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策略研究*

2023-01-10于建海朱佳林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资源

于建海,朱佳林

(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天津 300300)

1 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1]。高校以其数量庞大的科研产出持续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科研服务部门,应在智慧背景下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利用不断迭代的信息技术实现自身发展,积极开展智慧科研服务[2]。开展智慧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从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在资源建设、技术运用、服务模式等方面保障智慧科研服务的快速性、智能性、准确性、灵活性、共享性。

1.1 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建设以资源导航建设为主,建设内容主要有文献数据、数据库资源、咨询服务等,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坚持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为表征,集网络资源、共享资源、开放资源于一体的集成式资源库,内容囊括用户基本属性、行为特征、阅读偏好等信息资源,以及数字资源、互联网资源、社交媒体资源。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学科服务的研究成果较多,如:刘妍基于“基础支撑—核心服务—用户需求”的服务理念,研究了以数据智能为主体的信息资源建设,为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背景下开展智慧化学科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3];钱丹丹分析了智慧知识服务架构,结合计算机分层理论将数据信息资源定义为数据层,丰富了数据信息资源的种类,并明确了其作为智慧图书馆生产要素的核心地位[4]。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明确将数据驱动列为智慧图书馆与智慧科研服务的基础与关键因素,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的持续开展[5]。

1.2 智慧科研服务模式

目前,高校图书馆主要面向高校用户开展智慧科研服务,在智慧学科服务和空间服务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在智慧学科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通过融入数据智能思维、嵌入式服务思维、个性化服务思维等方式实现了服务思维的重塑,确定并构建了智慧化学科服务体系[6];提升馆员技术运用、数据处理、沟通交流等能力,高效开展一站式参考咨询服务,提高服务的准确性,有效满足了用户需求[7]。在智慧空间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通过引入智能技术拓展智慧科研服务的维度,不断满足用户的差异化空间需求,逐渐形成了以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为核心的智慧空间服务模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及先进设备不断升级空间服务基础设施,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为用户的学习、科研、培训等提供了便利。目前,高校图书馆以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为目的建设的各类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头脑风暴空间等,已成为其开展智慧空间服务的主要载体[8]。

2 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9年5月,我国共有23家高校以图书馆为中心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此举不仅彰显了高校图书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彰显了高校图书馆推动高校技术创新、科研创新、知识创新的服务和作用[9]。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科研产出、专利申请、情报分析、知识创新的服务和管理部门,是高校与政府、企业、科技机构沟通的重要桥梁[10]。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智慧科研服务的过程中存在较多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智慧图书馆理念下的智慧科研服务要求馆员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开展快速、准确、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因而对馆员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较高,但大部分馆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难以达到要求。此外,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科研服务的方式比较被动,服务范围不够广泛。在管理机制方面,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机制规范、服务标准都是为满足师生的日常资源服务需求制定的,成立专门科研服务部门的高校图书馆较少,与科研服务相关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利于智慧科研服务的有效开展[11]。

3 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提升策略

3.1 科研用户需求分类挖掘

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的服务对象多是有科研需求的高校师生和科研管理人员,高校图书馆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研究方向和专业深入挖掘他们的需求信息,为智慧科研服务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高校图书馆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展用户信息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等工作。信息采集工作主要采集师生的个人信息、互联网信息、创新主题浏览信息、市场发展信息、人际网络信息,以及与科研机构相关的人才、技术、行业情报等信息。高校图书馆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排查、过滤、清洗、汇总和存储,并依托大数据技术中的神经网络、决策树、聚类等挖掘算法对云计算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层价值挖掘,以确定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3.2 智慧资源建设

3.2.1 组织机构建设。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成立独立的服务部门,明确服务对象,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不断健全、规范服务机制;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自身人才建设,在提升馆员的智慧科研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引进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较高的复合型智慧馆员,以保障智慧科研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个性化、智慧化。另外,有关部门应重视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服务的顶层设计,为高校图书馆提供财政、人才、政策等扶持,引导其开展组织机构建设,为其有效开展智慧科研服务保驾护航。

3.2.2 信息资源建设。为满足学生的科研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加大科研选题分析、文献调研与跟踪服务、实验调查研究辅助、文献素养培训、期刊投稿服务指南、文献查重等方面的建设力度,构建以创业信息、创业培训、创业空间和创新创业政策为主的信息资源体系,拓展智慧科研服务的深度。为了满足教师的科研攻关、教学育人等需求,高校图书馆应构建以学科发展态势、学科前沿跟踪、知识产权服务、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科研数据管理与分析、行业发展管理类数据和市场研究统计等为主的信息资源体系。为满足科研管理人员的决策需求,高校图书馆应构建以决策支持、人才信息、舆论监测及创新管理类数据为主的信息资源体系,助力高校对科研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

3.2.3 空间资源建设。空间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中的研究热点,空间服务智慧化的核心是提升用户体验,而非盲目追求物理空间的最大化。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智慧空间资源建设,提高空间资源的感知度,提升用户体验。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能够帮助高校图书馆实现万物互联,保障其智慧空间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12]。

3.3 科研服务模式创新

如下页图1所示,高校图书馆可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在智慧科研立项准备、过程嵌入、结题和管理转化方面制定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支持服务策略,依托馆藏资源优势建设以智慧数据为支撑的智慧知识库,使相关信息资源具有可解释性,为用户快速、高效地使用智慧科研服务提供便利。

图1 高校图书馆智慧科研支持服务策略

3.3.1 智慧科研立项准备。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专题为主,特色先行”原则,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馆藏文献、数据库等进行整理、分析,针对用户的科研需求,对某一特定领域的新技术研发、重大课题信息、领域前沿发展等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开展具有较强专业性、连续性和前沿性的专题资源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智慧科研服务体验[13];根据高校学科建设情况重点挖掘校内优势资源,建设以特色资源为基础的智慧资源库,开展特色科研服务。

3.3.2 智慧科研过程嵌入。高校图书馆应以嵌入式服务模式开展全程智慧科研服务,通过提升馆员素质、增加科研服务持续型学习人才数量等方式做好智慧科研服务团队建设,不断丰富资源种类,完善智慧科研服务资源体系,并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搭建动态科研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高校图书馆智慧资源的共享共建,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慧科研服务能力,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14]。

3.3.3 智慧科研结题。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为科研项目组提供科技查新、专利信息、文献查重、知识产权、学术出版、科研成果存储等服务,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科研数据管理培训、科研数据存储与共享等服务,提升智慧科研服务的持续性,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资源保障。

3.3.4 智慧科研管理转化。高校图书馆应加大与高校科研数据服务中心的合作力度,在扩大服务影响力的同时,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配备科研数据专员开展具体的事务咨询、调研及分析工作;建设学科专家库,提升智慧科研服务的核心价值;深入宣传相关政策与法律,积累学科侵权案例,引导师生合理使用他人的科研成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