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老年痴呆(肾虚型)腧穴配伍规律研究

2023-01-11冯诗雨李莫愁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太溪风池肾阳

冯诗雨,任 路,李莫愁,孙 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3)

痴呆,又称呆病,“健忘”“多忘”皆为本病论述[1]。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原发性退行性不可逆转性脑病,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疾病[2]。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老年痴呆发病的人数也随之呈上升趋势。中医学认为,痴呆病位在脑,与肾关系密切,《医学心悟》提及 :“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3]肾主骨生髓通于脑[4]。人至老年因肾阳不固,失其温煦推动作用,身体各项机能减退,周身脏腑及气血运化功能失司,导致脑神虚空、髓失所养与肾脑失济[5]。诸多临床研究证实[6-8],针刺治疗对肾虚型老年痴呆确有实效,本研究总结肾虚型老年痴呆腧穴配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采集

设计关键词包括:针灸、针刺、针、穴位和穴;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认知障碍、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和老年认知功能受损;肾、肾虚。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进行文献检索和PubMed检索(acupuncture or acupoint & senile dementia & deficiency of the kidney),检索年限设置为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5月。依据标准筛选所采集的文献,仅对符合本研究的文献进行收纳。

1.2 文献筛选与纳入标准

1.2.1 文献筛选 ①检索后对文献的篇名及摘要进行初步筛选;②通篇阅读初筛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最终对本研究有意义的文献,并进行数据研究。

1.2.2 纳入标准 ①参照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9]有关西医老年性痴呆诊断标准;隐匿起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以近期记忆障碍为主,症状波动性小且持久;脑影像学检查可见弥漫性大脑皮质萎缩;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肾虚髓减型老年痴呆症候标准:主症见智能减退,腰膝酸软,倦怠思卧,次症见表情呆板,思维迟钝,脑转耳鸣,或有幻听,心悸怔忡,面颊潮红,二便自遗;③主要的治疗方法为针刺、灸法与电针;④试验研究的观察对象为人;⑤研究方案清晰且科学,纳入、诊断和排除标准明确,病例数充足;⑥文献中明确包含肾虚相关的老年痴呆或肾虚型阿尔茨海默病等字样;⑦治疗选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十三五”第10版《针灸学》[11]教材中穴名、位置明确的穴位。

1.3 排除标准

①针器注射药物成分取效,西医治疗手段如针刀等文献;②相同时期、相同作者或相似文献,保留研究方法较详细的1篇;③研究方法模糊不清、无科学性,纳入、诊断和排除标准不明确,病例数较少或不足;④文中未明确提及肾虚相关的文献;⑤动物实验、综述类、数据挖掘、荟萃分析、理论探讨以及个别病案;⑥治疗穴位为阿是穴、耳穴、头针和未纳入《针灸学》[11]教材的经验用穴或处方等;⑦科普类文章。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1 录入数据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12]进行标准化处理,统一穴位名称。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办公软件对75篇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建立“肾虚型老年痴呆腧穴数据库”。

1.4.2 数据分析 对采集的穴位进行频数计算,计算后排序前十的穴位作为高频腧穴,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apriori算法,对整理后的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律分析,并绘制网络关系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质量评估结果

按照上述设计的检索式,检索出文献共969篇,去重后保留文献872篇,后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初步筛选出335篇文献,全文阅读后最终共纳入75篇文献。文献筛选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描述性分析

2.2.1 穴位使用频次分析 整体了解穴位使用情况与肾虚型老年痴呆的关系,结果显示:75篇文献中共提及83条处方,含64个腧穴,使用频次576次,根据腧穴的使用频次排序,百会穴使用频次最多,为60次,使用频率为72.29%,其次为四神聪(46.99%)、肾俞穴(45.78%)、太溪(40.96%)、三阴交(38.55%)、内关(36.14%)、足三里(34.94%)、丰隆(30.12%)、风池(30.12%)和神门(26.51%),为频数由多到少排序前十位,总频数为334次,总使用率为57.99%。见表1(只列出出现频次≥4的腧穴)。

表1 腧穴频次表

2.2.2 穴位所在部位及经络频次结果分析 将人体分为头面、颈项、下肢、上肢、背部以及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下肢的穴位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头面,背部与上肢的使用也较为频繁。经络涉及除肺经外的其他十二经脉以及任督二脉、4个经外奇穴。按照穴位归经频次排序:督脉出现频次最多,其次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等。见表2~3。

表2 穴位部位频次分析表

表3 穴位归经频次分析表

2.2.3 特定穴频次分析 针刺治疗老年痴呆(肾虚型)穴位数据库内特定穴与非特定穴总频次为716次,其中特定穴(不排除一穴对应多个属性)共出现612次,非特定穴104次,以交会穴出现186次居于首位,五腧穴出现127次,原穴、背俞穴、络穴与八会穴出现频率>5%,八脉交会穴、下合穴与募穴使用频次略低。见表4。

表4 特定穴频次分析表

2.3 因子分析

通过运用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中的分析降维因子项,进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得出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509,结果>0.5;巴特利球形度检验显著性为0.000,结果<0.05,见表5,可证明数据库中高频穴位存在关联性,有研究意义。

表5 因子分析结果(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2.4 关联规律分析

对处方中出现频次位列前十的穴位进行编辑处理,每个处方中出现的高频穴位标记T,未出现的标记为F,记录在Microsoft Excel 2010中,运用Apriori算法,导入至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进行处理,以探索穴位之间的关联规律,并制作网络图2~3。网络图显示百会与风池关系最为密切。

图2 网络关联图(1)

图3 网络关联图(2)

