密相连。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改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当前,我国发展的短板和不足之处在于乡村地区的不充分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可补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

2.2 有利于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矛盾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突出的短板,只有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把这个短板拉长,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适应并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超越和升华,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提出的更高要求。

2017 年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农村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全国上下更加重视农村发展,并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实行有效扶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农村变化显著,环境愈发优美,经济愈发富裕,实现新时期新型乡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指日可待。

3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3.1 近期目标

健全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全面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改善农村基建、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传承并发扬光大乡村优良传统文化,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3]。

3.2 远景目标

到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民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加快共同富裕步伐;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基本不存在差异,城乡融合发展体、机制得以完善;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4 农村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4.1 城乡发展不平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地区广泛实施,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显著缩小,但在公共服务、家庭收入等方面仍有差距,主要表现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医疗、教育、文化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交通愈发便利,农民生病后多选择县医院或省、市、专医院,鲜少去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导致城市医院一床难求,乡村医疗服务设施闲置。由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有限,村医生工资低、待遇差,相关人员更愿意去大城市施展才华。

据有关数据统计,义务教育城镇化率高于同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断向城镇集中,是农村教育质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所致[4]。

4.2 农村“空心化”

农村“空心化”表现为两点。首先,农村经济、人口“空心化”,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增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农村留守人员多为弱势群体,缺乏劳动力,致使大片耕地撂荒,农业生产发展受制。其次,农村文化、治理“空心化”,农村留守人员以老弱病残妇为主,文化水平不高,思想禁锢,无法传承农村优良文化,外出务工农民不关心、不参与村务,严重影响农村发展。

4.3 基层组织不健全

偏远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普遍不高,多为初高中学历或小学学历,能力和意识淡薄,格局小,小圈子、小团体风气严重,形式主义和人情主义盛行,党员没有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名存实亡,无制度,无管制,“三会一课”制度搞形式。部分党员党性差,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党员人才、后备干部力量不足,不注重培养年轻干部。村上的“领头羊”是广大党员干部、村组干部,然而这部分人和组织存在较多问题。要想农村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注重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同时,要增强基层干部学习能力,提升干部办事能力,建设有战斗力、凝聚力的基层党组织[5]。

4.4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体制随势改革,国内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许多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

近年来,虽然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效果显著,但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许多农村道路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首先,受自然条件影响,修路受阻,农产品仍需人工向外运输。其次,农村公路建设存在质量问题,路基、路面和构造物标准低,缺乏管理维护,路面破坏严重,道路不畅通。再次,农村农业生产水电设施不完善,管理与维护力度不足,人为破坏现象严重,没有及时修缮,旱、涝季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业生产巨额亏损,农村经济发展困难[6]。

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目前多地农业生产以当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极易受自然灾害、气候影响,加之市场行情波动大,农民抗风险能力差,一旦遇险难以迅速调整。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但基层存在“一刀切”或者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5 乡村振兴下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5.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首先,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新型多媒体学习环境,定期向基层党支部推送最新信息。村干部要主动学习政策、分解政策、解读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其次,提升干部管理能力,把农村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农民关心的惠民问题。考虑大局,提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因地制宜,制订村级发展规划,关心农民,关爱农村,关注农业,积极落实乡村振兴相关政策。

5.2 坚持人才振兴,完善引进制度

农村发展必须依靠农民。首先,调动农民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培养农民的自主意识,鼓励引导其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励农民。其次,加大对农业技术下乡人员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志愿服务,将人员的福利待遇与下乡实绩、服务农村农业贡献挂钩。再次,注重培育新型农民,培训对象应重点倾向于新型农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一批农管人员、农民工匠,组建有知识、强技能和敢创新的劳动团体;创新农民的培育机制,鼓励和指导农民参加弹性学制中高级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农企、农园等新型职业农民实习试验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7]。

现阶段,国家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创新创业。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便利,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立足农村,扎根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农民应积极配合并参与其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学习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5.3 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目前,农村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教师资源匮乏,教育资源不公平,生活环境闭塞。

首先,降低教育成本,减轻家庭负担。普通的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几乎要花光一年的收入,要降低农村教育成本,出台帮扶政策。其次,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完善基本教学设施,开设多门专业课程,让农村学龄人群共享城市教育。再次,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吸引广大高校毕业生回乡施教。

5.4 改善农村医疗现状

完善乡村医疗服务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目前,乡村卫生室普遍存在缺乏基本治疗抢救仪器设备,医生服务意识差,智能化、信息化医疗设备匮乏,常用药品储备较少等现象,导致农村卫生室只能治疗伤风感冒等基本疾病。

首先,加强基础医疗设备建设,完善标配设备,实现“三室分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实现乡村卫生室正规化、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要标配计算机、心电图、氧气瓶、超声雾化器等基本设备。其次,选拨优秀人员下沉农村,注重培育专业型、全能型人才。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乡医福利待遇低、个人业务不熟练、基本医疗人员数量不达标。要建设农村医疗体系,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村医待遇,鼓励医科高校定向医学生或普通医学生扎根基层,积累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要减少村医服务年限,服务期满可自由流动。再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互联网+农村医疗”大数据平台,对就医人员建档立卡,动态监测,促进健康管理和医防融合。最后,确保农村基础药品配备齐全,保障药品及时供应,与厂家合作,降低药品成本。对需求量较大的常备药品实行国家定价,确实做到医疗惠民。

5.5 坚持品牌引领,促进产业振兴

现代农业产业化有多种实现模式,但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产销一体化,通过延伸产业链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农业的技术装备和科技水平。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农产品品牌效应可以加快企业技术更新换代,提升企业综合素养,确保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品牌创建为创新契机,改变老旧生产模式和传统管理技术,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主要依赖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品牌化经营是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的前提条件。首先,龙头企业需要拥有自己的品牌,并逐步塑造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随之不断扩大领域,逐渐占领市场主导地位。其次,创建品牌必须把控质量关,符合品牌质量标准,从精选品种到深加工再到精致内外包装,必须细致严谨,树立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

6 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是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局面的新起点。只有不断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操性,坚持关注农业、关爱农村、关注农民,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实现协调发展,明确农村发展重点,把握农村发展方向,才能切实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带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