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2023-01-14戴清月高燕玲卢金华苏清岩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外伤性外伤病因

戴清月 高燕玲 卢金华 孙 情 苏清岩 程 熙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福州 350003

脊髓损伤是指因炎症、外伤、肿瘤、椎间盘突出等各种因素所致的脊髓病变,以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二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高致伤残率、高耗费等特点,严重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严重增加国家的卫生资源消耗[1]。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脊髓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老年人已成为脊髓损伤的主要受累人群[1]。我国老龄人口占全球老龄人口的1/5[2]。但国内关于老年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少见,尤其是针对长江以南城市的分析尤其少见,本研究对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我院)收治的老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老年人脊髓损伤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013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的191例老年脊髓损伤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其性别、年龄、病因、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IS)、损伤部位、并发症等进行了回顾性整理和统计。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批号:2020KY-041-01)。

诊断标准:根据2011年的神经病学分级标准[3],确诊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需要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双重标准认证。AIS分级:A级、完全性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B级、不完全性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任何运动功能;C级、不完全性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多数关键肌腱的肌力<3级(0~2级);D级、不完全性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多数关键肌肌力≥3级;E级、神经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正常。纳入标准:我院确诊SCI患者。排除标准:曾患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包括在2013年之前的首次确诊或其他已确诊的脊髓损伤患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因、入院AIS分级、损伤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含马尾损伤)、并发症、是否手术等,对不同性别、年龄、损伤原因、AIS分级进行分析,找出异同点,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191例脊髓损伤患者,男132例(69.11%),女59例(30.89%);年龄60~89岁,中位年龄66岁;住院时长1 d至6个月,中位住院时长为35 d。

发病高峰年龄:老年男性为60~64岁(40.91%),老 年 女 性 为60~64岁(37.29%);70.16%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发病人数及手术患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见表1。

表1 老年男性脊髓损伤性别及手术情况表[n(%)]

2.2 发病人数

2013—2019年发病人数逐渐上升,见图1。

图1 老年脊髓损伤患者年发病例数趋势图

2.3 病因分析

2.3.1 老年男性脊髓损伤病因分析 老年男性患者中,外伤性因素为主要致病因素(59.85%)。尤其是60~64岁(72.22%)及60~69岁(63.89%),见表2。老年男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平地跌倒(22.73%),其他依次为高处坠落、骑车、肿瘤、椎间盘突出、炎症或脱髓鞘等。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高处坠落、骑车摔倒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椎间盘突出、肿瘤所占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见表3。

表2 老年男性脊髓损伤患者不同年龄段外伤和非外伤性病例分布[n(%)]

表3 老年男性脊髓损伤患者病因前6位分析[n(%)]

2.3.2 老年女性脊髓损伤病因分析 老年女性患者中,非外伤因素为主要致病因素(71.19%),尤其是60~64岁组及≥75岁组,非外伤性因素所占比例显著大于外伤因素所致比例,见表4。老年女性脊髓损伤患者前三位为肿瘤、炎症脱髓鞘、平地跌倒,均占比20.34%。炎症或脱髓鞘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少,平地跌倒和肿瘤在各年龄段分布无规律性,见表5。

表4 老年女性脊髓损伤患者不同年龄段外伤和非外伤性病例分布[n(%)]

表5 老年女性脊髓损伤患者病因前4位分析[n(%)]

2.4 老年脊髓损伤平面及AIS分级情况

老年患者中,颈段脊髓(48.69%)最容易损伤,其中外伤性脊髓损伤中,颈段(65.63%)为最常见损伤平面,而非外伤因素性脊髓损伤中,胸段(54.74%)为最常见损伤平面。AIS分级中,AIS D级最常见(47.64%),其次为C级(35.08%),A级(8.90%),B级(7.85%)。见表6。

表6 老年脊髓损伤平面及AIS分级情况[n(%)]

外伤因素在老年男性脊髓损伤中占比明显高于女性(P< 0.05)。老年男性AIS B级以外伤性因素为主(P< 0.05),男性AIS A级、C级、D级及女性AIS分级损伤比例虽有差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7。

表7 老年脊髓损伤患者损伤情况比较[n(%)]

