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三元五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01-05唐艳红罗双群张彩芳

农产品加工 2022年21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思政

唐艳红,罗双群,张彩芳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河南 漯河 462300)

职业本科是在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质量需求提高的前提下出现的职业教育层次。2021 年4 月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教育部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主要培养能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制定实施方案的人才,其知识结构要求专业知识的广度和实用性,能力结构要求技术创新和二次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2]。职业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与高职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技能,培养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而职业本科培养的是高端技术人才,强调产教结合,理论和实践两手抓,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食品质量检验与分析、质量控制与管理、管理体系建立与审核、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管理、食品合规管理体系建立与管理及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1 食品质量与安全职业本科建设环境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位于中国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学校牵头成立了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河南省食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漯河市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和组织,将食品企业、相关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成果转化孵化基地等组织起来,形成了“产学研转创”结合的多层次育人环境[4]。

“学”就是打造以食品为核心的优势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群,形成了以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为核心,食品检验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为骨干,食品机械与管理、食品包装技术、食品贮运与营销等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综合体。“研”就是针对区域食品企业需求提供技术服务。学校内建有河南省省级实验室——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和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组建了院士领衔的10 多个食品科研团队,建成了功能食品、新型食品、分析检测、营养健康、企业协同创新、食品产业大数据等研发中心,有独特的食品创新研发优势。“转”就是通过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等形式将研发团队形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转化和服务于地方食品产业。“创”和“产”就是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依托校内建成的成果孵化基地,推进科研团队和师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建成了多家校内企业,这些企业既是生产实体,又是学生实践和实习的场所,也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地。

学校形成的多元融合协同的职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已成为食品类院校的典范,依托该模式形成的教学成果“服务区域食品产业升级发展成果转化引领的食品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得2021 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目前正在筹备食品类职业本科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学院首批建设的职业本科专业之一。

2 食品质量与安全职业本科专业建设基础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学校建设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中的骨干专业,也是省级品牌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安全学等基本知识,熟悉食品加工工艺,具备食品检测、生产管理等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近年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在校内建立第三方检测公司——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实施了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的“五共”合作,形成了“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有丰富的师资和设备基础,良好的产教融合经验。

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图见图1。

图1 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图

3 食品质量与安全职业本科“三元五段”人才培养模式

3.1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为达到职业本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必要。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的冯振来等人[5]探索了“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烹饪与餐饮管理专业的应用,卢钢强等人[6]研究了职业本科设计类专业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方式与推行策略,刘洋等人[7]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开展了卓越的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从课程体系设置、构建开放环境、着眼长远发展等不同角度解析了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在各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是普遍认可的必要和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尤其是主管机构领导下的行业协会和平台的参与,对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有明显优势:一是能更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供产业新技术、新标准和发展需求;二是政府能协调校企师资共用,提升职业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三是协会和平台能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包括实习实践场所和政策资金支持等[8]。

3.2 食品质量与安全职业本科专业“三元五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借鉴其他职业本科院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经验,结合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产学研转创”育人环境,在已有的深度校企合作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的优质人才、技术、设备资源,依托区域龙头食品企业的引领作用和校内企业资源,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职业本科专业三元融合、五段递进培养的“三元五段”人才培养模式。“三元”即由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等平台和学校、食品龙头企业三主体深化“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资源共用”的五共合作,共同育人;“五段”即依托“三元”资源,在专业实验室培养学生基础技能,完成基础实验教学;在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让学生锻炼综合技能,熟悉项目从小试到中试的转化流程;在市级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接受专家指导,提高技术技能层次;在河南省食品实验室让学生把握食品科技前沿,学习院士、博士的科研精神,形成高层次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在食品龙头企业完成专业综合实习,达到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科研能力较强、转化流程熟练、职业追求崇高的综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三元五段”人才培养模式图见图2。

图2 “三元五段”人才培养模式图

4 “三元五段”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4.1 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结合专业特点完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思政工作机制,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着力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增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形成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以“突出专业特色、体现课程特点、契合内容特性”为原则,系统设计和规划课程思政内容,围绕专业育人目标,全面分析和系统设计各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和实施角度,将育人任务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构筑多课程协同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搭建思政教学建设交流平台,建立健全优秀资源共享机制,开展典型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建立思政建设成效为标准的思政考核评价体系。

4.2 汇聚资源,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虽然有良好的专业建设基础,但食品质量与安全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绝不仅仅是在高职专业培养基础上的简单加项,其培养的人才要面向现代食品产业,结合区域食品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本着以科技成果转化助推食品产业升级发展宗旨,培养熟悉食品生产工艺、食品质量标准和安全体系,能够在食品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工艺控制、分析检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工作,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食品质量与安全技术技能人才。邀请中原食品实验室专家成员、企业技术骨干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增加委员会中行业企业专家、大师名匠的比例,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职业本科专业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动态调整。确定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和要求,依托产学研转创环境,本着“三元”充分参与、“五段”步步落实的原则,制定食品质量与安全职业本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4.3 双创融合,构建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食品企业发展需求,把握食品行业发展热点和趋势,构建以食品质量控制为核心、以区域食品发展趋势为主导方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包括食品工艺控制、食品分析检测、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管理等项目和企业特色综合项目。同时,将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理念和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分不同学期递进式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设计思考与发明创造、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案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实务等课程。

4.4 教资“五融”,完善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

在“三元”培养过程中,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充分融合各类教学资源,实施“五个融合”:一是学育融合,提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教育充分结合,将思政教育和职业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二是学创融合,在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设计思考与发明创造、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等课程的基础上,选择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为专创融合课程,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创新创业理念、方法和实践的同步教育;三是产教融合,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及教学资源开发,将企业最新规范、最新技术、最新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校企共同确定专业教学标准,共同开发动画、视频、课件、仿真软件、VR、MR 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建成高标准可共享的食品质量安全教学资源库;四是课证融合,将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企业特色证书等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丰富专业课程内容,试行毕业证书加至少一个技能证书加至少一个技能竞赛证书的毕业要求;五是理实融合,将专业基础课与对应的专业核心课整合成综合课程,分“五个阶段”安排在不同的实践环境中,在实践过程中讲授需要的理论,理论围绕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实现职业本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4.5 名师引领,打造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以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技能大师为引领,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实施引育工程,重点引进和培育专业带头人、技能大师。对接中原食品实验室等平台资源,培育和引进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以专业领军人才和企业技能大师名匠为主体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引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帮扶团队,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教师双向交流。

4.6 多维考核,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必然要求考核机制的改革。“三元五段”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的检验,要有“三元”的参与和“五段”的考核,由“三元”联合,在不同的培养阶段,根据不同的项目和阶段目标,以项目成果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实施企业认证、“以赛代考”“以证代考”“持证就业”等不同考核形式。

5 展望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有良好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础和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创新食品质量与安全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有特色的食品类职业本科专业既是学校发展方向,也是区域食品产业发展的需求,探索整合资源打造“三元五段”人才培养模式,对该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很大参考价值,并可为其他职业本科学校多元参与、阶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