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蜂针联合Bobath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及对CSS与MRS评分的改善

2023-01-14赖耀铭陈泓鑫谢嘉亮罗志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蜂针痉挛功能障碍

赖耀铭 高 升 陈泓鑫 谢嘉亮 罗志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 510700

脑卒中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会导致患者运动神经功能受损,肢体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并伴有关节痉挛、肿胀、肌肉萎缩等症状,甚至会增加残疾发生的可能性。脑卒中在中医临床属于“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是该病常见的并发症,属“偏枯”范畴,由正气虚弱、内伤积损、气滞血瘀等导致[1]。蜂针是中医特色疗法的一种,具有通络活血、温经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2]。Bobath运动疗法是神经功能受损患者常用治疗方法的一种,基于人体生长规律,通过手法对正确感觉输入,可使正常的运动反射被诱导输出,促进运动功能恢复[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我院)近年来通过蜂针联合Bobath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干预,本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该方案在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提升疗效及改善中国中风评分(China stroke score,C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等方面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90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病程2周至24个月,平均(12.05±1.64)个月;年龄46~78岁,平均(62.21±5.43)岁;患肢:右侧25例,左侧20例;缺血性脑卒中25例,出血性脑卒中2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病程3周至22个月,平均(10.67±1.24)个月;年龄45~78岁,平均(61.58±5.53)岁;患肢:右侧24例,左侧21例;缺血性脑卒中28例,出血性脑卒中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相关标准;首次发病,病程为2周~24个月;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能配合完成运动疗法;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有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脏器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认知严重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既往蜂针治疗过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Bobath运动疗法干预:①肩部肌群放松。治疗者立于患者患侧,一手握住患者胸大肌,另一手置于肩胛下角,呈蚯蚓状对肩胛带进行固定,实施内收外展、上下活动。患者平坐,治疗者向后伸展患者双手,并引导其前后往返运动整个胸廓,随后前伸、上举患者双手,引导胸廓、骨盆左右、前后进行活动;②身体关键点控制。患者取平卧位、仰卧位,通过枕头垫高其头部,使其直视偏瘫侧肢体,治疗者将患者患侧掌指关节稳住后,指导患者尽量背伸,反复对关节进行挤压,随后将患者双手、双足握住,引导患者配合进行掌指关节往返屈伸活动;③身体核心力量控制。指导家属扶住患者使其站立,治疗者将患者患侧肩胛下角握住,并托住肘关节,指导患者通过足尖反复站直;④感觉输入诱发。指导患者对患侧的肘关节、膝关节进行屈伸,固定其患侧肩部,对肱三头肌肌腱进行挤压,使其反复进行向心、离心运动。以上干预30 min/次,1次/d,持续4周。

观察组予以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干预:取患侧阿是穴、肩髃穴、臂臑穴、天井穴、外关穴、阳溪穴、阳池穴、合谷穴、足三里;首次治疗时,予以皮试,结果为阴性者取肩髃穴、阳溪穴,消毒后,通过镊子将蜂蜜腰部捏住,使其尾部对准穴位并螫入,停留1 s至1 min后取出蜂刺。随后以患者病情、体质、耐受情况等为依据,逐渐增加穴位为3穴,以上穴位交替使用,留针时间逐渐延长至1 min。隔日进行1次治疗,3次/周,共治疗4周。Bobath运动疗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效果:干预后,通过改良Ashworth分级法(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两组肢体肌痉挛情况:肌张力无增加,肢体被动活动无阻力为0级。肌张力有轻微增加,肢体进行被动活动时,到达关节末端可见轻微阻力为1级;肢体被动活动在整个运动范围内的前1/2处出现“卡住”感觉,后1/2处有轻微阻力为1+级;在大部分活动范围内肢体活动均有阻力,但可活动为2级;在大部分活动范围内肢体活动均有阻力,活动困难为3级;肢体僵直,活动阻力较大,无法被动活动为4级[5]。同时,判定两组临床疗效:患侧关节水肿、疼痛均消失,肌肉无萎缩,可自如活动为显效;患侧关节水肿、疼痛显著改善,无明显肌肉萎缩,关节活动时有轻微受限为有效;患侧关节水肿、疼痛未缓解,可见肌肉明显萎缩,活动严重受限为无效[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干预后,予以两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 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日 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FMA包含上肢33项、下肢17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7];ADL通过改良巴塞尔指数(the Barthel index of ADL,MBI)评定,共计100分,得分越高,ADL越高[8]。CSS与MR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实施CSS、MRS评分。CSS介于0~45分,得分越高,神经缺损越严重[9];MRS无症状计0分,轻微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计1分,轻度残疾计2分,中度残疾计3分,中重度残疾计4分,严重残疾计5分,病死计6分[1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肢体痉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干预后两组肢体痉挛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比对照组的80.00%高(P< 0.05),见表3。

