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价值旨归和世界意义

2023-01-05毛玉娟马振清

邓小平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发展

毛玉娟 马振清

追求全人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本质的要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共同富裕这一事关国计民生、事关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步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习近平就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性、关键性、方向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特别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这一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且对新时代如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具体方案。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如期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已经全面开启。在这个重要的历史交汇期,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时代内涵、价值旨归及其世界意义,有利于我们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在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并对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理论进行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社会设想的吸收和借鉴

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4页。无独有偶,恩格斯也曾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旗帜鲜明地强调,在未来社会“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08页。这两段描述展现了一幅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之后的理想图景。为整个无产阶级和天下所有的劳苦大众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鲜明的特征,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俱来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下,列宁在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俄国革命,带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也曾对共同富裕的社会设想有着独到的论述和见地。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列宁更加突出地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和劳动成果分配问题。他指出:“在这个新的、更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做工。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④《列宁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12页。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首次强调了消灭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他认为:“社会主义不是要大家贫困,而是要消灭贫困,为社会全体成员建立富裕的和文明的生活。”①《斯大林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37页。综上可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观点就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二)对中华民族“天下大同、共同富裕”美好夙愿的继承和发扬

“天下大同、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美好夙愿。翻开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画卷可以得知,早在几千年前,优秀的中华儿女就已经开始对“天下大同、共同富裕”的伟大梦想展开探索与实践。否则,就不会有先秦佚名的《展禽论祀爰居》中所提出的“以明民共财”,也不会有《管子·霸言》中所推崇的“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更不会有《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所强调的“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奢嗜欲”等治国理政的主张和观点。毫无疑问,古代先贤们的这些观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大同、共同富裕”的美好夙愿。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正是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天下大同、共同富裕”美好夙愿的基础上孕育产生的。

(三)对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5页。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对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一承诺,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致力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1955年10月,毛泽东提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95页。他对消灭贫困以达到共同富裕首次表明了我们党的立场和观点。1990年12月,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4页。的著名论断。他在之后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1997年,江泽民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⑥《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66页。胡锦涛将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紧密结合并强调指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⑦《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91页。综上可知,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正是我们党共同富裕思想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予以高度关注、持续推进。习近平围绕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蕴藏着深刻的时代内涵。

(一)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①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这就意味着共同富裕是为全体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共同富裕,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至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以及实现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的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与此同时,习近平还明确阐释了我们的共同富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是面向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面向各个社会阶层、各个民族、各个区域的共同富裕,而不是一部分地区和少数人群的共同富裕,更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社会精英”的共同富裕。

(二)深刻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进一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③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众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的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8页。毫无疑问,实现共同富裕是化解这一主要矛盾的关键。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实现更好发展。习近平专门强调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⑤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为我国农业人口基数较大,农村又面临基础弱、底子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等历史遗留问题。实事求是而言,农民农村是目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任务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广大农民都富裕了,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各个阶层共同富裕。与此同时,习近平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与方法上,着重强调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辩证唯物主义启发我们,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事物发展运动的轨迹也总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中国要想实现覆盖14亿人口的共同富裕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而是需要全体人民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同时还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去努力。由上可知,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实施路径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三)全面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习近平指出:“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45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特别强调,我们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这些论述全面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43页。。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的治国理念。其意思是说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不担心没有财产可以分配,而是担心分配得不公平公正;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是担心人民生活不安心。这一理念虽有其局限性,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阐明了财富分配问题的重要性。在物质文明已经比较充裕的新时代,社会财富分配问题一直都是比较容易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的敏感问题。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恰好可以消解人们对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公平正义无法保障的不安和顾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④《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809页。。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具有特征鲜明、导向明确的价值旨归。其中,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根本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面向全体人民、一个也不能掉队是基本原则;不仅要物质充裕、更要精神富有是衡量标准。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立场

