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路径*

2023-01-08王钰淇

智库时代 2022年1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大学生

王钰淇

(山东科技大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网络已经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生活必需品,这也就使得校园网络文化成为一种新兴的校园文化[1]。校园网络文化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高等院校校园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与网络进行结合的产物;从狭义方面可以将校园网络文化理解为在校园中学习以及课外活动中,以网络传播媒介作为载体,所形成的学生特有的网络价值标准、网络行为特点以及网络生活方式。在大学校园中校园网络文化主要传递校园中的碎片式信息,其与教职工以及学生密切相关,与校园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传统校园文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统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在校园中举办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来表达出高校的办学理念以及高校的价值观。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发展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主体,其对传统校园文化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同时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2]。

目前而言,校园网络文化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学校园,以教师、学生为参与者,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将校园文体活动进行传播,更具备现代性与时代性,使校园文化更加贴近现实。校园网络文化与师生的工作、学习、科研、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它归属于高校,体现出了自由、公正的高校精神以及严肃、活泼的人文精神。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特征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延伸,作为高校育人的新阵地,它既包含网络文化的特点也包含校园文化的特点。校园网络文化是以高校校园为基础,所以校园网络文化在大学师生的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特征。

(一)数字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现如今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其也是网络文化存在的基础。校园网络文化是将高校校园中的各种碎片式信息,包括各类活动通知、活动照片以及社会热点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网络信息在高校中进行传播与分享,真正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传统的校园文化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作为新时代的产物,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加上了网络元素,其不再拘泥于实际的校园范围,可以了解全世界的信息,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3]。校园文化与网络数字化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师生对各类信息的需求,高校师生可以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沟通媒介,进行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可以在信息的汇聚中产生新思想,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因此,数字化将虚拟的校园网络文化变为现实,网络文化的高速发展也将时代特征很好地反映出来。

(二)开放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世界的更新速度是以分甚至以秒为单位,网络世界的每一个接入点发生的信息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充分地反映出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同样,校园网络文化也存在开放性的特征。在校园网站不加密的状态下,校园网站中的各种校园信息可以被所有人获取,比如学校的特色文化活动、校园大事、网络课程等,这方便了大众对学校进一步了解[4]。另外一方面,师生在校园网络文化体系中沟通交流也是自由的、开放的。由于网络是虚拟存在的,任何人都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自由的更改与编辑,也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中分享信息与他人交流。

校园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让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交流与学习,这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灵活度和交流的活跃度,在校园网络环境中,无论交流信息的对与错,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进行讨论与分析,便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现象,各种新颖的观点层出不穷,创新性由此突出显现[5]。校园网络文化有利于各种信息、各种思想的交流、汇聚与碰撞,在交流与碰撞中产生新的观点。

(三)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校园网络文化是不以传统的物质形态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它与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具有相似性,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校园网络文化主要是对校园文化进行虚拟化,而网络文化所虚拟化的范围更为广泛。校园网络文化所虚拟的信息并不是随意的,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是真实存在的。校园网络文化实质上是校园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因此,在排除掉互联网带来的虚拟化的影响下,其传播的内容就是继承了校园文化的成果。现在在校园中广受欢迎的“慕课”其授课方式就是运用了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将授课内容虚拟化,进而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忽略网络的存在后就会发现,“慕课”所讲授的内容就是现实中教室上课所讲授的内容,这就是校园网络文化虚拟性与现实性有机结合的最好证明。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近几年兴起的新的文化形式,其拓宽了大学生的沟通渠道,增强了大学生的交流能力,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推动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高校的教学方式[6]。但因一些原因,校园网络文化也对校园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目前对于校园网络文化的探索研究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文化建设也使很多问题暴露出来,我们需要积极地去应对这些问题与不足。

(一)技术和资源层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络设备的更新换代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都与其密切相关。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还是存在部分高校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主要的问题包括:网络使用费用较高、学生公寓网速较慢、校园部分位置没有信号、网络结构设计不合理、软件开发制作效果较差等。同时,很大一部分高校将网络公司研发设计的软件直接应用到校园网络中,不再进行研发改进。有一些公司开发的软件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不胜枚举,这些信息可以分为校外信息和校内信息,其中校外信息的内容与质量是无法保障的,有一些网站,为了获取流量会提供给学生一些低级趣味的信息,来博取学生的关注。而有些高校的校内网站,始终保持着传统官方媒体的“古板”形象,忽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无法走入学生的内心与生活,内容枯燥无味、十分单调,在学生群体内没有传播性。虽然高校的校内网站在高校的教育、科研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方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还是普遍存在网站内容不新颖、技术力量不成熟等问题。

