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四个维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2023-01-07李建权郭惠敏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精神

李建权 郭惠敏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这一精神品格从中国共产党人想要什么、如何成功承担自身的责任、如何保持精神活力、如何解决自身内部的问题等方面,提纲挈领、鞭辟入里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伟大奇迹的原因所在。榜样是行动者的真理,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积极主动向人民榜样靠拢,砥砺前行,不断增强政治定力、不负人民、廉洁奉公、拼搏奉献、提升行动自觉,在信党爱党为党中赓续伟大奇迹,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赓续伟大奇迹的认知维度——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坚定信念”,是学习贯彻其他品格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旨在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认知维度,指明每个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

(一)坚定的信念来自对真理的学习和掌握

真理因始终追求和坚持而成为坚定的信念。坚定信念,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坚持真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根本上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

一百年前的中国亟需拯救社会的良方。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你方罢唱我登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交汇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亡图存的武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三次激烈论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早期中共党人粉碎了各种反对思潮的进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阵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二)坚定的信念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直接关系着其前途命运和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要求所有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

19 世纪中叶,亡国灭种的危机就已经侵袭着整个中华大地。无数中华儿女、仁人志士前赴后继,革命仍以失败告终。直到上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革命的形势也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早期共产党人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经过不断奋斗,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理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就为实现中华民富国强、民族独立复兴而奋斗,为实现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三)坚定的信念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劲动力

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科学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世情党情国情的基本把握之上,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同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之上。这是中华民族能够披荆斩棘、正面迎接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不因一时的困难挫折动摇退缩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同志坚信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1964 年12 月13 日,毛泽东同志强调:“为什么西方资产阶级能够做到的事,东方无产阶级就不能做到呢?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期就说过,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他的这种预见,必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他创造性地提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步骤,即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社会, 再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而达到社会主义的中国革命“两步走”。最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带领六万万同胞迈入社会主义社会,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筑牢对科学真理的信仰之基。

百年征程恰是风华正茂,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危难、民族彷徨时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始终不懈坚持,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坚定信念,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才能统揽四个“伟大”,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理想信念奋斗,并将其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过程。回首百年,展望未来,时与势在我们这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与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二、赓续伟大奇迹的行为维度———践行宗旨,不负人民

“践行宗旨”紧随信念之后,旨在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维度,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忧人民所忧,提升为人民谋利益的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践行宗旨担当使命、不忘初心不负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实体化,是推动其从精神理念演变成现实的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属性

中国共产党来自群众,英雄来自人民。九千五百万中国共产党人都来自于人民,扎根于群众。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受封的党员同志,他们或许是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是支前英模、改革先锋,他们构筑起伟大事业的民族脊梁,他们的精神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线索和精神钥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树起新的精神旗帜,为实现百年来追逐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伟大奇迹的重要法宝。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的伟大征程汇聚民心民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党执政的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在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各种社会思潮,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在描绘了美好的未来的同时又提供了通往未来的现实路径。从十九世纪中叶到辛亥革命,资本主义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使深陷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泥沼的中国找到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在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新中国,使得占世界人口1/4 的中国树立起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才能在4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才能在新时代继往开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点已经并将继续被雄辩的事实所证明。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贯穿百年党史的行为逻辑

自诞生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命运,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统一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致。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符合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自己的私利,始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战斗。从抗战开始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开启国共第二次合作,始终为中华民族解放、国家统一而奋斗。拒绝与日伪、敌顽等势力合流,保持自身独立性。十四年艰苦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坚持下来的。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奋斗。在新征程中,必须从精神品格中汲取为人民谋利益、造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高度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牢固树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现实问题,坚持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群众的现实利益出发,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民生,毫不动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不断为了人民的历史。从内忧外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独立自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积贫积弱的农业大国,到拥有世界上最完备工业体系门类的大国,进入新时代,党没有忘记四十多年前许下的承诺,率先在浙江先行探索共同富裕,把握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坚定信念、践行宗旨。

三、赓续伟大奇迹的意志道德维度——拼搏奉献

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奉献”的精神品格传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沧桑百年的历史经验。拼搏奉献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是推动党员队伍担当作为、实现理想、追求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伟大民族精神中汲取养料,克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干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道德维度。

