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目标、程序的确定与活动设计

2023-01-06魏志龙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

魏志龙

摘 要 在新的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实际中,一直存在着轻视甚至忽视综合实践活动单元教学的问题。对此,我们立足教材内容的安排,尝试通过研读课标,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分析教材的内在逻辑来确定活动程序,并依据活动目标和活动程序来设计教学。因此,本课题组在两年多的一线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探寻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突破。

关键词 活动目标 活动程序 活动设计 词语积累

《丰富词语积累》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的第一个大的学习活动。该教学内容下安排了三个子学习活动:

1.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

2.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3.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通過研究教材内容很容易就发现是要实现“词语”“熟语”“新词语”三种类型的“丰富积累”。基于丰富积累“词语”“熟语”“新词语”的教材内容要求的立足点,我们通过研读课标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分析教材内在逻辑来确定活动程序,并进行了《丰富词语积累》活动教学的实践尝试。

一、研读课标,明确活动目标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是对标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课程内容里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研究”的具体内容。

考察课标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研究”的内容,不难发现,关于《丰富词语积累》的要求不仅多而散乱。略举如下要求:

1.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

2.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等。

3.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

4.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5.要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地进行积累、梳理。

6.积累、整合与探究,都要边积累,边记录。主要写语言札记,随时记录点滴材料。

7.重在过程的典型性,不论是积累、梳理还是探究,都注重发展语感,增强对语言规律的认识,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与系统。

通过仔细研读课标要求,我们发现:

1.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来说,课标要求学生主动的积累、梳理、探究和运用词语。

2.从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来说,课标要求学生获得有序地、系统性地丰富词语的思维。

3.从思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来说,课标要求学生最终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4.从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来说,课标要求学生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等。

从将课标要求落实在《丰富词语积累》活动课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要求学生要会“丰富”地自主地积累语言(词语),要善于梳理语言(词语)现象,探究语言(词语)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和丰富性,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等。这是我们通过研读课标确定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丰富词语积累》的活动目标。

二、分析教材逻辑,确定活动程序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单元导语部分对《丰富词语积累》就提出“了解汉语词语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的要求,直指“词语积累”。

《丰富词语积累》板块一共设计安排了五个学习任务:

1.写一段文字,说说自己从前是怎样积累词语的,现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写完后与同学交流。

2.可以按照这几个类别(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分类搜集、整理一些熟语。每类中各选五个例子,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分别用它们说一两句话。还可以找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做做互换练习。

3.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梳理所学成语,以其中若干成语作为研习的对象,查找它们的出处。注意考察成语中保留的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征。

4.分类整理成语(如爱国、民本、诚信、荣辱、世情、师友、读书、岁月、动物、植物等,也可以自己拟定),同学分工,各选一类,以《成语中的_____文化》为题,写一则语言札记。

5.搜集一些新词语,从中选择十个,参考后面的‘学习资源,为它们制作‘词语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词语的来源、含义,体现了社会生活哪些领域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等等。

通过研读教材的这五项学习任务,我们发现有以下特点。

1.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围绕着“词语搜集”而展开。

任务1要求学生说以前“搜集”词语的方法和现在更好地方法;任务2明确要求“按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类别搜集一些熟语”;任务4要求分类“搜集”成语;任务5也是很明确地要求“搜集一些新词语”;任务3虽然没有直接说明要进行“词语搜集”,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梳理所学成语”的基础就是所学的成语,从某种程度上“所学的成语”就学生学习“搜集”的结果。因此,这些学习任务不仅围绕着“词语搜集”展开,而且很多学习任务的第一步就是“搜集”活动,即丰富词语积累的第一步就是“积累(搜集)”。

2.所有的学习任务都要进行系统化的“词语梳理”环节。

任务4鲜明的提出了“梳理”的环节;任务2和任务4中的“分类整理”本身就是一个“有序”的“梳理”进行的环节;任务1中以“从前”和“现在”为时间分界,按“更好”的效果来说明是今昔对比、好坏对比的“梳理”环节;任务5在搜集新词的基础上制作“词语档案”是按内容进行“梳理”的。由此可见,基于某种“标准”的“梳理”环节对丰富词语积累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搜集”积累之后进行“梳理”环节是使所积累的词语更“系统”、“有序”,而且“搜集”和“梳理”的先后顺序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丰富词语积累的第二步是“梳理”。

3.所有的学习任务都不止步于“词语梳理”,还要进行“词语探究”。

任务1要求“探究”更好的词语积累的方法;任务2要求“探究”理解分门别类积累的熟语的含义;任务3要求“查找成语的出处”还要“探究”所考察成语中保留的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征;任务4要求“探究”所选成语中蕴含的某种文化;任务5则要求“探究”词语的来源、含义,体现了社会生活哪些领域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等等。在“词语梳理”的基础有所“探究”是丰富词语积累的必然要求,所以要开展好丰富词语积累活动,就要在“积累、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步“探究”。

