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升本学生校园适应性问题研究:进程与反思

2023-01-08李艳如翁小洁陆卉

智库时代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专升本职业教育

李艳如 翁小洁 陆卉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一、研究背景

根据我国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是高层次教育的重要发展目标。在新经济背景下,国家、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凸显出与不符的现状,进一步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被列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本科层次教育学生的比重逐年增加,不同类别和层次的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专升本教育作为进入本科学习的重要升学补充形式,招生人数也逐年扩增,故其发展的现状、功能、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国家统招专升本属专科层次学生优选至本科学校(或者专业)继续进修的升学制度,专升本教育实质是大学专科阶段教育与本科阶段的专业教育的衔接。本研究里提到的专升本学生特指通过此制度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普通专升本学生校园适应性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将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加快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要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建立健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关系,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尊重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校园生活质量。

二、专升本学生校园适应性问题

专升本学生在离开专科校园环境后,刚与现实社会进行磨合,又重新步入新校园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易产生诸多不适应的现象。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多从人际关系、学业、择业决策、校园生活及专升本学生自身素质五个层面进行讨论。

(一)人际关系不适应

在人际关系适应方面,专升本学生主要面临人际关系敏感和人际关系难重构的问题。大部分专升本学生在高职学生群体中是佼佼者的存在,有优秀的学习成绩、丰富社团经历和良好人际关系,但进入本科后,以往优势多不复存在,人际交往敏感,不愿与本科学生交际,也不愿意参加社团活动,难以真正融入本科校园;同时,专升本学生与直本学生相比,虽社会经历丰富,因自身特殊经历且群体数量较少,该群体出现组织性、纪律性差,班级难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多种因素导致人际关系难重构。[1]

(二)学业不适应

在学业适应方面,专升本学生主要存在学习目标转移和学习过程阻力大的问题。专升本学生在学业目标上更侧重于自我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对于务实性的就业导向式学业目标不看重;部分学生对于学术追求过高,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设立学习目标。专升本学生学习过程中首先是主动性有待加强,课前预习较少,课后学习行为努力上进,导致课业负担较重;其次学习压力大,因本专科培养模式不同,前者注重理论后者注重实践,且在本科期间学习课程内容多为理论,难以及时领悟时会感到压力大。[2]此外学生拓展性学习不足,如对社团等课外形式的学习不感兴趣。

(三)职业决策不适应

在职业决策适应方面,专升本学生主要存在个人定位不清晰,职业认同低,职业决策困难等问题。一方面,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学习后发现自身优势不存在,自信心降低,内心充满迷茫,对于未来就业比较迷茫与自卑。另一方面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于专升本学生背景存在歧视,专升本学生普遍担心“专升本”学历在就业时受到歧视,无法较好就业;还有很多学生寄希望于毕业实习,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会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性质的工作,找到自我兴趣点。[2]董倩等人的研究表明专升本学生专业认同度有待提高,职业决策困难。[3]部分学生寄希望于通过专升本学历层次的提高,进而考公务员,或进入大型企事业单位,对体制内的工作更为感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人云亦云,或听从父母安排,对今后的其他规划却无思量。[4]由此来看,专升本学生职业决策存在一定困难。

(四)校园生活不适应

在校园生活适应方面,专升本学生主要存在校园文化的不认同的问题。专升本学生经过三年专科学习,已完全适应专科培养机制和校园文化,进入本科学习后会不自觉的将两类学校进行对比,加上他们进入本科学习后遇到众多更优秀的学生,在各类评选上遇到困难产生负面情绪,对本科阶段的校园文化产生排斥心理;此外,两年本科学习,时间短,学业任务重,较少有时间参与各类校级组织或社团活动,无法完全融入新的校园文化。[2]

(五)自我认识的不适应

在自我认识适应方面,专升本学生存在自我认识不适应的问题。相对于全日制本科学生,专升本学生心理情况更加复杂。首先,新老身份交织,新身份认同存在压力,经过三年专科学习,专升本学生已适应大学生身份和专科环境,进入新的本科环境,既陌生又熟悉,无形中对比新旧环境,不符合预期可能会产生厌弃情绪,因在专科期间形成的人生观和行为习惯,又难以轻易疏导这种情绪,心理压力增加;[2]其次存在自信与自卑相矛盾状态。因这类群体在专科阶段多是优秀同学,但进入本科后发现在各类比赛和评选中竞争力下降,存在自信与自卑交织的心理状态。最后,学生存在较强承受力与较大的压力叠加情况。与同级新生相比,这类学生年龄相对较大,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心理抗压能力较强,但又因其培养模式不同,学业和就业上相对本科有更多的压力。[4]

三、专升本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缘何产生

专升本学生校园适应性问题缘起多方面,研究者多从国家、社会、学校及专升本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来分析专升本的不适应问题的缘由。

(一)国家政策层面的不适应

制度层面的不适应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国家相关政策落地迟缓。国家近年来出台的有关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和制度时间短且宣传力度不强,缺乏配套社会资源,学生对于专升本相关信息了解相对缺乏,高职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培训;[5]二是政策的推动力不足,多数企业认可意愿不强烈。国家根据社会发展形式,不断推出职业教育“利好”政策,但行业龙头企业使用人才的惯性思维普遍存在;三是社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一致。我国目前大量缺乏实践性、综合素质能力强的社会人才,国家也出台相应配套措施来应对社会需求,但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还在探索过程中,各本科高校根据自己模式培养人才,其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良莠不齐,社会对专升本毕业生质量的认同感明显偏低。[6]