一百年来,在各个战线上涌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依仁蹈义,舍命不渝,共产党人十六个字的精神品格是用血肉铸就、由传承谱写,自平凡中彰显不平凡,自“躬亲事必”的默默奉献中发芽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实践中开拓奋进的拼搏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在拼搏中艰苦奋斗担当作为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总结成功经验,书写继续成功的法宝。张稼夫同志说“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的,就是要在“无”中创造。不但无钱,而且也是无知识的,一切都能创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次次从挫折中奋起,在困境中不断走向成熟。“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拼搏奉献中担当作为,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惧牺牲、开拓奋进。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在一百年来的奋斗史中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即: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从红船精神到抗疫精神,先进的共产党人敢为人先、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在真操实练中磨炼意志。

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关键,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从“我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毛泽东同志,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习近平总书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品格传承,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传,中华民族才能以不可抵挡的姿态拼搏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奋斗在“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铸就“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才能在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中,将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贯彻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中去。

(二)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共产党人成就百年伟业,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来自他们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与彻底的斗争精神。早在党刚刚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对革命斗争的激烈性、残酷性有着清醒的认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正是无数仁人志士义无反顾、前仆后继,才能让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风雨如晦的一百年,无数革命先辈们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品悟先辈风范,秉承奉献精神。创造有趣味有理想的全新生活,前提就是你要爱这美好的新生活。不论是“牺牲的精神便是爱”而“爱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的李大钊,还是“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的蔡和森,在匡扶时难、为民奔走中构筑起中国革命的先锋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只有真正领略了奉献精神,广大党员干部才能顺利完成急难险重的各项任务和指标。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以战士的担当、战斗的姿态,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才能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争当先锋、敢拼善战,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守得住阵地,敢于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破解难题,经受考验,在大风大浪中练出大智大勇,在奋斗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无愧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

四、赓续伟大奇迹的情感维度———廉洁奉公

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李先念同志与党员干部谈话时有一句口头禅——“贪污腐化是侮辱了自己的人格”。“廉洁奉公”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是贯穿认知维度、行为维度、意志维度的情感体验,旨在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成功应对自身内部问题,保持精神活力。应该以怎样的情感站在哪一边,这是党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人保持舵手本色,守正巨轮航向,是新征程中赓续伟大奇迹的“时”与“势”。

(一)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和生机活力,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

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历来如此。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整风运动以严实党政干部作风问题,从“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的陈毅,到“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的邓小平,老一辈革命家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铸就了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精神品格。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革新经济体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朝着建设新的美好社会的新征程上迈进。新形势下更应防止四种危险,经受四种考验,打造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只有清正廉洁、坚守本心,才能秉公灭私、执政为民。

守住廉洁这道防线离不开制度约束。从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到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不断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锻造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坚持制度治吏,让制度充分发挥管权管人管事的效力,用制度激发廉洁的最大效能。从根本上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是内因,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廉洁奉公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伟大奇迹的情感维度。除了扎紧制度的笼子,更要从思想和灵魂深处恪守廉洁奉公的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利用职权谋图私利,是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条件”。过好“自我关”和“人情关”,做到“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坚定伟大理想的目标追求,就是奉献,就是服务,立足于理想,不图自己实惠。受命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

(二)根植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来自于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毛泽东同志在提笔伟大事业的前章中,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接力叩问社会主义的本质,将改革开放的春风送入家家户户,唤醒华夏大地的活力。他曾经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因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今天的我们才得以享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人植根人民群众,最清楚中国人民最需要什么。从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到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组织工农运动作为主要任务。从北方谈话到南方谈话,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平均贫穷,中国共产党人要带领人民群众消灭贫穷。在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告白人民群众,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面对千百年来无数先辈描绘的大同社会,实现全面脱贫、试点共同富裕,深刻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指出:“我相信,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把中国脱贫攻坚定性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事件。”面对已经一步步实现“和平崛起”的中国人,全世界都在探寻中国伟大奇迹的原因所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精神品质,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表彰”大会上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的十六字精神品格: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目的就是于党内党外和全社会打造崇尚模范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就是在认知、行为、道德、感情四个维度建设具有更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共产党人才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