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对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的价值探讨

2023-01-09徐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7期
关键词:坏疽单纯性化脓性

徐丹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常见急腹症,患者因阑尾管腔堵塞、细菌感染、阑尾梗阻、胃肠道疾病而患病,也可能与胃肠道功能障碍、先天性阑尾畸形有关[1]。据统计,急性阑尾炎在我国患病率为40%,近年来,随着居民膳食结构、作息习惯改变,引起此病患病率呈现低龄化,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高热等不适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内瘘、门静脉炎及腹腔脓肿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故早期如何提供针对性诊治措施、成为临床所关注热点。刘玉蕾[2]研究证实,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方法有多样性,涉及腹部X 线、CT 等检查,早期确诊疾病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但此病因疾病复杂多变,易增加诊断难度,影响最终结果。经研究发现,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中的误诊率为5.6%,导致延误疾病最佳救治时机、影响预后。超声检查为临床常见影像学方式,具操作便捷、重复检测及清晰度高等优势,可对阑尾炎类型准确鉴别、为后续治疗提供数据[3]。基于此,本文分析超声诊断用于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252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2 例,女130 例;年龄18~70 岁,平均年龄(40.23±4.17)岁;病程6 h~9 d,平均病程(4.52±1.28)d;体质量55~78 kg,平均体质量(64.23±11.19)kg;体质量指数19~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68±1.57)kg/m2;已婚140 例,未婚112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8 例,高中90 例,大专及以上64 例。术后经病理诊断,阑尾炎类型:单纯性156 例,化脓性58 例,坏疽性38 例。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后经病理诊断、影像学确诊;②年龄18~70 岁,病程<10 d;③表现为右下腹疼痛、高热及食欲不振等症状;④生命体征平稳、身体状态良好;⑤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术后未经病理诊断者;②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③伴肾炎或盆腔炎等疾病者;④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女性;⑤检查禁忌证者;⑥精神病史或患有精神疾病者;⑦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入院后,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EPIQ5),设定频率为1.0~12.0 MHz,患者取平卧位,选腹部、高频线阵探头,检查前询问患者病史,查看检查结果并触诊。低频超声扫查腹部,排除其他腹部疾病,高频超声对右下腹麦氏点、腹部疼痛部位进行多切面加压扫查,排除肠气、周围组织干扰,根据腹膜前壁、后壁点明确阑尾部位。体型肥胖者需放大图像进行观察,记录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保存图片。

病理检查:医师获取组织标本,肉眼观察、组织学阅片完成诊断,结果发现涉及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3 种。

1.4 诊断标准 ①单纯性:研究表明,单纯性阑尾炎类型患者症状轻微,易误诊。超声检查示,阑尾局部肿大,阑尾直径增加≥7 mm,阑尾壁增厚≥3 mm,增强回声,高频探头示,肠壁有“强-弱-强”表现,深度检查发现阑尾腔中无气体、腔内也未蠕动,按压局部无变形,闭合阑尾管腔,有线状高回声或无回声,纵切面示,阑尾呈腊肠形、长条样肿胀,横切面示,“靶环”、“同心圆”征象;②化脓性:超声检查示,阑尾形态差,呈低回声病变状态,阑尾肿大、肿大直径>10 mm,戳膜层有不规则增厚表现,阑尾增厚>5 mm,各层无清晰回声,深度检查发现,阑尾腔内有密集回声,粪石表现,阑尾区强回声,伴声影,病灶周围无回声,充足的血流信号,纵切面示阑尾“腊肠样”肿大,横切面示,“同心圆征”阑尾,点状絮状物充满于管腔,右侧腹腔或阑尾周围无回声[4];③坏疽性:超声检查示,整个阑尾无戳膜层结构显示,阑尾肿大、无规则病变,混合回声在病灶区域周围清晰,积液、扩张在周围组织,有低回声团,阑尾壁、管腔无清晰界线,也无正常结构,气体强回声、局限积液在阑尾周围,不规则杂乱回声在阑尾区域[5]。

1.5 观察指标 ①诊断结果:统计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例数;②阑尾情况:记录不同类型阑尾炎的阑尾长度及宽度;③临床指标:记录不同类型阑尾炎体温、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白细胞计数;④不同类型阑尾炎的症状及体征差异:记录恶心呕吐、厌食纳差、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的例数;⑤影像表现:统计阑尾周围积液、不规则低回声肿块、阑尾管腔扩张积液、靶环征例数。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52 例患者超声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252 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确诊率为100.00%,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8.81%。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52 例患者超声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n,%)

2.2 不同类型患者阑尾长度及宽度比较 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宽度长于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宽度长于化脓性急性阑尾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患者阑尾长度及宽度比较(,mm)

表2 不同类型患者阑尾长度及宽度比较(,mm)

