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情境限定 强化任务达成

2023-01-06吴智勇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12期

吴智勇

摘 要 忽视写作情境与任务要求的限定是当下高三作文备考的痼疾,有效化解应着眼于试题的情境限定与任务要求,落实基本要求,善驭考场规则,做好有效升格训练,力争达标增分。

关键词 作文备考 题意限定 任务达成 升格训练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大多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和写作任务来考查学生写作能力,高考作文评价整体要求也明确规定“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由此可见,高三作文有效备考应高度关注考生考场写作的情境限定及任务达成问题。然而,这恰恰是高三作文备考的痼疾。

一、作文备考痼疾:忽略写作情境及任务要求的限定

如何有效把握并落实作文试题情境及任务要求的限定,构造出相对合理的完整语篇,这是影响考生作文最终得分的关键。然而,就笔者持续跟踪多届高三学生作文备考的情况看,学生最常犯的,甚至临近高考时仍未有效解决的问题,恰恰就是不能准确把握情境材料和任务要求的限定,没能有效达成写作任务。如2022届泉州市高三质检三作文题:

材料一:

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也有一个由“知”到“识”的过程。……“知识”是先知而后识,“学识”是先学而后识,“见识”是先见而后识。——华罗庚

材料二:

兴华中学拟举行以“见识与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参赛。

要求:(略)。

这道试题提供了两则情境材料,材料一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理性思考,强调“学”和“见”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材料二是一位年轻航天人的成长历程,从感性的见识到见识由感性走向理性,再到成为一个航天事业的人才,这说明了见识的逐渐积累深化最终促成了个人的成长。两则材料一抽象一具体,共同指向了写作主题“见识与成长”。考生只要能抓住两则材料的关联点并结合情境材料,不难厘清主题两个关键词的内在逻辑,并有效完成写作任务。

从实际评卷反馈看,原拟定的基准分42分,最终平均得分只有39.5分。究其原因,并非是题目审题难度大、不好写,而是考生聚焦具體情境和写作任务的意识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扣紧题目的限定性要求有效完成写作任务。如将“见识与成长”的关系割裂,没写出二者的内在关联,或只写一个方面;或将“见识”偷换成“学习”,等同于“经历失败、困难、挫折”等;存在不合文体,缺乏情境、主题、对象意识等问题。

二、作文得分关键:聚焦写作情境,达成任务要求

考场作文首先必须“符合题意”,这是考场作文有效得分的关键,也是阅卷教师评判作文的首要依据,阅卷教师总是先判断考生作文写得“对不对”,再考虑写得“好不好”。因此,从考场作文有效得分角度,考生必须明确情境材料及写作任务要求的限定,并能确保写作任务的有效达成。

如2020年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该题情境材料中,首段墨子名言体现了“兼爱”的思想,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言则体现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二三段是抗疫期间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互赠物资的寄语,彰显面对疫情危机时国与国之间守望相助的情谊;这三段材料共同指向“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一主题。任务指令要求考生以中国青年参会代表身份,发表主题演讲。尽管这是一个虚拟的交际情境,但考生必须聚集写作情境及任务指令的限定要求,否则便容易出现写作内容偏差,任务完成不到位的情况,如下面考场例文。

时代青年有为,共创精彩未来

各位尊敬的代表:

大家好!我是本次大会的中国青年代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时代青年有为,共创精彩未来”。

……

而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必须肩负起将祖国和世界联系起来、促进全世界共同发展的使命,与世界青年携手奋进,共创精彩未来,这便是青年担当,也是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

当代中国青年要奉献自我,命运与共。

……

当代中国青年要胸怀国家,放眼世界。

……我辈青年,当以中国青年之身,担起共创精彩世界之责,彰显我国青年相应国家号召,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让我们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共创精彩未来!

从该文的标题及主体框架看,作者显然是忽略了交际情境(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交流主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和交际对象(各国青年代表)等因素的限制,只是在强调“我们中国青年要怎么样”,其所建构的论证内容不仅脱离了具体情境和交流对象,也偷换了演讲主题,任务指令落实不够到位,写作任务完成度较差,不够“符合题意”,自然得分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三、作文提分策略:善驭考场规则,力争达标增分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写作活动,是基于试题情境材料与任务要求的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任务驱动型”写作,要经得起阅卷教师这一特殊读者的检视并能给予认同。为此,考生在作文备考时就要明晰三个关键,即“考题限定、行文规则、高考评卷”,在写作时要力争聚焦题意限定,有效达成写作任务。

一般而言,考场高分作文大多具备切题、清晰、充实、思辨这四个特征。切题,指所写内容能紧扣题意及要求,能较好落实写作任务;清晰,指立论切题且明确,行文脉络及内容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能有效凸显切题信息;充实,指内容切合题意,论据恰当充足,能有效支持论点;思辨,指论述比较辩证、合理、合情、深刻,较有说理色彩。

如2023届泉州市高三质检一作文题。

材料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材料二:

钟扬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之后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毕业后他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成为著名植物学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乐学·有为”的主题班会课上发言。

