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政育人功能及其实现

2023-01-07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共同体命运

郝 璇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缘起及其科学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对当代国际社会的思考成果,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在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

(一)共同体思想源起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儒家重视君臣、父子、邻里的伦理关系,使家国同构、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强调依靠“家国一体”的大一统观念统领社会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未雨绸缪的价值理论来源于中国古代的预防意识,即“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视也继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关切推导出“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的部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与时俱进的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协力发展延续了中国文化的“和合文化”。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实现中华传统大同思想中无内无外、天下一家的“天下观”的现代性转化。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大国精神与担当也体现出了对中华文化中“天下为公”理念的延续和发展,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主张的思想中可以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包含的理念来源。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动态发展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从世界历史变迁与人的三大形态相结合的视角将人类历史分为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与真正共同体。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彼此依存,面对生存压力时的自然依赖形成了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种由统治阶级主导的、为获取统治利益而形成的共同体,其现实社会联系是对人的本质异化后构成的虚假的社会联系。真正共同体产生于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时期,由于共同体中的阶级关系已经被消灭,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是真正统一的无利益的联系,此时个人拥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同时印证了马克思所倡导的对人的本质的强调。在人的发展方面,马克思认为在“真正共同体”中的人才能够真正获得其自由和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在人类的彼此依存方面,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增强,但是不同的国家及不同的民族都拥有各自的制度及其文化,这也使得逆全球化的思潮对全球的一体化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各国要相互依存、同舟共济,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所倡导的联合、合作和共享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三)“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丰富,涉及到安全、经济、生态等多个方面。共同体是由血缘等关系维持的团体和组织,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人类在各个方面彼此联系,并且联系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随着各方面联系的加深,世界各国联合的力量也愈加强大,人类共同价值与共同利益愈加凸显,世界各国需齐心合力、共同发展。该思想的丰富内涵体现在其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中。首先,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事业的重视以及各种政策体现了中国重视人民的利益并且坚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于中国传统的“重民”理念,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致力于中国人民的幸福事业。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亲”“仁”“善”“诚”“义”等实践意义。中国坚持与邻边国家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外交政策以及倡导其他国家齐心合力实现周边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了中国倡导与其他国家共同繁荣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展现出了中国坚持与别国友好发展、共同进步的愿望,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采。总而言之,存在决定意识,从现实的存在出发才能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内核,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境遇中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概念解读。在新的国内外时空境遇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发展和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政育人功能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引领大学生构建整体共存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共生共存的理念,包含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共存的理念,而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迫切需要共生共存的思想的正确引导。因此,高校需要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这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整体共存的理念。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大学生疫情防控志愿者,他们逆流而上,积极投身于家乡的疫情防控战斗中,成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成员,其所作所为体现了整体共存的理念。只有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大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不可分割,进而把自己看作自然以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才能自觉地投入到自然和社会当中去。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形成共同价值观念

共同价值观念是人对事物及其发展道路的一种共同价值的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认可和追寻人类的共同价值,新时代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需要符合当代社会、国家以及世界的发展潮流。因此,高校需引导学生认识到价值实现由自身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来衡量,只有当大学生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去,才能在适应新时代大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新的国内外时空境遇下,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新时代青年赋予了新的使命,大学生形成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更加完善的人格,方可承载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着命运与共的责任担当精神,而新时代大学生父母替代子女承担部分责任的行为直接导致一些大学生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因此,高校需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命运与共的责任担当意识,使大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身边的人、对所处的社会负责。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的实践当中感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蕴含的担当精神,让大学生对共同价值有责任意识,激发大学生责任心和公德心。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其中“命运与共”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体现了我国在党的领导下不仅对我国人民、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负责任态度,这需要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主动利用自身的优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育人实效的实践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研究

从党的十八大以后,学界开始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契合程度。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两者的融合点较为单薄,融合程度较为浅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适应于新时代发展的理论,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能及时吸纳这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保持基本同步,不同时代出现的理论及思想都具有时空境遇的特点和存在的原因,相同的理论思想在不同时空境遇中对其内容的理解层次与方式也有所不同,这一时代性特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当前的国家重大理论与观念及时传达给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新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延续和发展,需要将其注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当中去,丰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强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容教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涉及到多领域,且在这些领域中赋予了丰富内涵,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给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的协同合作的治理观,主张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中要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和权力平等,这给思政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主客对立关系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用于高校思政课中,缩短师生两者之间距离实现良性互动,以两者之间心理近距离展现出师生间的交流平等和权力平等,使得思政课具有一定的生活化和时代化特征。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目标与新方向,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解读最新出现的理论和当前存在的重大问题,促使学生对当前人类发展的形势与状况进行多重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的各方面、多领域的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根据所涉及内容的侧重点以及高校思政课的四门课程的不同特点来实现思政理论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充分结合。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凸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育人功能

新时代我国国内的各个领域相较从前有了新的改变,由于变化的速度相对要快,高校的思政工作对这些改变产生的反应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当今时代在面对世界发展局势的探讨下得出的新理论,要使这一重要思想达到实践化和理论化,不仅要在思政理论课中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还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上对学生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逐步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融合深度和进度,就需要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及各位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学习思想理论的能力和接受思想理论的能力,对传达给学生的理论以及思想具有一定的汲取并进行转化的能力,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意识,进而转化成为在日常生活中可运用到的现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提高自身对当前所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思想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转化能力,深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兼容并包的意识对时代青年的进行价值引领。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