将支持度依据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支持度相同则根据置信度排列),本研究选取二阶至四阶排列前10位的组合,结果显示百会-风池支持度最高。见表6。

表6 高频穴位关联结果

2.5 聚类分析

对处方中出现频次位于前十的穴位进行处理,出现为1,未出现为0,输入至Microsoft Excel 2010,导入至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中,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谱系图与垂直冰柱图,见图4~5。可得出4个聚类群:太溪-肾俞-四神聪、百会-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和丰隆-足三里。

图4 高频穴位聚类分析树形图

图5 高频穴位聚类分析冰柱图

3 讨论

本病多由禀赋不足或素体年老亏虚、肾阳不固、脑髓虚空和“肾脑失济”[13]所致。脑为元神之府,支配感官、思维与记忆等活动[14],而肾与脑关系密切,肾阳作为五脏阳气之根,在阳气的偏衰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温煦全身脏腑的同时,可推动肾精上达脑窍,使脑髓充盈、肾脑相济。故痴呆以肾虚亏损为本,阴阳偏虚为变,肾阳旺盛则精神饱满、耳聪目明;肾阳不足,失其温煦推动作用,导致髓不充脑,则出现智能减退、呆板迟钝等症。

在针灸治疗肾虚型老年痴呆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百会、四神聪与肾俞的使用最为频繁,《黄帝内经·素问》云:“头为精明之府、百脉之宗”,《会元针灸学》云:“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15],针刺百会可使阳气调达、脑神清明;四神聪比邻百会,可增强百会功效,行开窍醒神之用;肾俞为肾之背俞穴,起到阴病治阳的功用,通过肾阳的推动作用,使精血上达于脑,进而生髓,使其充盈。太溪、三阴交与内关的使用较为频繁,“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名曰原”[16],肾阳为生命活动的最初动力来源[17],干预肾经之原穴太溪可直补肾阳、助精生髓;三阴交乃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滋阴养脑、从阴引阳;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心藏神、肾藏精,心火可调控肾阳的推动作用[18],助阳升脑。研究统计得出,足三里、丰隆、风池与神门在针刺治疗肾虚型老年痴呆中也被选作高频穴位,足三里作为“回阳九针穴”之一,其五行属土,善调脾益气,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对肾阳有充养作用,该穴在调理脾气的同时,兼可温补肾阳;肾主水,肾阳亏虚,不能制水,水湿上泛,继而生痰,针刺丰隆可行化痰通络导滞之功,开窍醒神;“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19],肾虚型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肾阳失于温煦、气血乏源,伴见头晕头痛诸证,针刺风池穴可助肾阳上扬,稳固周身气血通畅;神门属心经输、原穴,人体的平衡源自肾阳鼓动肾中元气上扬与心气下降相呼应,反之肾阳亏虚则致虚火上泛,痴呆患者多由于心肾不交出现心悸怔忡等症,而针刺神门恰使君火相火相安,各安其位。

督脉、足三阳经的使用较为频繁。督脉为阳脉之海,上行头项,脑为人体阳气交会之所,阳气充盛方使气化功能正常,脑神得以濡养化生;十二经脉中独足三阳经贯穿人体上下,可助阳气运行顺畅[20]。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可增强补肾之功,助精生髓以充养脑神。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肾主藏精,脾肾隶属后天与先天之本[13],针刺胃经可助脾脏运化水谷以养肾阳,继而推动阳气的激发功能,使机能旺盛。“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21],人体阳气升发从胆伊始,针刺胆经可助气机的正常运行,推动阳气升发。上述4条经脉循行均入络于脑,参与脑髓的生成与活动[22]。经外奇穴多选用头部腧穴,近治功效显著,可起醒脑开窍之功,此外多选取交会穴与五腧穴,交会穴通行气血,五腧穴通畅经气,共同起到沟通机体、助髓充脑的作用。部位选穴多采用下肢穴位配合头部腧穴,促进精气上达于脑,沟通肾脑。

本研究得到4个聚类群,第一聚类群为太溪-肾俞-四神聪,太溪为肾经流注之处,肾俞为藏纳肾精之所,两穴相合使肾精藏泄有度,亦平衡肾中阴阳,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21],与四神聪配伍,共奏补益肾脑、平衡阴阳之功;第二聚类群为百会-风池,百会为阳气汇聚之处,气血经风池可化生阳气,两穴配伍促进阳气的升发,助髓升脑;第三聚类群为内关-神门-三阴交,内关调节气血阴阳,配合神门行血以醒神,三阴交可助精血化生脑髓,三穴相合共奏填精化髓、调控脑神之功;第四聚类为丰隆-足三里,“痰多宜向丰隆寻”,针刺丰隆可化痰通络行滞,气机阻滞亦或阴阳不足及有余均可通过足三里进行调节,两穴配伍可通络行滞、开窍醒神。此10种穴位的配伍主要通过“肾脑相济”、沟通上下的原理,以达到补益肾脑、温阳行气、填精化髓与醒神通窍的目的。

4 结论

针灸治疗肾虚型老年痴呆在临床中多以太溪-肾俞-四神聪,共奏补益肾脑、平衡阴阳之功;百会-风池,促进阳气推动之功,助髓升脑;内关-神门-三阴交,可助精化髓、调控脑神;丰隆-足三里,通络行滞、开窍醒神。十穴相合,以达到补益肾脑、温阳行气、填精化髓及醒神通窍的目的。高频部位选穴中头面部与下肢的穴位可与高频经络选穴中督脉、足三阳经相应,共奏肾脑相济、滋养脑神之功。

猜你喜欢

太溪风池肾阳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温暖手脚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太溪穴的临床应用浅谈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