要求:(略)。

材料一是孔子对学习与做事态度的思考,强调了“知之”“好之”“乐之”三者间的境界差异;材料二是钟扬在大学求学阶段发展自己的兴趣,调整专业方向,而后逐步取得卓越成就的事迹;两则材料一则为偏抽象的古代名言,一则为较具体的人物事例,共同指向“乐学·有为”写作主题,要求班会课上主题发言,题意及任务指令具体明确。考生要想获得更高分数,除了要有考场规则意识,在题意限定下有效落实写作任务,争取写得“对”,更应有增分的意识与努力,力争写得“好”,才能获得更多阅卷好评,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以下是学生作文示例。

展乐学之翼,揽有为之月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展乐学之翼,揽有为之月》。

诚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忆往昔,颜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终成孔子名下杰出弟子;看今朝,钟扬追求热爱,转读植物,在兴趣之火中铸就植物科研新辉煌……他们都寓学于乐,终大有作为。或许,是时候在乐与为之辩中寻求一个理性的支点,乐学在有为的理想中蓬勃,有为在乐学的精神中彪炳。

无数伟人之事例无不凸显出一个道理:乐学是有为的灵魂。若不乐于所学,岂能有所作为?然而,从知学到好学,以至于乐学之路亦非平坦。省视自身,我们中的大部分或许都仍在“知”的领空里盘旋,仅仅停留在应试层面,而又谈何乐?北大创建之初,蔡元培校长曾殷殷嘱托:大学应以研究学术、振兴中华为大计,岂能为求取功名利禄而碌碌无为?这番话语于今仍然使人受益匪浅。如今,我们手中有充足的“面包”,更应心向远方,以探索未知的求知欲充盈自己,飞向乐学之彼岸,为有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为是乐学的躯干。有了乐学为灵魂,方能行有为之事,诚如叶嘉莹老先生,一生致力于古诗词研究,在日复一日的浸润中将个人之爱上升为家国情怀,为中华文化的传统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乐中学,这种乐会日积月累,最终汇聚起一股力量,在提高个人学识水平的同时,推动了领域的向前发展,这便是有为了。

然而,在横流泛滥的当下,物质的洪水漫过了心灵的堤防,人们渐渐生出不解,乐学尚且难至,为何要有为呢?诚如马克思所言:“如果斗争都在极为顺利的条件下进行,那么改造世界的壮举未免太容易了些。”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泱泱中华亟待发展。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对个人发展怀有期待,更要看到国家、民族复兴的大势。因此,有为是对个人的交代,更是对国家的负责。既无国,何有家?非有为,岂能进?

少年强则国强,国强仍须少年有为。少年有为,应从此刻做起,心怀乐学之意,眼有有为之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展乐学之翼,揽有为之月!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此文得分52分。从考场阅卷角度评价看,其得分依据为:立意准确,所写内容比较符合题意及其范围,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体现出发言稿的文体特点,文章从标题到开篇再到结尾,能够由情境与材料切入,紧扣“乐学”与“有为”这两个关键词展开阐述,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感,基本上能自圆其说,写作任务完成相对到位。但如果从争取更高分的角度看,特别是从如何更高效地赢得阅卷好感的角度看,此文仍有需要强化与提升的地方。

从扣题处理来看,文章标题“展乐学之翼,揽有为之月”结构对称,能紧扣写作主题“乐学·有为”,开篇部分能紧扣情境及对象,亮明发言主题,联系材料快速切入,这样处理较能给阅卷者作文切题的印象;第四段“或许……支点”一句可删去,以显得扣题更紧,重点更突出;第五段可直接将“乐学是有为的灵魂”一句提到段落首句,以便于评卷者快速感知,强化切题印象,而段落结尾“如今”一句偏长,可适当压缩篇幅以凸显“乐学”“有为”扣题信息;第七段应继续突出“乐学”与“有为”的关联,才能强化扣题印象;第八段和第九段,扣题收尾,处理较好。

从主体段落内容呈现看,4-7段基本切合题意,但论述不够充分,内容不够充实,说服力度也不够。如能对蔡元培的言论进行适度深化议论引申,叶嘉莹事例之后再扣住“樂学”“有为”简要列举相关事例论述,即便如众所周知的钟南山、屠呦呦、袁隆平等,也会给阅卷者以“内容充实、论据丰富”的感觉。

从作文“亮点”设置看,此文也是有升格提分的空间的。所谓“亮点”指的是在切合题意之下的精彩标题、富有文采的表达、引用恰当的名句、相对新鲜的事例等。有独特“亮点”的作文才能与其他“同质化”作文拉开明显差距,也更能赢得阅卷者青睐。

总之,在高三备考后半阶段,考生应不断强化“聚焦情境限定,强化任务达成”的意识,以考场优秀标杆作文作为升格方向,不断强化审题立意、扣题行文、落实任务、达标增分、阅卷认同等方面的意识与能力,要获得高考作文的高分,还是大有可为的。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交际语境说理文写作关键能力培养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SZJ20109福建教育学院资助)暨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立项课题“学业质量标准下的议论文写作核心能力培育策略”(课题编号:FJJKXB20-1064)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福建南安国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