(二)大学生利用网络的个人素质低,缺乏自律意识

目前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信息缺乏选择性,缺少对信息判断的能力,一些低俗消极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较大,需要高校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由于大多数的学生刚刚成年,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会沉溺于网络世界,导致学生会将网络中的错误思想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标准产生质疑与排斥。就目前而言,需要高校及时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文明用网的重要性,都了解网络文明环境以及文明使用网络的必要性,但是当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时却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甚至在使用网络时,存在较多的不文明行为。少部分学生缺少必要的网络道德观念,甚至有的学生无视法律法规,不顾法律规范,浏览不良网站,抄袭学术论文等,对校园风气以及学术道德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监管体制尚需完善

当前我国校园网络文化频繁出现问题,究其原因是校园网络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缺少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处罚机制。网络的开放性给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以及监管带了较大的阻碍,如果网络管理与处罚机制不够完善,那就会让缺少自制力与管控力的大学生上网特别随意,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是不利的。在一些高校中,论文抄袭、黑客攻击以及网络诈骗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高校校园内网络监管体制的不完善,所以就需要高校重视网络安全,健全网络监管体制,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网络信息管理员都是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他们可能不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特点,在思想和生活中与大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别,也就使得目前高校的网络监管方法与学生的思想特点存在“脱节”现象,甚至有的高校网络监管部门抱着“不出事就是最好”的思想,对学生的上网行为方式一味地限制,运用强制性的“封堵”方式,缺少必要的服务意识。

三、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高校要积极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制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主动占领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要关注高校师生的网络习惯,灵活运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互联网媒体的优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贯穿于网络文化建设的始终,强化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让大学生在接触网络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与政治觉悟。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警惕西方国家“普世价值”的渗透与干扰,要在大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占领制高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对“党史”和“崇尚英雄”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去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建设优良的社会风气。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让教职工与学生共同参与,在交流中促进网络思政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新旧媒体融合,形成传播合力

高校在长期的不断发展中,在一代代师生的不断努力中,造就出了具有高校特色的传统校园文化。校园广播站、电子显示屏、海报、横幅、校园杂志等传统的校园文化传播媒体,对于打造繁荣的校园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校园文化传播媒体影响力日益减少,但是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就会完全地被新兴的网络媒体所替代。校园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传播方式的不同,需要从发展辩证的角度来看待两者。校园网络文化是在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以网络传播媒介为载体发展起来的,需要将两者的传播媒介相互借鉴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校园文化传播媒体线上线下联力,打造属于自己高校的高质量校园文化特色品牌,一方面坚持发展传统校园文化媒体,通过在毕业季、开学季以及重要历史节点在校园内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利用网站、APP、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网络在传播速度与传播广度上的优越性,为传统校园文化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支撑。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初衷就是为了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这里就包含着校园文艺活动与体育活动的相关内容。在校园里人数最多、最活跃的群体就是学生,在校园中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见他们富有青春活力的身影,校园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的广泛参与。校园文化育人的主体是学生,传播与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校园文化活动是重要和有效的传播途径。首先在设计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活动内容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的文化活动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其次要运用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将文化活动宣传页面设计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文化活动的内容以及内涵,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最后,学校要大力支持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开展,组织学生建立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同时增加文化活动经费的投入,在大型活动的开展组织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支持,让活动设计得更加全面,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品味。

(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高校网络文化是引领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一环,也是体现对大学生价值引导、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目前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较高,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主要是一方面大学生对于网络中的信息进行辨别的能力较差,面对网络中庞杂的信息会感动恐惧;另外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控力较差。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帮助学生提升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信息素养,使学生可以理性的对待网络中的信息,打造大学生文明上网、文明用网的新格局。因网络具有较强的隐匿性,更加需要学生上网具有自律性与自觉性,要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网络素养教育培训中,在教育中学习相应的网络素养,提升自身的网络意识,做到文明用网。在教育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提出意见,这既有利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完善。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引领,帮助学生思想上健康成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网络这一媒介促成了在高校这一特殊区域内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量越来越多,熟练程度越来越高,高等院校要抓住全球化网络发展大势,将校园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来,提升师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建设更加适合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环境,使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育人的基础性平台,共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大学生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