(二)社会层面的不适应

社会层面的不适应缘起三个方面:第一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市场导向与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发展进步和科技创新,均需求高素质专业人才,单一职业教育无法满足需求,实现较高的就业目标较为困难。高等教育深入学习对于融入新兴行业帮助大,对个人职业发展也有积极作用,而专升本是高职学生深入学习的良好渠道。第二是工作价值观影响。研究发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成为诸多专升本学生就业导向。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凭借公认的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理应受到各方青睐,然而其中也暗含的功利性和盲目性。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聘时的学历要求逐年提高,许多高职院校学生选择专升本来进而实现此目标。此外,部分高职学生专升本是家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家长半强迫或应付家长需求选择专升本。[6]第三是社会人际关系的重建。部分专升本学生有着一定的社会历练,思想更为成熟,有着自己的价值观。一方面对于教育管理者要求更高,不易接受本科学校的管理理念,和周围已有较为稳定的人际交往圈的同学融入也较为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局外人”的交集状态,人际关系难重建。

(三)学校层面的不适应

学校层面主要源于教学模式的不适应,缘起三个方面:一是目前有混合班和单独编班两种形式,混合班是专升本学生直接插入直本班级进行学习,此模式里专升本学生教学内容同直本学生的同步进行,易出现专升本学生学习能力不够或学习进度不同导而跟不上学习进程,且周围同学已有较稳定的学习步骤和进度,专升本学生需要较长时间融入于跟进。单独编班模式下,也会采用合并平行班授课,两种模式也会出现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二是因教学模式不同,专升本学生可能被教授重复的教学内容。[7]三是专升本学生因有着先前专科生活经验,在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已有自身的学习模式,同班同学间的交流易流于表面。

(四)学生自身层面的不适应

专升本学生自身层面的不适应缘起三个方面:一是归属感较难建立,个体思想呈现复杂性。在人员构成方面,专升本学生群体间因年龄和学习生活经历导致学习规划差异大,且相较于一般本科生,接受和适应的时间显得更为仓促,故目标更为明确,功利性强,团体意识相对较弱,难以产生归属感。在个体思想上,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受到原学校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影响,对大学已形成刻板印象,难重新接受新的校园文化,新价值观难重构,呈现思想复杂特点;二是专业学习能力不强,主动性和目标性缺失。相关研究调查表明,专插本学生理论基础差,主动性不强,不少存在“混文凭”的想法。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较,专升本学生易自卑。[8]对于未来的规划,专升本学生更明显表现为迫于就业压力,存在“逃避式升学”的现象;三是个人承受能力较差,心理问题突出。据调查,专升本学生往往对本科院校认同感不强,角色转换慢,部分学生出现适应困难情况,这一群体的情感归属难寻,心理融合困难,易出现不合理信念、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学习就业压力等心理问题。

四、专升本学生校园适应策略

(一)国家改革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

从国家政府方面,主要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完善专升本平台,构建科学合理高等教育结构,以确保升本教育的顺利衔接。在职业本科经济发展方面,要引导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在产教融合方面,不断畅通产教融合渠道,相关落地政策速度加快,明确实施细则,并对有积极性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提供政策扶持,政府政策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在打造就业平台方面,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竞争环境,着重降低职业决策困难度,对专升本学生给予一定的就业空间。

(二)学校组建专业的教研师资队伍,构建新型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专业队伍建设方面看,学校要组建专门的管理与教学工作组织,强化职业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日常管理工作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相关人员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从教学内容研究方面看,学校成立专门的教学内容的研究组织,在掌握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研究两种本科群体学习特点,把握两类群体教学的差异性,因时因人制定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加强专科与本科教育的连贯性,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性,最终形成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育人模式。从师生关系构建方面看,学校可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构建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一方面,严格选拔高质量的教学队伍,强化“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吸收教学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教师队伍要不断提高责任意识与自身素质的同时,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掘学生特长,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要建立师生交流机制,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定期谈心谈话,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从班级氛围构建方面看,建设健康有序的班集体,营造充满向心力的班级氛围。专升本学生归属感不强,班级凝聚力弱。一线管理者了解专升本学生特点基础上,首先严格选拔班级管理干部。作为学生和教师沟通媒介的班委,其良好作风和高水平素质会影响整个班风建设。管理者可采用彰显学生存在感的民主选举方式决定班委。[2]其次,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涉及全面,不仅强调学校规章制度,还要以人为本,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在一个公正公平、公开透明,且备受尊重的集体。

(三)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学习目标,积极进行心理调试

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校园适应性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包括合理的价值观、道德感、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大环境,日益削弱了文凭对于个体发展的束缚,信息智能化的学习方式的普及,使得学习碎片化和普遍化,升本只是学习生涯的一个小小的转折,绝不是学习的终点和尽头,唯有培养重视学习的价值理念,学习才能成为一种内需,才能成为在任何新环境下都不可能被冲击的价值理念。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与动机。学生应提高自身职业认同感,着重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思维方式,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才能在社会竞争和压力与日俱增的当下做一名佼佼者。三是不断加强自我心理调试。个体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可能存在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情绪自控能力较弱、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积极地去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学会悦纳自己,接纳他人,努力转变角色,学会认识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重拾自信心,积极融入新环境。

猜你喜欢

专升本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