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教学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置*

2023-01-04杜高飞广东省惠东县平山中学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设置深度历史

杜高飞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中学

自1976 年美国学者率先在教育学领域提出深度学习[1]的理念以来,深度教学理念也就纷至沓来,从表层学习到深层学习,从抽象学习到理性学习,必然要通过深度教学来实现,因此,深度学习离不开深度教学,深度教学又是落实和实践深度学习的手段,是深度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深度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观和学习观的深刻转变,强调通过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学生对知识的丰富性、深层性的理解和感悟,进而促进学生反思学习和批判性思维以及价值观的塑造。[2]深度教学的实现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也主要是靠教师不断设问解答来完成,因此,在众多教学方法中,问题的提出和完善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学生能否掌握、吸收、消化以及感悟知识的关键。

一、深度教学下,问题的设置和处理内容上要有“深度”

(1)遵循由浅至深的原则

——《申报》(新闻),1912 年10 月10 日,纪念会中之纪念品(从右到左文字内容为:英雄枯骨、烈士头颅、快枪炸弹、剪辫子、满官钻狗洞逃命、节妇缠足、风流督将与姨太太、民脂民膏、女子北伐队、吹牛皮议员)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实际教学,学生疑问越多,思想越活跃。因此教师通常采用预习课本——提出疑问——课堂处置的教学模式,此种方法对于迅速掌握学生的疑惑点行之有效,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但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且有价值的问题,不同的问题反映着学生程度的高低,因此教师在筛选和设置问题时一定要遵循由浅至深的原则,层层深入,切勿顾此失彼。

例如讲授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时,教师根据下面近代报刊史料(下图)提出设问:“你能从下面漫画中获得多少历史信息?又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第一问隶属浅层学习阶段,漫画前半段表述革命者浴血奋斗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积极意义),漫画的后半段表述中华民国建立后的社会现实状况(消极意义)。但第二问本质上属于深度学习,是学生结合整幅漫画并根据自己固有知识在一定的思维运作下得出具有指导性的历史结论,即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民众对共和政体的某种失望(共和政体的运行亟待磨合)。

(2)立足教学实际,切勿揠苗助长

“深度教学”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从浅层学习、浅层思维向深度学习、高阶思维转变,进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境界,丰富学生们学习层次的过程。回归实际教学,教师应以“度”为尺,结合班情、学情,设置符合班级情况的教学问题,不能为求“深”而“徒有其表”。不可好高骛远,故意设置一些疑难、怪难等超纲问题,揠苗助长,浇灭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正如田慧生先生所言:“深度学习‘深’在系统机构中,‘深’在教学规律中……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得‘深度加工’,而是要根据教学规律有节奏地展开。依据教学规律,才是真的‘深’。”[3]

(3)谨防教学模式化、机械化

高中历史教学暗含知识容量大,结构复杂,衔接性强等特点,教学模式的灵活多变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情随机应变。如果课堂遵循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提问——学生再回答的循环反复模式,长此以往,教学就会陷入机械化、模式化的境地,学生学习的活力和动力也就大打折扣。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多变地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问题的设置和处理上也要多样化、新颖化,使得学生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不至于出现疲惫感,让学生享受课堂、享受知识。

(4)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活动展开的标准和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4]。因此,深度教学下问题的设置和处理必须要有意识地贯彻和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批判性思维和必备技能,继而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如果抛开教学目标,仅仅完成知识的表层梳理和学习,没有引导学生提升到理性认识去深入理解和感悟历史,“水过地皮干”,即使再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也难免差强人意。再以辛亥革命的影响为例,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表1),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从浅层认识逐渐过渡到深度理解,锻炼了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能力。

表1

二、深度教学下,问题的设置和处理形式上要有深度

(1)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多维度挖掘和整理史料

丰富多元的史料既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全面展开,更有利于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历史。如果说“历史事实是构建历史大厦的砖块,将砖块建筑成历史大厦,离不开历史学家的设计”[9],那么,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解释砖块怎么变成了大厦,或者变成什么样的大厦就离不开教师的课堂建构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丰富多样的史料为基础进行问题的设置和处理,多方面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以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深层理解和探索。如教授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经济状况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当时的三幅图画史料,并试问学生图画反映了什么样的内涵?

图1 《大公报》,1948年3月8日,地方通信

图2 《申报》,1949年4月11日,跳得起劲

图3 《申报》,1949年4月7日,自由谈

学生通过上述图画史料的整合和分析,层层深入,得出南京国民政府后期通货膨胀严重,民生疾苦,民族资本主义受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而陷入绝境,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的历史结论。

(2)教学以启发性为导向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之旅,是需要建立在教师深度教导、引导的基础上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实际上充当了学生与知识的中间人角色。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理解和运用知识,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辩证看待问题。高中历史教学涉及学科范围广、内容大、跨度长等因素,因此课堂上问题的设置和导向更多体现启发性学习的特点,即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分析及提取史料,如何对历史学术思想进行批判的辨析。当然,课堂教学实现所有学生都能深度学习实属不易,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善后工作,做好“带着问题来,留下问题走”的“引路人”角色。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时,教师可以根据以下材料提出问题,逐步启发和引导学生从浅层认知到深度理解,明白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扭转贸易逆差的政治意图。

问题一: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英国是否已处于优势地位?

问题二: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否已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问题三: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否对外界市场的依赖性增大?

问题四: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能否体现出英国明显的政治意图?

(3)课堂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

深度学习不单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对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与碰撞随时上演,历史上的现象可以用现实的例子来加以解释和说明,同样,现实的现象也可以用历史上的事例作为借鉴和参考。深度教学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必然要理论联系实际,在问题的设置和处理上要契合生活实际,既可以由现实问题引导出历史疑问点,也可以由历史现象推演出现实的疑问点,如此,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既生动形象,又不乏实质韵味。

三、结语

深度教学是学生从表层学习向深层学习的重要途径,深度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和处理又是具体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和处理既要内容上有深度,形式上也要有深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和处理一定要以启发性为导向,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要结合班情、学情,不可好高骛远,着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学生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和必备技能。

【注释】

[1]深度学习是指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的本学科和跨学科知识,运用常规思维和非常规思维,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的认知策略。(朱开群:《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上海教育科研》2017 年第5 期,第50 页。)

[2]郭元祥:《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 年第3 期,第1 页。

[3]田慧生、刘月霞:《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年,第37 页。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年,第11 页。

[5]《东方杂志》,中国大事记,1912 年5 月1 日。

[6]《申报》(广告),共和利益,脑虚之苦状,补脑汁有改换满清时代头脑功用,1912 年3 月9 日。

[7]《申报》,接要闻·湖口强迫剪辫之命案,1912 年2 月3 日。

[8]《申报》,自由谈·滑稽诗并引,1912 年6 月22 日。

[9] 张耕华:《历史学的真相》,北京:东方出版社,2020 年,第180 页。

[10]《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贸易论,1839 年5 月。

猜你喜欢

设置深度历史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