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题育人的情境创设与价值实现

2023-01-04逄凌晖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马光贤山东省青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家国试题育人

逄凌晖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光贤 山东省青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中考历史试题既要发挥好评价的功能,更要充分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如何在中考历史试题创制中,从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入手,选择优秀的德育资源,增加德育情境类试题的设置,发挥中考试题的育人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价值?本文结合历史中考试题的创制过程,谈谈创设试题育人情境,实现试题育人价值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四史学习教育”为主旨,实现“四史”育人目标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最精彩的华章。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地把自己的志向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贯通起来,实现个人成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结合,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如中考历史试题:以某中学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基因”专题研学活动为情境,让考生阅读情境史料,层层进行德育。如试题(部分):

主题一:誓词里的革命初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入党誓词并不是建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上图是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

宣誓人:贺页朵,时间:1931 年1 月25 日

——据《红色档案》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贺页朵在什么“斗争环境”下加入中国共产党?(4 分)这反映了共产党人怎样的精神品质?(2 分)

试题以一幅“最早的入党誓词”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入党誓词,并结合1931年中国革命面临的险恶斗争环境,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体会共产党人的坚强和钢铁般的意志,进一步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认识共产党员对党忠贞不渝的坚定革命信念。

这类试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阅读试题情境开始,即感受到历史情境的育人作用,潜移默化培育家国情怀,实现了“四史”教育目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

二、以“关注时代发展”为主线,增强社会责任担当

时代是流动的,是进步的。新时代中学生的成长要关注时代发展主题。如当下新冠疫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在试题创制中,利用这一特殊时期的具体情境,围绕“中医药传承”“科技创新”“健康意识”“社会担当”等内容创设德育情境,可以更有效突出试题的育人功能,促进中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试题(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奋斗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美奋斗者”——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

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寒热诸疟的启迪下,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历经190 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据材料,屠呦呦取得的成就有何重大意义?(2 分)她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2 分)

试题围绕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创制德育情境,其中第(3)小题选取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事迹为试题德育情境,试题情境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成就、现代科技的创新、新时代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会在继承中创新。同时,试题情境与当前抗击新冠疫情相呼应,引导学生关注“大疫当前”之时,无数逆行的“勇士”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尽责、奉献、担当的风范,培养学生做一名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以“研读红色史料”为主题,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红色史料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见证,更是对中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最生动的读物。中国人向来重视家书家信,既传达亲情,又传递报国之志。“红色书信”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以“红色书信”设计试题德育情境,引导学生品读红色书信,让学生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段段波澜壮阔的真实历史,感受到革命者有血有肉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生活。如试题:诵读红色书信,传承红色力量,一封封书信穿越时空,传递着先辈们的执着追求和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2 茎粗 从玉米全生育期茎粗调查结果来看(表5),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茎粗有一定影响,且各处理茎粗在大喇叭口期达到峰值。其中,AO乡喜、埃尔夫2个处理植株茎粗值较大,复合酵素、PK及NK处理植株茎粗值较小。

材料一: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靡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1919 年5 月17 日清华学子闻一多给父母的家书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家书反映了闻一多怎样的家国情怀?(2 分)当时进步学生提出了什么主张?(4 分)

材料二:1937 年11 月,朱德的家信: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据《信·中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信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哪些优良传统?(4 分)朱德“转战华北”有什么重大意义?(4 分)

材料三:1950 年初,“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从现在起……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回去了。

——据《信·中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封书信的历史背景。(2 分)朱光亚在信中发出了什么倡议?(2 分)

试题选择了三位历史人物的书信,三封红色书信穿越时空,传递着先辈们的执着追求和家国情怀,以考查家国情怀为切入点,分别从不同角度设问,如闻一多先生的家书,是他在1919 年5 月17 日写给父母的,重在考查他个人的家国情怀——感恩、担当、爱国。朱德的家书是在1937 年11 月写的,从书信中可以感受到我军优良的传统。朱光亚的书信是在1950 年写给留美同学的公开信,通过分析历史背景和信中的倡议,让学生感悟朱光亚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培养课程核心素养

中华文化浩浩汤汤,汉字书法、唐诗宋词、元曲京剧……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如何为优秀传统文化拂去历史尘埃,让其更加鲜活起来,以合适的方式融入中考试题,实现更大的育人价值?如试题: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部分)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4 分)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略)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锈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略)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三颗璀璨明珠,它们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具有极佳的德育功能。以诗证史,是一种有效的史学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们借用唐诗、宋词、元曲的内容,以文学览胜的形式,创设试题德育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反映长安城市规模和特点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反映长安商业繁荣的“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反映科举制的“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反映民族交融的“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等等。让学生在优秀的诗文词句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诗词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政治、经济状况的一种历史描述,极具史料价值,学生在阅读诗词中,走进历史时空,感受历史,从中获得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进行历史实证的核心素养,通过了解历史内涵,形成自己对历史的阐释,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试题实现了评价功能,更获得了德育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课程核心素养。

一份好的中考历史试题,仅体现试题的评价功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科特有的德育功能与育人价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在历史教学与评价过程中,积极探索创设优秀的德育情境,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更是历史教学本身就应该实现的重大育人目标。

【注释】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2019 年11 月20 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1.html.

猜你喜欢

家国试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