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体检人群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CTA筛查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2023-01-17崔晓明刘志超李三强

武警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右束电轴传导

崔晓明,杨 炯,刘志超,李三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被称为“冠心病”,因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引发血管狭窄、阻塞,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继而导致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其发生率有升高趋势[1]。目前,通过冠脉CTA及心电图检查筛查冠心病,在临床上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2]。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部分患者虽然心电图出现ST-T改变,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仍显示无冠脉病变,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逐渐质疑[3-7]。本研究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不同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CTA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人群基础信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05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科健康医学科参加体检的3293人为研究对象,剔除未接受冠脉CTA检查的97人,10人未行心电图检查。共3186人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287人(71.8%),女899人(28.2%)。年龄33~91岁,平均(57.0±9.4)岁。

1.2 方法 (1)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前给予0.5 mg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扫描范围为心底部至膈下,经肘静脉注入安射力造影剂80 ml,流速3.0 ml/s,扫描时间为15~20 s,触发阈值140~160 Hu。扫描参数:层厚0.8 mm,重建间距0.4 mm,螺距0.3 mm。扫描后由两名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采用双盲法对重建后的冠脉血管全部图像进行分析评估。(2)使用ECG-1350C的日本光电心电图机(12导联)进行检查。患者平卧位静息20 s以上,走纸速度为25 mm/s,标准电压10 mV,增益1 mV/cm,由一名心电图专业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

1.3 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1)ST-T改变、心电轴左偏、左室高电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右偏、异常Q波、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肢体导联低电压、室性期前收缩、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相关定义均以《诊断学》(第9版)定义为准。心电图分组规则:以心电图结果归类,遇到同一对象≥2种心电图表现则以出现频率较高的表现为准。(2)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管腔狭窄≥50%为阳性,诊断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管腔无狭窄或狭窄<50%为阴性,排除冠心病。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通过冠状动脉狭窄判断结果,共检出237例患有冠心病,其中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同年龄组患病率结果发现,70岁以上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健康体检人群中是否患冠心病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n;%)

2.2 心电图情况 1944例正常心电图人群中患病114人(5.9%),750例ST-7改变人群中患病79人(10.5%),患病率相差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4,P<0.05)。异常心电图前5位为:ST-T改变、心电轴左偏、左室高电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冠心病组中114例(48.1%)为正常心电图,非冠心病组中1830人(62.1%)为正常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79例呈ST-T改变占33.3%,非冠心病组有671人ST-T改变占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两组中心电轴左偏、左室高电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表2 冠心病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心电图表现 (n;%)

2.3 冠脉支架或搭桥手术患者心电图表现 本次检出96例曾行冠状动脉支架搭桥手术,8例(8.3%)目前无冠脉狭窄征象,88例(91.7%)仍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其中25例(26.0%)狭窄>50%,即仍为冠心病未愈患者。

3 讨 论

2022-06-23,中国心血管疾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8]显示,中国有1139万例患有冠心病。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因此,有必要不断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从而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心电图是简便、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普遍认为对冠心病的诊断也有一定临床价值[9]并被广泛应用。ST段是心电图中QRS波群结束至T波开始之间线段,是心室心电向量复极的过程,正常情况下,ST段无电位差。ST段的正常范围一般向下偏移在0.05 mV以内,肢体导联向上偏移在0.1 mV以内,在单极心前导程中V1、V2、V3可达0.2~0.3 mV[10]。在冠心病患者中,若出现ST段下移大于0.05 mV,或ST段上移大于0.1 mV,均提示心肌缺血。心肌缺血一般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最终可导致心肌坏死[11]。心肌缺血发生时相应部位心电图ST段会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由于冠状动脉有很强的供血能力,轻度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改变并不明显[12]。

常规心电图检查具有操作方便、经济、无创等优点,是冠心病初步筛查的首选方案。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尚未开展时,如患者心电图ST-T出现改变且合并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则可诊断为冠心病。本研究结果显示,以CTA作为诊断冠心病金标准,心电图出现ST-T改变组患病率高于未出现ST-T改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翠等[7]发现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脉CTA检查发现的患者一致性较差,表明心电图ST段改变不能诊断冠心病。本研究发现,有137例发生心电轴左偏、83例左室高电压、4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人群中冠心病患病率均无明显差异,提示电轴左偏、左室高电压、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对冠心病无明确诊断意义。

本研究发现,冠心病组有33.3%发生ST-T改变,高于非冠心病组(22.8%),说明冠心病组患者ST-T段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与文献[3,7]研究结果对比,阳性率较低,可能与钠钾等电解质紊乱,奎尼丁洋地黄等药物的使用有关,另外,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饮浓茶、睡眠差等多种因素均会导致心电图ST-T改变。

本研究发现,检出96例曾行冠状动脉支架搭桥手术,其中25例(26.0%)狭窄>50%,即仍为冠心病未愈患者。与文献[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5例未愈患者有12例ST-T改变,改变率为48.0%,明显低于文献[6]研究结果未愈患者中ST-T改变率(70.8%,51/72),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及选取条件不同有关。

另外,本研究CTA检出阳性患者(冠心病)237例,去除其中25例曾行冠脉支架搭桥手术,CTA阳性率仅为6.7%,结果有一定局限性。同时鉴于冠状动脉CTA检查具有较高辐射剂量[13],实践中为保证图像质量,不能追求高对比剂注射每秒注入量,因过高的对比剂每秒注入量会增加血管负担,造影剂外渗、留置针脱漏的风险会大大增加[14]。所以,在严格把握指征的前提下,可将冠脉CTA列入高危人群的体检项目中。

综上所述,心电图检查具有简单、无创、经济等特征,在大规模人群健康体检中心电图ST-T改变对于冠心病有一定诊断意义[9],但实践中宜配合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其他检查进行冠心病筛查[15,16]。

猜你喜欢

右束电轴传导
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时出现右束支阻滞1例
Ⅰ和aVF导联联合Ⅱ导联法与传统Ⅰ和Ⅲ导联法判断QRS平均心电轴的比较
China e Iberoamérica
神奇的骨传导
心电轴左偏 是怎么回事?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在健康查体中常规心电图对伪性右束支阻滞识别与评估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