4.所有的学习任务最终指向于“词语的运用”。

任务1在探究出更好的方法后,还要拿这些“写好”的文字来“与同学交流”,所写的文字是“用来”交流的基础;任务2明确要求是“分别运用他们说一两句话”和“做做互换练习”;任务3和任务4所有的做法都是“用来”开展“领略成语魅力”的主题语文活动;任务5虽然没有直接说制作“词语档案”后要做什么,但从教材中该部分的小标题“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可以窥见,就是在日后的词语“运用”实践中“让语言鲜活生动”。因此,所有丰富词语积累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积累的词语更加丰富,让学生在说话写文章时,能充分表达,用词丰富。也就是说,丰富词语积累的“积累、梳理、探究”的基础上最终要去“运用”。

“词语积累(搜集)”就是将词语搜集聚合在一起,阶段性目标是实现“数量”上的“丰富”,形成“词语库”;“词语梳理”就按照某种标准有序化“词语库”,阶段性目标就是使“词语库”变得“井井有条”便于掌握“词语库”。“词语探究”就是明晰“词语库”的蕴含,明确“词语库”承载的文化,阶段性目标就要明晰“词语库”的能指功用和使用语境。“词语运用”就是要熟练地“使用”足够“丰富的词语”,实现语言运用的鲜活生动。

三、《丰富词语积累》的活动设计示例

根据教材进行“词语”“熟语”“新词语”的丰富积累的要求和教材涉及到的按语义关系的家族式积累词语的方法,我们按照“词语积累(搜集)——词语梳理——词语探究——词语运用”的操作程序设计了教学,以期达成课标要求的教学活动目标。具体构思框架如下表:

以丰富“词语”的积累为例,具体展示如下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很讲究自我称谓,这些自称也很有特点。请同学们搜集、整理这些用来自称的词语,简要探究自称词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并将探究的结果写成一篇短文。

任务一 积累活动:搜集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用来自称的词语。

愚、妾、敝、臣、朕、仆、吾、余、孤、予、其、之、某、竊、妾身、不才、在下、寡人、小可、民女、孤王、鄙人、奴婢、微臣、不谷、老臣、末将、下官、奴才、下臣、小的、老朽、老身、贫僧、贫尼、贱妾、婢子、贫道、小女子。

任务二 梳理活动:按照称谓人的身份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

帝王自称:朕、孤、孤王、寡人、不谷。

臣子自称:臣、微臣、下臣、老臣、末将、下官、奴才、小的。

老人自称:老朽、老身。

僧侣自称:贫僧(男子)、贫尼(女子)、贫道。

女子自称:妾、贱妾、妾身、奴婢、婢子、民女、小女子。

男子自称:愚、敝、仆、吾、余、予、其、之、某、窃、不才、在下、小可、鄙人。

任务三 探究活动:探究中国古代社会人们自称中的独特文化

古人用来自称的词语有很多,说法也各具特色,不尽相同,按照自称人的身份分类梳理后,不难发现,人们自称基本是都是“谦称”,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很“谦卑”,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纲常礼制。

任务四 运用活动:运用所积累的自称词语,结合探究的结论,写一篇小短文体现古代社会中的自称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我”

《说文》有云:我,施身自谓也。在中国,不同身份的人对“自我”称呼各不相同,名称众多,如:“仆”“某”“小可”“孤王”“末将”等,都是自己称呼自己。

这些称呼虽然用语各异,但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谦卑”,对人称呼自己时总是尽量放低自己。例如,帝王自称“孤”“寡”“不谷”。臣子自称“奴才”“微臣”“下官”。女子自称““贱妾”“奴婢”“小女子”。男子一般自称“愚”“不才”“鄙人”。老人自称“老朽(男子)”“老身(女子)”。僧侣自称“贫僧(男子)”“贫尼(女子)”“贫道”。

不但称自己用谦称,与他人说和自己相关的人事物时也用谦称。称自己的儿子“犬子”“不肖子”“贱息”,称自己的女儿“小女”,称自己的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称自己的妻子“内人”“贱内”。称自己的房子为“寒舍”“蓬荜”“舍下”。称自己的文章为“无能之辞”“鄙贱之语”“拙作”。称自己的意见主张为“管见”“浅见”。表演技艺时说“献丑”,自称是“三脚猫”的功夫,在别人之前发言说是“抛砖引玉”。

古人称“我”时的“谦卑”是古代礼仪文化的表现,是古代社会纲常的缩影,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风貌。

〔本文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课题“高中语文活动单元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KC2021-030)暨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统编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单元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04-5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重庆复旦中学]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初中物理学习活动设计之我见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探究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研究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设计
情境教育视野下的幼儿体育活动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