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体C3、C4水平联合血清白球蛋白比值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23-01-14邱彩玲陈祥云余路新林景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补体血清差异

邱彩玲 陈祥云 宣 春 余路新 林景涛 何 滔

1.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 523770;2.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输血科,广东东莞 523770;3.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东莞 52380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循环中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生理学主要表现包括高球蛋白血症,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补体系统的激活。通常来说,SLE患者自身的病原体感染情况以及免疫系统和健康人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另外,该病还会受到紫外线的影响,以及其他的一些激素刺激,甚至是压力的影响[1-2]。SLE与其他自限型疾病不同,是肾脏、皮肤、中枢等全身多系统受损的终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及时发现SLE,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学方面普遍认为血清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以及白球蛋白的比值(AGR)就是针对人体的肝脏合成反应能力进行衡量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实际情况,了解患者肝脏的运行状况[3]。本研究针对补体C3、C4水平以及血清AGR联合检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获取其中的结果,从而判断这种联合检测方法用于SLE疾病早期诊断时的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 顾 性 分 析2019年1月 至2020年12月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我院)就诊的所有符合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和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联 合 发 布 的SLE诊断标准[4]确诊为SLE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根据有无发生狼疮性肾炎(LN)分为LN组42例,非LN组58例,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例,女97例,平均年龄(37.84±12.13)岁;对照组男3例,女97例,平均年龄(39.37±11.25)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临床资料的收集符合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规定。

纳入标准:符合2019年EULAR/ACR联合发布的SLE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自身存在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是正处于妊娠期的患者。

1.2 LN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①经检测之后发现患者存在血尿或蛋白尿的情况,并且通过高倍镜检测发现红细胞个数超过5个,以及1 d之内的尿蛋白定量已经超过0.5 g,或定性+++及以上;②经肾组织活检证实[4]。满足以上任一项均可诊断。

1.3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并将其进行离心处理后,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3、C4水平,使用溴甲酚绿比色分析法检测Alb,使用双缩脲法检测总蛋白(TP),计算获取Glb和AGR值[5-6]。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补体C3、C4和AGR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补体C3、C4和AGR水平比较

观察组补体C3、C4、Alb、AGR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lb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补体C3、C4和AGR水平比较(x ± s)

2.2 LN组与非LN组患者的补体C3、C4和AGR水平比较

LN组Alb、AGR水平低于非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补体C3、C4、G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LN组与非LN组补体C3、C4和AGR水平比较(x ± s)

3 讨论

针对SLE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早期的表现特征差异并不十分明显,随着疾病发展,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损伤[7],而针对SLE患者进行及时治疗,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病情,使患者快速地恢复,但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完全对患者进行诊断,从而导致患者无法接受及时的治疗,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诊断SLE[8-12]。

研究发现,在观察组内患者的补体C3、C4指标要比对照组的更低,而其他各项指标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其中LN组的Alb、AGR水平都要比非LN组的更低,而Glb及补体C3、C4的水平差异并不显著。相对于对照组,SLE患者Glb的表达更高,Alb及补体C3、C4的水平更低;Glb及补体C3、C4水平与狼疮性肾损害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补体C3、C4主要由巨噬细胞以及肝脏细胞合成,在C3、C4转化酶的作用下,通过裂解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中产生相应的影响,其水平降低常见于急性炎症反应症和早期传染病,其原因可能与人体合成补体能力下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包括肝功能异常等[13-15]。有研究表明[16-18],SLE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能够激活补体系统的免疫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免疫复合物会消耗补体内的C3、C4,让血清中相关的数据水平下降,这就和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产生这个结果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发生SLE疾病时,变态反应会导致人体中的补体成分被消耗,让肾脏受到相对应的负担,而合成补体的器官以及相关的组织却无法及时代偿。另外,这种变化的结果也会和患者病情的变化存在紧密的关系,通过对补体C3、C4的水平进行检测,能够更好地对SLE疾病进行辅助的诊断。此外,还发现LN组的补体C3、C4水平和非LN组的情况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补体C3、C4水平与狼疮性肾损害无关。

相关研究表明[19],有30%的SLE患者会存在肝部的功能异常问题,在他们的疾病发展过程中,有大多数可能会出现肝脏等产生病理学的改变,让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的现象;且病情活动时Alb呈进行性降低,疾病稳定后升至正常范围低限。这和本研究结果一致。相对于对照组,SLE患者Glb的表达更高,AGR显著降低,这可能与SLE发病时蛋白生成减少,损失过多,免疫过度应答相关。另外,本研究中,血清AGR与患者狼疮性肾损害呈负相关,但Glb浓度与狼疮性肾损害不相关,其原因可能是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滤过膜各层的孔隙只允许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而且和滤过膜带的电荷有关,在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负电荷减少或消失,白蛋白滤过增加而出现蛋白尿。但由于球蛋白分子量较大,难于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肾损伤时血清Glb浓度变化不大。

综上所述,通过AGR以及补体C3、C4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体现出更良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补体血清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