“坚持人民至上”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6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也是未来党领导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秘籍和法宝。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30页。。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找出路、谋幸福,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想尽一切办法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进入新时代,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已经如期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为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如今,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越来越强烈,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期盼越来越迫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790页。确定为下一步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作出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④《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2年1月1日。的庄严承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这些论述都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根本导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页。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6页。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就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页。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热爱劳动、善于创新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品格。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历史伟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的发展。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是最具有决定性和创造性的力量,是最活跃的要素。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人的发展必然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前提和基础。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是不可能获得解放的。马克思强调:“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1页。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是多元化的,既包含对物质的需要,也包含对精神的需要。人要获得自由全面发展就必须想办法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不仅如此,“在马克思看来:财富从物质上来看只是需要的多样性,这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以自己所生产或创造的财富来满足人的需要的”⑥刘荣军:《论人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一种解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充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是内在统一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命题本身就融入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习近平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46页。这充分说明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四)面向全体人民、一个也不能掉队是基本原则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所强调的共同富裕是中国14亿人民一个都不能落下、不能掉队的共同富裕。2015年8月21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5页。同年10月29日,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③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42页。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④《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人民日报》2021年8月18日。显而易见,习近平一再强调共同富裕的覆盖面和受众群体问题,坚持认为我们的共同富裕必须是全体中国人民一个都不能落下的全民富裕。这是因为,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就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无论是在战争年代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在和平时期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为全体中国人民找出路、谋幸福,这个全体包含了所有,没有例外,是一个也不能少。如今,我们已经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毋庸置疑,这一宏伟目标同样是针对全国14亿中国人民提出的,是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美好愿景。这一目标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所秉持的面向全体人民、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基本原则。

(五)不仅要物质充裕、更要精神富有是衡量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⑤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不难看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充分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观,同样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作为共同富裕的衡量标准。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得到改善。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5128元人民币①《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22年3月1日。,而197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71.17元人民币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全面小康》,《人民日报》2021年9月29日。,23年间整整翻了197倍。迅速增加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然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只是古代圣贤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现实告诉我们,尽管物质富裕可以为精神富足奠定基础,但并非必定给人们带来精神生活的富有。当前,全社会的物质财富总体上已经非常充裕,而且还在与日俱增。然而,在精神层面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鉴于此,习近平提出了不仅要物质充裕、更要精神富有的观点,其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富裕,自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建设。同时,通过精神富足激励人们向善向上、努力奋斗,从而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最终实现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

四、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不仅是着眼于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形成的思想智慧,更是放眼世界促进全人类共同繁荣而形成的理论观点。它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承载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体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自强不息、胸怀天下的历史担当,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使科学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神圣使命,是科学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要求和最鲜明的特征。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并提出共同富裕,就此开启了全世界无产阶级探索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促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描绘了俄国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列宁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③《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56页。这些美好愿景曾经为全世界渴望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国家点燃了希望,大家相信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就意味着选择了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

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陷入低潮,实现苏联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成为泡影。一部分正要选择或已经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开始徘徊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中,陷入了举棋不定、不知所措的迷茫境地。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掀起反华浪潮,国际上唱衰中国的论调不绝于耳,这对于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见成效的中国而言,更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那些一直妄图通过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趁机借题发挥散布了一系列诋毁社会主义、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让世人对科学社会主义丧失了原本高涨的信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用实践证明了选择社会主义制度、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正确性。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和创新,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光辉。在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中国将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近,科学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为全人类消灭贫困提供了中国智慧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人类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将会逐步实现从贫穷到富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到那时,人类自身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全面发展。显而易见,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首先消灭贫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矢志不渝地为了全人类消灭贫困、实现全人类共同富裕而努力。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宽广视野,在洞察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0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以及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全国累计脱贫人口达到8亿人的世界奇迹,历史性解决了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为全人类消灭贫困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毋庸置疑,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提出未来我们要推动14亿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本身也是一个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创举。这一创举还将继续为全人类消灭贫困提供可以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继续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促进全人类共同繁荣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中华民族创造了延绵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的视野和胸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更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走向和格局,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文明创造了新形态。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极力倡导“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①《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11页。,不断促进全人类共同繁荣。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②《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11页。2018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再次强调:“我们应该致力于加强发展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让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57页。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贫困、富足安康,希望各国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孩子们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幸福和欢乐走进每一个家庭。”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68页。毫无疑问,习近平这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促进全人类共同繁荣发展理念最生动的体现。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发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