注:与单纯性比较,aP<0.05;与化脓性比较,bP<0.05

2.3 不同类型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与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表3 不同类型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单纯性比较,aP<0.05

2.4 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差异比较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恶心呕吐、厌食纳差、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差异比较[n(%)]

2.5 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影像表现比较 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不规则低回声肿块比例、阑尾管腔扩张积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周围积液比例与靶环征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周围积液比例高于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与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周围积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化脓性急性阑尾炎患者靶环征比例高于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与化脓性急性阑尾炎患者靶环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影像表现比较[n(%)]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患者常因细菌感染、阑尾管腔堵塞而患病[6]。分析其病理机制:上述引起导致管壁充血水肿、机体浸润大量炎性细胞,不同程度的破坏相关组织,以病理解剖学变化为基点,具体划分为3 种疾病类型,即单纯性阑尾炎(又称早期阑尾炎,经阑尾黏膜、黏膜下层开始病变,逐渐扩散于肌层及浆膜,阑尾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无正常光泽,经表面渗出纤维素,且各层炎性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各层,浅表小出血点及溃疡存在黏膜表面[7])、化脓性阑尾炎(又称蜂窝组织性阑尾炎,炎症反应加重较明显,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面高度充血、有较多脓性渗出物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阑尾壁,管壁各层形成小脓肿,积脓存在于阑尾腔内,其可诱导阑尾周围出现局限性腹膜炎)及坏疽性阑尾炎(此类型因阑尾化脓性感染加重而患病,或者严格梗阻阑尾管腔、积脓存在于阑尾腔内,压力升高、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明显,阑尾有部分或全部坏死,呈紫黑色坏死部分,黏膜糜烂脱落),患病后具体表现为高热、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转移性右下腹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疾病持续进展,引起外瘘形成、腹腔脓肿、内瘘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故遵守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很重要[8,9]。

研究表明[10],病理检查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金标准”,但其属有创检查,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故病理诊断前可进行影像学手段明确疾病类型,提供对症治疗、改善预后。研究报道表明[11],超声诊断疾病具有可行性,诊断前对患者病史、膳食及作息进行了解,根据影像学数据判断病情,避免误诊、漏诊,延误治疗。超声具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及安全可靠等,低频超声检查有较高穿透力,适当延伸探查范围,明确病变、组织关系,辅助高频超声提高分辨率,通过了解患者管壁结构、自身病变管腔,对病变区域阑尾进行观察,明确阑尾炎类型,提供针对性治疗、达到改善预后作用[12]。借助超声检查对阑尾病变情况进行诊断时,可具体对阑尾范围、周围组织结构情况进行直观反映,且借助高频超声诊断的穿透性、分辨率较高,可对阑尾病变进行清晰观察,对阑尾壁层进行综合判断,明确是否有增厚、穿孔等现象,且超声检查可明确疾病分型、灵敏度较高,可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准确评估病情,帮助患者早期获得准确、有效治疗,提高预后有效性[13,14]。

研究表明[15],病理检查具有创伤性,故临床提出可使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的特征:①单纯性:阑尾充血、肿大等表现,未蠕动回收,明显周围实质壁肿大,管壁回声未清晰、增强不明显,阑尾腔内部存在线性无回声表现,且此类型疾病的阑尾肿胀轻微、有完整的管壁;经超声检查显示,有分明的管壁结构特征,有靶环征、同心圆存在于断面处。②化脓性:阑尾有炎性渗出液,右下部有包块,呈无规则毛糙,回声强、无清晰边界,中部有脓性物质映射;经超声检查显示,积液、溃疡及点状弱回声存在于阑尾管腔,阑尾肿胀样较明显,面积较小的脓肿存在于阑尾壁,有手指状偏低回声存在[16]。③坏疽性:阑尾部位困难明显,脓性物质将阑尾包围,无清晰肿块边界,内部回声不均,积液或气体因素引起肠管扩张;经超声检查显示,无清晰的阑尾层次,管壁有中断、穿孔及坏死等情况发生,故通过管腔扩张情况、是否存有积液等情况,可准确鉴别诊断上述疾病类型,明确疾病分型、提高敏感度,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准确评估病情,尽早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效果较理想[17]。

本研究结果显示:252 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率为100.00%,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8.81%,两种诊断方法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阑尾长度及体温、恶心呕吐、厌食纳差、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阑尾炎患者的不规则低回声肿块、阑尾管腔扩张积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宽度长于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周围积液比例高于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化脓性急性阑尾炎患者靶环征比例高于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与焦健等[18]研究相似,若存在阑尾周围积液,坏疽性、化脓性可能性更高;超声有靶环征,单纯性、化脓性可能性更高,故超声及时明确疾病,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超声检查可准确鉴别疾病类型、根据患者体征及症状提供针对性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坏疽单纯性化脓性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微创小切口术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
朱锦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验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路艺主任医师糖尿病足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