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2023-01-10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1期
关键词:组间障碍脑梗死

杨 柳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脑梗死是因人体脑组织局部缺氧、缺血引发缺血性坏死,该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恶心、头晕等,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有各类并发症出现,其中吞咽障碍为并发症中最为严重、最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病主要因素为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受损。如何有效处理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得到临床广泛的关注[1]。有关资料显示[2],护理常规方法干预思路相对简单,具备普遍性、广泛性,开展后有局限性存在,难以达到临床高标准、新要求,也难以改善患者吞咽的障碍,因而效果理想度较低。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并发症相应症状,患者生理痛苦降低,生活质量提高,在实际干预中其必要性较高[3]。本文主要分析了早期康复护理开展的价值,获得的效果较为良好,现就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56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56例(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分为两组,各73例。其中对照组男40例,女33例,年龄46~73岁,平均(57.21±6.46)岁,脑梗死病程3~20 h,平均(10.52±1.41)h;住院时间15~48 d,平均(30.23±3.15)d,吞咽障碍程度包括轻度20例、中度37例、重度16例;观察组男39例,女34例,年龄47~71岁,平均(57.12±6.41)岁,脑梗死病程3~20 h,平均(10.43±1.52)h;住院时间14~48 d,平均(30.51±3.43)d,吞咽障碍程度包括轻度22例、中度38例、重度13例。对比组间一般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且经临床症状、体征、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入院后确诊有吞咽障碍;入院时无严重意识障碍,本人和(或)家属同意本研究且签署过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院时已有严重意识障碍;预计生存期不足1个月;既往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既往有精神病史;不愿意配合研究;有严重语言障碍或认知障碍而无法完成问卷调查。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干预,具体如下:维持患者口腔的卫生,尽量减少口腔感染;待其意识恢复后,主动沟通与交流,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负面情绪,予以疏导;饮食期间将患者头部抬高20°,或协助其取侧卧位,避免食物呛咳;饮食以易于消化的半流食为主,初始5 mL,之后逐渐增加进食量,且逐步恢复正常饮食;进食后指导患者清水漱口,保障口腔的干净;对家属进行指导与宣教,提高他们认知水平,促使他们协助患者做好护理配合。观察组除了对照组常规护理策略外,还在其恢复正常意识、生命体征平稳48 h后展开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干预认知 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除了受自身疾病的影响,还会因生活起居等无法自理,产生负性情绪,可能会出现对治疗与护理配合度不佳的情况。为此,应做好他们的认知干预,入院后及时进行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宣教,尽快促使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了解疾病知识,知晓如何配合护理。通过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明白脑梗死并非不治之症,而且吞咽障碍可以通过后期的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正常,从而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依从性。

1.2.2 干预心理 多数脑梗死患者心理常伴一定程度障碍,极易有负性心理出现,如自卑、抑郁、焦虑等。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其心理的状态,将心理不良状态影响疾病的情况告知患者。将疾病预后、治疗方法、发病机制等详细告知患者,让其了解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有利于修复神经功能障碍、改善吞咽功能。与患者间需强化沟通,将聆听音乐、深呼吸法指导给患者,以此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4]。

1.2.3 训练吞咽基础的功能 ①训练吸吮。训练吸吮时利用奶瓶,将奶置入患者嘴里,模仿婴儿吸吮的动作,掌握吸吮正确的方式。同时,训练颊肌收缩的功能,先张嘴慢慢吸气、鼓腮、再吹气,反复训练20 min,2次/日。②练习闭锁声门。双掌在桌面、墙壁上按压,后用力喊“啊”,强化训练声音闭合的功能,预防进食时误咽发生,每次15 min,3次/日。③冷刺激咽部。取冰冻无菌棉棒,蘸取水渍后慢慢点击患者舌部、软腭,强化刺激患者咽喉部、舌部,每次20 min,每日2次。④训练咳嗽。患者深吸一口气,一只手将廉泉穴、喉结附近的穴位按住,另一只手将腹部按住后迅速用力咳嗽,有助于咳出呼吸道内各类异物、分泌物,每次10 min,每日1次。

1.2.4 训练直接摄食 ①选择体位。选择摄食最适合的体位,患者若可自行坐立,可选坐位,患者进食前头部前倾45°,对食物正常进入十分有利,避免误吸。偏瘫患者可借助软垫垫起侧肩部,进食30 min后,患者需保持半坐位或坐位,避免食物反流。②选择食物形态。食物选择易吞咽、密度均匀、存在一定黏性、不易变形松散的,如果冻、鸡蛋羹等,应以如下顺序为依据挑选食物,不易变形松散、糊状、碎状、流质、正常的食物。③喂食方式。护理人员可在最初喂食时给予协助,待逐步恢复吞咽功能,喂食可指导家属完成。喂食时需借助薄而小的勺子,喂食时从舌根处开始,进食的速度和量应控制好,每次进食量需从1~4 mL向20~30 mL过渡。喂食时间需控制,保持每次约30 min。进食时鼓励患者使用健手,便于掌握进食的速度和量,进食成就感提高。

