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脑梗死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

2023-01-11杨军宁尹昕李笑雷刚

贵州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患侧枕头痉挛

杨军宁 尹昕 李笑 雷刚

(1.西安工会医院神经康复科,陕西 西安 710000;2.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陕西 西安 710000;3.榆林鸿惠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榆林 719000)

脑梗死一种以脑局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患者肢体功能的丧失,最终引发偏瘫[1]。据不完全统计[2],脑梗死疾病发生3周内,近70%~80%的患者会出现肌张力升高的症状,而肢体痉挛则是肌张力升高最典型的表现。对此,临床在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通常会采用良肢位摆放等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干预,但单一的干预方式疗效有限,加之机体γ运动神经元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使得患者肢体痉挛的症状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3]。对此,本文探讨脑梗死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采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肢体痉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05±10.44)岁,平均病程(12.74±3.05)d,偏瘫位置:左侧26例,右侧19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64.98±11.02)岁,平均病程(12.65±3.10)d,偏瘫位置:左侧28例,右侧17例。纳入标准:符合2017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诊断标准[4];均为首次发病者;研究对象肌力测试均在1~3级。排除标准:脑出血者;合并创伤性脑损伤者;大面积梗死、小脑梗死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病变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1)患侧卧位时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在枕头上,躯干略微后仰,在背部放置枕头进行固定,其患侧上肢向前平伸,与躯干呈80~90°,尽可能伸直肘关节,手指张开,手心向上;患侧下肢则维持髋部伸展、膝盖微屈的姿势;健侧上肢自然放置在枕头或躯干上,下肢则维持踏步姿势,放置在身前的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自然微屈。(2)健侧卧位时固定头部后在患者背后放置一枕头,放松躯干维持略前倾状,患侧上肢向前平伸,放置在胸前的枕头上与躯干之间呈90~130°,肘部伸直,腕关节、指关节均伸展放置在枕头上;患侧下肢的髋关节和膝关节自然弯曲,踝关节尽量维持中立位;健侧上肢则自然放置,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微屈。(3)仰卧位时头部固定在枕头上时面部朝向患侧,在患侧肩下垫一枕头,维持与健侧肩部同高,患侧上肢向外固定在枕头上,与躯干之间形成角度≥90°,腕部尽量伸直,掌心向上,手指分开伸展;患侧下肢处由臀部至大腿下侧放置楔形枕头,膝关节垫起并向内微屈;踝部则维持中立位,足尖向上。每周训练5 d、训练1~2次/d、30~60 min/次,持续训练1个月。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继续给予患者湖南亚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乙哌立松片(国药准字:H20020170;规格:50 mg*20 s)治疗,3次/d、50 mg/次,均在饭后服用,持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5];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参考改良Ashworth分级痉挛程度评价患者肢体痉挛症状[6]。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分,n=45]

2.2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肢体痉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比较(n=45)

3 讨 论

经调查显示[7],痉挛性偏瘫好发于脑梗死发病后的2~3周,以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为典型特征,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具有较高的致残风险。

本文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分析原因,常规的康复功能训练可以通过活动患者患侧肢体缓解其因长期不活动而引发的肌肉痉挛症状;而对于已发生痉挛的肌肉可以起到牵拉的作用,进而避免肌肉的萎缩;与此同时,增加患肢的被动活动范围,可以增加对侧脑皮质的代偿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8]。而良肢位的摆放更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被动的体位和姿势的更换,加强其肌肉运动的同时对患者的患侧肢体产生一定刺激,达到抗痉挛的目的;同时它可以保障偏瘫后的关节相对固定,有效预防病理性运动模式的发生,将肢体功能的致残风险降至最低,强化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促进肌肉和肢体功能的恢复[9]。盐酸乙哌立松片属于肌肉松弛类药物的一种,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的紧张状态,并通过扩张血管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患者肌肉疼痛症状,解除患者的肌肉亢进状态[10]。除此以外,盐酸乙哌立松片可以有效抑制脊髓后根引起的单突和多突性反射电位,有效抑制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肌梭的敏感性,从而缓解肢体痉挛症状[11]。两者联合应用时则可以充分发挥治疗的协同作用,多途径的降低患者肢体的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症状。对此,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肢体痉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凸显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

综上,脑梗死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采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其肢体痉挛症状,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患侧枕头痉挛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枕头到底怎么选?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打呼噜的枕头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钱在枕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