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现实意蕴的三维阐释

2023-01-05林伯海

邓小平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困局中国式强国

林伯海 李 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既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走出的新路,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创造的原版,并以其创新性和原创性科学回答了世界、中国、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命题。立足于当今世情、国情、党情三重维度,精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意蕴,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旨趣,才能真正明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何以能行稳致远。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破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现代化面临诸多困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破解人类现代化发展困局提供了有效对策。

(一)人类现代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临严峻挑战

百年变局中人类现代化面临诸多困局。今天,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同时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大变局加速演进,也使人类现代化面临诸多发展困局。首先,世界经济困局。现代化首先是经济的增长,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开始下滑,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等矛盾未能得以解决,使世界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贫富差距、南北差距更加突出。其次,全球治理困局。只有在全球化中才能实现现代化,然而在百年变局中,全球热点问题频发,“逆全球化”倾向和行为凸显,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全球治理陷入困局。再次,人类安全困局。现代化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但当今世界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阴魂不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持续蔓延,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接连不断,人类安全面临诸多威胁。最后,国际交往困局。现代化须以世界普遍交往为基础,但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中,竞争摩擦不断上升,信任危机不断加深,国际交往与合作壁垒重重。

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无法为人类现代化破解困局提供良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以资本为本位,以资本增殖作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①戴木才:《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25页。,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和矛盾。经济层面,其无法克服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然引发被马克思称作“生产过剩的瘟疫”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6页。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政治层面,其无法克服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关系,片面追求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导致“金钱政治”、政党纷争等政治乱象丛生;文化层面,其无法促进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坚持物质至上,造成物质主义的膨胀和人精神世界的衰落;社会层面,其无法兼顾发展与公平,为追求资本积累而盘剥压榨劳动者,不可避免会产生两极分化和社会分裂;生态层面,其无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至上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采与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交往上,其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和平发展之间的矛盾,少数西方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挑动战争,拓展势力范围,导致了全球的战争与冲突不断。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现代化发展困局的破局之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和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意识。最初,中国的仁人志士以西方现代化文明为标杆,以期通过“走西方人的路”实现中国现代化。但随着近代中国一个个现代化运动和现代化方案的失败,宣告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也深刻证明中国无法通过资本主义走上现代化之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得人类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而资本逻辑主导下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无力应对百年变局下人类现代化发展的诸多难题,人类发展进步需要并呼唤着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由此“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③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破解人类现代化发展困局提供了密钥。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勇担时代责任,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发展困局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首先,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破解世界经济困局。其次,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出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共商共建共享破解全球治理困局。再次,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人类安全困局。最后,坚持互尊互信、对话协商的国际交往原则,坚持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正确义利观,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以求同存异破解国际交往困局。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解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中国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集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之问,为破解“大而不强”的现实性难题提供了真实答案。

(一)中国现代化进入实现强起来的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化站到了实现强起来的历史起点之上。近代以来,为了实现现代化,拯救民族危亡,一场场现代化运动接连上演,一个个现代化方案轮番出台,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密切结合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现代化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实现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推进拓展,中国不仅成功启动、推进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还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中国从落后时代、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巨大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这深刻表明中国已经真正发展起来了,中国现代化拥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大而不强”的现实性问题。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蕴含着某一时期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①韩庆祥:《中国道路及其本源意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123页。纵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历程,实现站起来,需要集中解决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问题;实现富起来,需要集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问题;实现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集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表明中国已经摆脱落后的社会生产,达到了更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成为“大国”,但我国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不够高,尚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而还未发展为“强国”。习近平强调,必须清醒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由此可见,“大而不强”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现实性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解题之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答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性目标和“大而不强”的现实性难题,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理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性质属性、根本特征、本质要求、实践方略等,为实现强起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就实践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聚焦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基于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事实,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全面协调推进,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站在新时代实现强起来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并勾画出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崭新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五年以来国家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我国发展的现实条件出发,提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这一战略安排,并详细规划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全新的战略要求。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崭新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三、新的赶考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应考”

经过百年奋斗,党顺利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集中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长期执政、怎样实现长期执政”的政党之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踏上新的赶考之路

中国共产党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率领中央进驻北平时提出“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赶考”,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指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5页。从“进京赶考”到“新的赶考之路”,党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成功应对“建国之考”“兴国之考”“富国之考”后,如今正面临着“强国之考”。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赶考”是围绕“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怎样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全面执政、怎样实现全面执政”等重大历史课题,那么新时代的“赶考”则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建设什么样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时代课题。

新的赶考之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是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肯定,也再次说明我们已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72页。,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也绝不会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就赶考任务而言,中国共产党要领导14亿人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规模之大意味着现代化难度之大、现代化任务之艰巨。就赶考环境而言,新的赶考之路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局”相汇,同时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交织影响,赶考环境异常复杂。就赶考主体而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仍然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③“四大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是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而这些考验和危险都是长期而尖锐的,“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难度丝毫不亚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进京赶考”,中国共产党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就要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应考之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化了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长期执政、怎样实现长期执政”的政党之问,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出新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使得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此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06页。,在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党克服风险挑战、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坚强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根本路径。中国共产党要答好时代出的新试题,向人民、向历史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必须走一条正确的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这深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走好新的赶考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的赶考之路在价值立场和奋斗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人民立场,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目标也指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于坚持推进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427页。。因此,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也要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圆满完成新的赶考任务。

猜你喜欢

困局中国式强国
中国式民主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出嫁女与入赘婿的角色“困局”
“学习强国”礼赞
中小银行外币清算困局与应对
秦晋争霸
Trouble I’m In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