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1-07李文峰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理论课思政

李文峰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在教学中将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历史重任,既是新时代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然而,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下,各利益群体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容易出现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和体系,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意识有待加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但由于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未能熟读马列经典,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解不透不深,很难做到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深入,没能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理想信念不坚定,遇到困难不敢面对积极解决,懈怠思想较为严重。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部分思政课教师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中迷失了自我。此外,在教学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授课内容没有说服力,教条死板,未能结合当下热点问题正确引导学生,甚至将自己的错误理解带入课堂。个别思政课教师甚至在课堂上散布一些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错误思想,对学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理论素养有待提升,视野格局不够广阔

较高的理论素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理论素养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学术水平方面。在授课中,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理论素养欠缺,对讲授内容一知半解,甚至没有掌握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方针,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含糊讲授等,缺乏对学生的合理正确引导,未能够发挥思政课程对学生的积极作用。高校思政课程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博古通今,教师的知识宽度要广,能够将基本的道理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这对思政课教师的学科视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多拘囿于所学学科甚至所受课程的视野,在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性上未能达到很好地协同优化。在国际视野上,有些教师未关注到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局势,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不清,在课堂讲解中更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和把握。

(三)教学思维有待创新,与时俱进相对不足

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惯用讲授法,在课堂中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对当前最新动态了解不及时,导致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高校教师未能及时调整课堂讲授思路,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学生的关注度、交流较少,对学生了解不够不深,与学生脱节情况较为严重。再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时俱进的精神相对欠缺,部分教师未能把握当前最新动态,未能结合网络开放性对课程做出适当的调整,没能很好地跟进学生的思想动态。当下,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教学方法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习惯于用先前主导的讲授式、问答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思政课程本应是一门鲜活的课程,涉及到国际国内局势、社会发展、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够运用好多媒体,对电影、音乐、朗诵等元素的运用频率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思政课教师缺少发现身边隐性资源的能力,对于身边的模范人物、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元素运用相对不足,这也导致思政课程和生活脱离性较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不佳。

(四)考评机制有待优化,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考评存在考评方式单一、量化标准不清、考评机制不完善等情况,在考评中应当采取不同方式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考评中,有部分高校未将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理论学习情况、师德师风培训列入其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的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多以理论学习宣传为主,通过开展报告座谈、学习讲座、事迹表彰、师德师风理论知识竞答等较为传统的方式展开,但教师在这些学习中多为理论灌输,师德师风的培训考核还存在个别流于形式的现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监督是提高思政课教师师风修养的重要因素,对于约束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落实中却显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思政课教师的监督还存在监督力度不够、监督体系不完整等情况。目前,有些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关注力度不足,疏于对思政课教师的监督管理,这也导致部分思政课教师思想懈怠,甚至出现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对象为大学生,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理应直接参与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在监督中理应纳入大学生群体。再者,思政课教师相互之间的监督没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外部师德师风监督机制也不健全,社会虽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的期待值和关注度较高,但如何发挥外部师德师风监督效力也成为摆在当前的一大难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顶层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不仅要注重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功能,更要注重相关职能部门的健全完善。高校应加强自主管理,结合高校自身定位,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各高校应设立专门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部门,并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工作做专项规定,保证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制度的实施。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性,更应具备思政课教师师德规范的特殊性。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将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摆在首位。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师师德规范制度制定、考评、奖惩等各个环节。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培训质量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培训学习内容、优化培训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师德师风培训与学习的质量,切实解决高校师德师风培训与学习的困境。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思政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面对多元文化及价值理念,思政课教师更要坚定科学信仰,坚持科学理论指导,辩证地看待古今中外文化和思想。由此可见,在思政课教师培训中应当尤为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思政课德育与智育的双重作用也决定了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要在教师的道德素养和知识层面上下功夫。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不仅要提高其道德素养水平,还要注重加强其专业理论素养以及多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等方面的理论,还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教法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教育培训中不仅要涉及专业的知识,还应通过多种途径丰富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并根据教师个人特点及学习需要做到有计划、分层次地培训,并将研修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在培训考核阶段,应摒弃单一的考评方式,更多注重教师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完善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考评机制

当前,高校思政课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仍不完善,而考评机制又是其中的短板。考评目的不仅在于发现教师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怎样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基于此,高校在师德师风考评中要重视考评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警示指导作用,对师德师风考评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考评机制的科学性程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考评指标的确立。因此,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考评指标要注重考评教师的政治素质、学科素养、个人修养等方面。在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考评方式上,要注重采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多关注高校教师在具体实践中的表现,建立起学校、学院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师德师风考核模式,做到多方面监管,形成自评与他评、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不断激发思政课教师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意识和内在动力。

(四)构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督导体系

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督导考核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媒体等多主体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应注重顶层设计。要注重完善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相关制度,并通过法律制度建设的形式对相关制度进一步落实完善。其次,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监督作用,不仅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访谈调研。但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避免学生浓重的个人主观主义思想,对学生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再次,要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互相监督,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监督过程,并做好教师信息反馈的整理。最后,还应注重社会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加大对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教师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提升自我个人修养。新时代背景下,也可积极发挥社会大众对思政课教师的监督作用,引导不同社会群体参与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监督。在监督中,注重为社会大众提供监督平台,通过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猜你喜欢

师德师理论课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