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及时整合,及时解疑,及时类比,助学生提高学力

2023-01-12张洁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张洁

[摘  要] 新课标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以提升学生的学力为主要目标。而学力的提升需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有充足的耐心与爱心,选择合理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及时、适当地引导,以促进学力的提升。文章从及时整合,揭示本质;及时解疑,深化认识;及时类比,内联沟通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教学策略;提升学力;数学教学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学手段的更新。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需从小加强培养与引导,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1]。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困惑或偏离常规的现象,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一定的手段,为学生答疑解惑,将学生拉回正轨,以促进学力的提升。

[?]一、及时整合,揭示本质

常规情况下,新知内容都偏单一。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能力基本能完成初步的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学习环境或素材,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获得新知。

此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必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内容进行提炼、总结、概括,在学生不断尝试与交流中将零碎、单一的新知整理成有条理的知识网,形成集逻辑性与条理性于一体的知识链,从而揭示新知的内涵。

案例1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

原题:水箱里有15吨水,若用掉了,水箱里还剩多少吨水?

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分数乘法相关内容,笔者认为本题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难,因此就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本题,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解题思路大胆地表达出来。学生经思考,提出以下几种解题思路:①先求出已经用掉了多少吨水,再用原有的總水量减去用掉的水量,就得到剩下的水量,列式为15-15×;②先求出剩下几分之几,用剩下的分率乘以总水量,即可求出剩下的水量,列式为15×1-

;③通过画线段的方法,来求出剩下的水量……

通过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分析,笔者认为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基本到位,遂直接带领学生进行概括:涉及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应用题与之前大家所接触的知识从本质上来看是一样的,它们的共性都是求某个数的几分之几,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到底要求谁的分率与数量。

教师在学生能顺利解题并提供思路的情况下,及时带领学生整合所学知识,总结概括该部分知识的重点,以揭示新知的本质。这种不拖泥带水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干净利落地认识、接纳并内化新知,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及时解疑,深化认识

每个学生因个体差异,对同一知识点的认识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情况,尤其是一些逻辑性比较强或比较深奥的知识点,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无从下手[2]。因此,教师应重点观察学生的交流过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的思维与不足充分暴露出来。再针对学生的“未知”,及时进行点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拨开迷雾见天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提升学力。

案例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

在学生初步自主学习了本章节内容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经整理后进行了如下汇报: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乘以高;②将平行四边形切割后,拼接成长方形,从而可推导出面积公式为底乘以高;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取决于它的底和高。

在学生表达完毕后,笔者提出:关于这个知识点,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需要了解的?

生1:既然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是邻边相乘,那为什么平行四边形不可以呢?

几个学生附和该生提出的疑问,对笔者投来渴求的目光。对此,笔者选择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这个疑惑,让学生对此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如图1所示,笔者先用几何画板画出一个长方形,再利用其拖动功能,将此长方形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观察整个变化过程,不难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长方形面积相比,明显地变小了,若依然用a×b这个公式来计算它的面积,所得到的面积比实际面积大了不少。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这个问题,笔者再次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将右侧的三角形剪下来,拼接到左侧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形成的三角区内,此时获得一个新的长方形,而这个新的长方形明显比原来的长方形少了阴影部分的面积。由此,也可确定邻边相乘的想法是不合理的。从拼接而成的长方形来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边乘以高。

以学生的疑惑为教学的切入点,及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图形变化中看到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此过程,不仅及时解决了学生内心的疑惑,还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与内化新知,为新知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及时类比,内联沟通

学生不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交流都会有新的收获,但这种收获或零散、或孤立,具有显著的局限性。此时,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提炼出最优、最合理的方法进行新知的建构,让学生在多种思路中学会择优内联沟通。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最重要的就是打通内部关系,让知识的内部结构有效地联系到一起,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案例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

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后,从当前的认知出发,认为“24×12”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①24个12相加等于288;②12个24相加等于288;③12×8×3=288;④12×6×4=288;⑤24×6×2=288;⑥24×4×3=288;⑦2×24=48,24×10=240,240+48=288;⑧竖式计算……

学生呈现出的方法有很多,到底该如何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涵呢?笔者思考后决定带领学生用类比的方式进行新知的建构。

师:根据大家呈现的式子,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第①②两种方法,是从乘法的性质出发,利用加法的方式计算的,虽然简洁易懂,但计算繁杂,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错误。

生2:③④⑤⑥都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两个一位数相乘,如此就变成我们所熟悉的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知识了,这个方法我觉得还挺好用的。

師:你们觉得这种转化方法,普遍适用吗?

生3:好像不行,比如23×43就不好拆。

师:看来这种方法并不是通用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生4:用竖式计算,简洁明了,还方便验算。

师:大家认可他的说法吗?

生5:认可,在乘数很大的情况下,运用拆分法根本就无法计算。而竖式却能快速地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说竖式计算的具体过程。

生6:先计算24×2=48,再计算24与10相乘得240,最后将两个得数相加,即240+48=288。

生7:这个过程与第⑦种计算方法一样。

师:由此可见,第⑦种计算方法就是竖式计算的过程。你们来思考一下,列竖式时,240中的4应该与乘数怎么对齐?

生8:24与10相乘,得到240,也就是有24个10,因此4应该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该教学片段中,学生经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后获得了多种解题方法。观察学生所提供的解题方法,出现了横式与竖式两种。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将所获得的解题方法进行类比分析,让学生在类比思想的指引下内联沟通各种计算方法,使得竖式计算有据可循,有理可依[3]。学生的数学思想与学习能力也在类比分析中得以成长,这为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

总之,提升学力是社会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好地获得新知,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一直在探索与实践的问题之一。而小学生受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的限制,难免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作为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通过及时的引导、指引与纠正,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新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数学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庾南,陈育彬. 构建促进学力发展的数学课堂[J]. 课程·教材·教法,2008(08):35-38.

[2]  朱智贤,林崇德. 思维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  波利亚. 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M]. 涂泓,冯承天,译.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