1.2.5 电刺激治疗 在患者颈部、二腹肌、甲状舌骨股等部位放置电极片2块,经输出电流,刺激咽喉部的肌肉,反射性吞咽产生,肌群萎缩缓解,有助于血液循环,电刺激每次20 min,每日2次,持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对比组间疗效 以吞咽功能障碍的分级为依据判断疗效,Ⅰ级即为痊愈,Ⅱ级即为显效,Ⅲ级~Ⅴ级,即为有效,Ⅴ级即为无效。以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障碍的分级,Ⅰ级:5 s内患者可将30 mL水一次性喝光,中间无咳呛发生;Ⅱ级:5 s内患者可将30 mL水喝光,需至少2次机会,无呛咳发生;Ⅲ级5 s内患者可将30 mL水一次性喝光,但有咳呛发生;5 s内患者需2次以上机会方可喝光30 mL水,期间出现呛咳;Ⅴ级:5 s内基本上难以喝光30 mL水,饮用期间呛咳屡次发生[5]。

1.3.2 对比组间心理状态 以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的情况,其中SAS涵盖了20个项目,分值越高,焦虑程度则越重,以中国常模的标准为依据,总分值>50分,患者则有焦虑情绪存在,50~59分,焦虑为轻度,60~69分,焦虑为中度,69分以上,焦虑为重度。同样SDS评分也涵盖了20个项目,分值越高,抑郁的程度则越重,以中国常模的标准为依据,总分值大于53分,患者则有抑郁情绪存在,53~62分抑郁为轻度,63~72分抑郁为中度,73分以上抑郁为重度[6]。

1.3.3 对比组间生活质量 参考生活质量GQOL-74量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主要选择4个方面评估,包括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每个方面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3.4 对比组间满意度 以我院自制量表评价满意度,100分满,90~100分即为满意,80~89分即为比较满意,<80分即为不满意[7]。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用[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测,用()进行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1例(1.37%)无效,8例(10.96%)有效,23例(31.51%)显效,41例(56.16%)痊愈,总有效率98.63%;对照组12例(16.44%)无效,20例(27.40%)有效,27例(36.99%)显效,14例(19.18%)痊愈,总有效率83.56%。组间疗效对比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6.117,P<0.05)。

2.2 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分,)

2.3 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组间差异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分,)

2.4 满意度 观察组6例(8.22%)不满意,33例(45.21%)比较满意,34例(46.58%)满意,满意度91.78%;对照组26例(35.62%)不满意,30例(41.10%)比较满意,17例(23.29%)满意,满意度64.38%。组间满意度对比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6.717,P<0.05)。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持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发生脑梗死的概率逐年上升,该症的特点在于起病急、进展快、存在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等[8]。吞咽障碍是其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而吞咽障碍主要是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所致,轻度障碍会有吞咽不畅感或误咽,经常呛咳,而严重情况下则会有水电解质紊乱与营养不良,导致吞咽困难,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身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其他并发症发生概率升高。对于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在临床治疗前提下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身体功能,促进快速恢复[9]。大多吞咽障碍是因损伤了迷走、舌咽神经所致,而此类系统受损后可塑性很强,经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可再次修复受损系统,吞咽功能进而改善[10]。早期康复护理开展的关键在于时间,掌握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最佳的时间窗尤为关键,一般认为生命体征平稳后48 h即为最佳时间,与本文中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的结论符合[11]。

结果还显示,经干预后,组间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优,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提高满意度,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脑梗死患者因肢体活动度不佳,甚至出现认知障碍等,伴有吞咽障碍,导致其饮食呛咳或进食困难,对机体摄食造成影响,导致其营养不良,延长恢复时间,间接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对于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至今无特效药物或手术根治疗法,护理干预是唯一可针对吞咽障碍进行辅助治疗的策略。因病症作用患者极易产生不良心理,引发生理应激,降低患者免疫力,经针对性干预其心理,患者心理不良状态可有效缓解,治疗配合度有效提高[12]。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治疗信心,促使他们积极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做好他们的饮食干预,告知饮食禁忌,从流食或半流食开始,逐渐增加食量,且逐步过渡到普食,尽量促使患者的饮食早日恢复正常。在饮食期间,若无法经口饮食者,可采取鼻饲管处理,维持前倾饮食体位,少食多餐。若可经口饮食者,治疗前可予以黏性较大的食物,可有效减少呛咳的发生。餐后,维持前倾姿势至少半小时,可有效防止食物反流,避免呛咳。此外,早期康复训练期间还应做好吞咽功能的恢复训练,如强化训练吞咽基础的功能,有助于吞咽功能的改善,为后期训练直接摄食奠定基础[13-14]。强化训练直接摄食可使患者进食兴趣提升,机体营养得到保证,免疫力提高。在康复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电刺激疗法,咽喉部肌肉兴奋,避免失用性萎缩出现[15]。当然,在同类研究[16-18]中还报道了可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如对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一般入院3 d左右)予以鼻饲,鼻饲期间控制好每餐进食量与温度及推注时间,食物则选择果汁、鱼汤、鸡汤等为主,且鼓励他们多做空吞咽,经训练后能完成吞咽过程,则尽早拔除胃管,作进一步吞咽训练。

综上所述,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疗效显著,吞咽功能改善显著,负性心理得以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满意度提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组间障碍脑梗死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