表1 干预前两组肢体痉挛改善情况比较[n(%)]

表2 干预后两组肢体痉挛改善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FMA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x ± s)

2.3 两组CSS、MR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C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CSS、MRS评分比较(分,x ± s)

3 讨论

脑卒中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主要因脑血管阻塞、破裂引发,可能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并使其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生后,患者运动神经元受损,肌肉牵张反射被抑制,肌张力下降,局部肢体瘫软,导致患者难以完成主动活动[11]。目前,西医临床上多通过药物、功能锻炼等方式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干预,虽可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但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多,功能锻炼则受患者主动性影响较大,整体效果不够理想。

在中医理论中,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脑卒中后偏瘫、认知功能障碍则属于“痹症”“痿症”等范畴,有学者认为此病病因主要为气血不足、经络不通,治疗应从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等方面入手[12]。蜂针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对特定穴位实施蜂针针刺可达到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等效果[13]。Bobath运动疗法是肢体功能锻炼中常用的一种,通过反射弧原理,利用声音、手法等进行感觉刺激,达到诱导运动的效果[14]。本研究通过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的方案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肢体痉挛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 0.05),提示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能改善肢体痉挛,并提升总有效率。蜂针产生的机械刺激对皮肤穴位产生刺激作用后,可达到舒经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且蜂针通过针刺将蜂毒液注入皮内,可达到穴位注射方面的效果,其中的活性肽、生物胺等物质可对局部水肿进行有效改善,使组织粘连得到缓解,从而减轻肢体的痉挛。Bobath运动疗法通过对患者肢体运动进行诱导,对患者错误运动模式予以纠正,逐渐对肢体痉挛状态进行控制,使机体恢复正常而复杂的运动模式。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时,二者从不同方面发挥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状态,使肢体痉挛程度减轻,提高治疗效果。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受损,会出现运动功能、记忆力、定向力、执行功能下降等,从而遗留残疾,甚至会出现植物状态、病死等[15]。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FMA、ADL评分比对照组高(P< 0.05),提示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肢体运动与日常活动能力。蜂针直接刺入经络腧穴,可促进气血运行,使患侧肢体经脉得到濡养,蜂针刺入时产生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充血,达到与温灸相似的效果,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Bobath运动疗法通过手法刺激对正常感觉进行输入,整合中枢神经后对正常运动反射进行输出,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痉挛情况,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时,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可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效恢复,进而使其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CSS、MRS评分比对照组低(P< 0.05),提示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干预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下降,肢体活动能力恢复,可促进其神经细胞修复,达到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病残程度的效果,从而使其预后得以改善。

综上所述,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情况,并且有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神经功能及预后。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些许不足,如仅选取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为对象,观察指标偏少,可能对研究结果的精准性造成影响。因此,后续需进一步展开多中心、大规模的研究,增加样本数量和观察指标等,对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展开评价。

猜你喜欢

蜂针痉挛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李万瑶蜂疗的中医临床思维探讨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掌握规律 善用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