2.5 并发症

本组患者中有116人出现并发症,占比60.73%,最常见的依次为泌尿道感染(含无症状性菌尿)82例(42.93%),神经病理性疼痛76例(39.79%),下肢静脉血栓(含肌间静脉血栓)65例(34.03%),其中深静脉血栓28例,占比14.65%。电解质紊乱38例,肺炎31例,压疮28例,失眠28例,痉挛25例,焦虑抑郁18例。因下肢静脉血栓转院1例,肺炎转院3例,感染性休克转院1例,菌血症2例,败血症2例,未出现死亡人数。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日趋加剧,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逐渐成为医学焦点,老年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显示,老年人脊髓损伤逐年增多,尤其以跌倒所致的脊髓损伤增长更为明显[4]。有调查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平均发病年龄增加13岁,超过55岁患者占比>60%[5]。美国一项1972—2014年的调查研究显示发现,>65岁的脊髓损伤患者数量正急剧增加[6]。日本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全日本脊髓外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为49/100万,而在秋田市,由于老年化严重,其发病率高达86/100万[7]。康海琼等[8]回顾性分析脊髓损伤住院患者数据后发现,老年脊髓损伤收治人数较二十年前明显增多。本研究发现我院收治老年脊髓损伤患者人数也有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考虑与如下因素有关,①脊髓损伤患者越来越多;②我院于2013年成立脊髓损伤康复科,科室逐渐发展,收治患者能力逐渐增加。随着人口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老年脊髓损伤发病率显著增加,严重增加了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全面而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得尤其必要,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有利于疾病的防治及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前大部分文献研究主体多为创伤性脊髓损伤,而针对老年人脊髓损伤病因研究比较少见。本研究显示,在老年患者脊髓损伤病因方面,男女性别间有明显的差异。男性以外伤因素为主,占比59.85%,女性以非外伤因素为主,占比71.19%。年龄分层上,男性60~64岁组、65~69岁组外伤因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外伤因素,而≥70岁以非外伤因素为主。女性患者中,各年龄层外伤因素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非外伤因素。

在老年男性脊髓损伤病因分析中,平地跌倒位居首位,其次分别为高处坠落、炎症或脱髓鞘、骑车摔倒,其中外伤性因素占比明显高于女性,考虑与男性从事体力劳动及户外活动较女性更多等因素有关。老年女性脊髓损伤患者中,肿瘤、炎症或脱髓鞘与平地跌倒共同为首要病因。一项脊髓损伤调查研究[9]显示,平地跌倒为脊髓损伤首要病因,老年人更突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Wilson等[10]发现,相比于年轻组,≥65岁组患者脊髓损伤与跌倒关系更密切。多个研究表明[11-12],虽然平地跌倒在脊髓损伤病因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约20%~60%,但却都在老年脊髓损伤病因中占主要位置,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平地跌倒在老年脊髓损伤病因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是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老年人平地跌倒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①老年生理功能降低,包括反应能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及与步行有关的五官功能如听力、视力等的退化[13-14]。②疾病因素。随年龄增加,低血压、痴呆、糖尿病、心脏病、脑缺血等疾病患病率增加,可能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感觉、运动功能;③药物因素。随着基础病增加,使用药物种类或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步态稳定性及认知等功能,从而增加跌倒风险;④跌倒恐惧。存在一定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的老年人会对跌倒产生恐惧情绪,而这种恐惧情绪会进一步增加跌倒风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15-16]。此外,环境因素包括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楼梯缺少扶手等也可能增加跌倒风险。对老年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有助于及早识别跌倒风险,减少跌倒概率[14]。有研究发现,八段锦、太极拳、健康操联合静态支撑与核心肌力训练,可提升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从而降低跌倒风险[17-18]。此外,有效的健康宣教、积极正确的基础疾病治疗及恰当用药、心理支持、下肢力量训练及环境改造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14]。

本研究显示,老年外伤性因素所致脊髓损伤主要损伤部位为颈段,非外伤性因素主要损伤部位为胸段。AIS分级最常见为D级,次之为C级,与既往研究符合[19]。考虑可能与老年人损伤病因中低能量损伤如平地跌倒、肿瘤、炎症等占比较高,而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事故、骑车摔倒等占比较低有关。

本研究显示,最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泌尿道感染(含无症状性菌尿),神经病理性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含肌间静脉血栓),与以往研究[6]有差异。常规脊髓损伤患者中,主要并发症依次为泌尿系感染、肺炎、压疮、神经痛,其种类及顺序与本研究也有所不同[20]。共有82例发生泌尿道感染,大部分为无症状菌尿,28例出现症状性菌尿考虑与急性期留置导尿偏多、急性期未重视膀胱功能训练等有关。Jorgensen等[21]研究显示超2/3的老年脊髓损伤患者存在神经性疼痛,程度为中度或以上,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率为39.79%,多数以麻木等阴性症状为主,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对疼痛、麻木等感觉耐受低,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睡眠,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及早进行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及适当的抗焦虑药物等,可较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异常感觉及焦虑抑郁情绪。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4.03%,高于其他报道[6]。考虑与我院常规开展下肢血管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有关,常规联合检查可提高下肢静脉血栓检测的灵敏度及准确度[22],及时有效发现深静脉血栓。此外,在脊髓损伤早期进行药物联合物理治疗预防可有效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17]。

本研究仅局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受收治人数及地区限制,调查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能影响对福建省乃至全国老年人脊髓损伤的发病率的评估的精确度,从而对老年人脊髓损伤发病趋势的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老年男性脊髓损伤以外伤性因素为主,老年女性脊髓损伤以非外伤性因素为主。颈段为外伤性脊髓损伤最常见部位,胸段为非外伤性最常见部位,最常见AIS分级为D级。最常见并发症为泌尿道感染、神经病理性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尤其应该重视的是,平地跌倒在老年脊髓损伤患者的所占比例非常高。如何预防及评估老年人跌倒应得到重视。

猜你喜欢

外伤性外伤病因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