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3-01-04李大勇

上海蔬菜 2022年2期
关键词:溃疡病细菌性病菌

李大勇

(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农技站,山东 肥城 271604)

番茄又称西红柿,为茄科番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蔬两用,营养丰富,在我国广泛种植。近年来,番茄的加工产品番茄酱、番茄红素、番茄干、番茄粉等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提高了番茄的附加值。种植番茄不仅可丰富市民的“菜篮子”,还给种植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番茄产量的增加,重茬栽培及田间管理不当等导致番茄病虫害发生频繁,严重影响了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细菌性溃疡病为番茄主要病害之一,番茄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均可发病,一旦发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可减产80%以上(保护地栽培)。现将设施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发病症状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从苗期到成株期、坐果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始于叶缘,叶片自下向上逐渐萎蔫,有的病苗在下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状病斑,导致幼苗卷缩、矮化或死亡。横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为棕色,髓部出现空心。成株期染病后,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凋萎、卷缩、下垂,植株常表现为一侧小叶萎缩,其余部分正常生长;发病后期,叶片变黄至青褐色,皱缩干枯,似干旱缺水枯死状,但不脱落;随着病情加重,茎秆溃烂,产生灰白色至灰棕色带状斑点,髓部变褐,茎内形成长短不一的空腔,导致茎秆开裂或弯曲,茎下部表面生出许多疣或不定根,横切叶柄、果柄和茎秆,可见中间呈褐色腐烂状。多雨或环境潮湿时,白色菌脓从患病的茎或叶柄溢出或附着在茎或叶柄上,最终导致整株死亡。果实受害后,幼果空洞或变形,果实生长停滞、成熟度差、呈凹陷状,种子不成熟、小、呈黑色,果面病斑圆形、中心棕色、外缘白色,有时隆起,单个病斑较多,且大小相同,病情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导致果面非常粗糙[1]。

2 发病规律

低温高湿环境易引发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在植株、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花柄染病后,病菌通过维管束进入果实胚,侵染种脐或种皮,使种子带菌。干燥种子上的病原菌可存活2 年以上,附着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的病原菌可存活2~3 年,次年成初侵染源,通过灌溉、整枝打杈、疏花疏果和中耕除草等传播,从植株的伤口及叶片、根系等气孔或幼果表面侵入危害。带病种子、幼苗和果实可远距离传播病菌,在感病田使用过的脚手架和盛装病果的器具等也能携带病菌[2]。

3 发病条件

病原菌生长温度1~28 ℃[3],空气温度25~30 ℃、相对湿度80%以上时植株易发病,一般春季发病重。结露时间长是发病的重要诱因,在配备喷灌设施的大棚栽培或露地栽培果实易发病;番茄生长期内,连阴雨、时雨时晴、暴风多雨的天气易发病,且病株率和病果率高;中性土壤、植株伤口多、连茬种植易发病;发病后偏施氮肥、大水漫灌,病害蔓延迅速;番茄生长期长,整枝打杈操作频繁,病菌易通过伤口侵入植株。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

4.1.1 种子和苗床消毒

对种子和种苗进行严格检疫,从源头上杜绝病菌进田。播种前,种子用冷水浸泡10 min,再用55 ℃温水浸泡30 min,其间不断搅拌并随时加热水保持水温,将种子捞出放入冷水于室温条件下浸泡4~5 h(或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 min),捞出洗净后即可催芽。完全干燥的种子可在70 ℃培养箱中消毒72 h[4]。用40%福尔马林30 mL 加水3~4 L 或用70%二磺酸可溶性粉剂200倍液喷洒床土,随后床面覆盖塑料薄膜,5 d后揭除薄膜,耙松床土使药味充分散发,15 d 后播种。育苗场所和育苗设施均可用40%福尔马林50 倍液消毒,充分晾晒后方可使用。

4.1.2 清洁田园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和周围土壤用生石灰消毒,也可浇灌链霉素溶液(浓度为1 g链霉素兑水15 kg)阻止病菌传播。采收结束后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焚烧或深埋。

4.1.3 肥水管理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促进根系发育;番茄开花坐果期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避免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管灌设施补水,以利提高土温、降低空气湿度;选晴天浇水,密闭风口,提高棚温,加速土壤水分蒸发,然后逐渐打开放风口,降低棚内湿度[4]。

4.1.4 其他措施

采用塑料营养钵育苗,以减少伤根,有条件的可用野生番茄作砧木进行嫁接;地膜覆盖栽培,与大蒜、葱、韭菜等非茄科植物轮作2 年以上,有效降低田间病原菌数量,控制病害发生;及时清除棚内杂草,加强通风透光;选晴天和高温天气整枝打杈后随即喷药,防止病菌从伤口侵染植株,避免在阴天和早晨叶片有露珠时进行农事操作。

4.2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 200 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2 800 倍液、20%喹菌酮水剂1 000 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 800 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9%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 500倍液、50%氯澳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600 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500 倍液、77%氢氧化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5~7 d喷1次,连续用药3~4次[5]。

猜你喜欢

溃疡病细菌性病菌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澳大利亚:拟利用狗检测柑桔溃疡病
四川认定两个抗溃疡病猕猴桃新品种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