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合北方秋季种植的高品质青花菜新品种
——碧绿258*

2023-01-04丁云花

上海蔬菜 2022年2期
关键词:青花菜根肿病花球

魏 蕾 丁云花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 海淀 100097)

青花菜(Broccli)又名西兰花、绿菜花,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1],原产于意大利,于19世纪中期传入我国。青花菜以绿色花球供食用,营养丰富,含有特殊的抗癌防癌活性成分——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RAA),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我国北方青花菜主产区河北、河南、甘肃、山东等省已实现了周年生产[2]。但我国青花菜种质资源较少(全国现有青花菜种质资源约120 份)[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更少,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短缺。为了满足消费市场对高品质青花菜的需求,增强我国青花菜种业的自主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开展青花菜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并以不育率和不育度均为100%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01 为母本、以日本引进的遗传稳定的自交系202 为父本,自主育成了具有优良性状的青花菜新品种——碧绿258。经多年品比试验及生产试验,碧绿258青花菜的产量表现与耐寒优秀相当,较优秀增产10.35%~13.89%,且抗病毒病(TuMV)、黑腐病及根肿病,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及钾、镁、磷、铜、铁、锰、锌等中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优秀和耐寒优秀,适合北方地区露地栽培。现将碧绿258青花菜的特征特性及秋季露地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碧绿258 青花菜属中熟品种,株型直立,生长势强,株高75 cm 左右,开展度约70 cm;叶片约有14 片、蜡粉较多,叶缘波浪形;花球紧实,花蕾细小、绿色,低温条件下不易变紫,单球质量约0.5 kg;定植至收获需85 d 左右,每667 m2产量约1 300 kg;品质好,维生素C 含量1.061 g/kg(FW),蛋白质含量3.32%,且富含矿物营养;抗病毒病和黑腐病(与优秀、耐寒优秀青花菜相当),抗根肿病(病情指数较京研60 青花菜低52.8%),适合北方秋季种植。

2 秋季露地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育苗

青花菜喜肥耐肥,根系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宜选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排灌便利的地块种植。培育壮苗是青花菜获得高产的基础,华北地区一般于7月上中旬播种。7月上中旬正值高温多雨,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667 m2用种50 g左右。建议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或选露地无病田块作苗床。

2.1.1 基质育苗

采用72 孔或128 孔穴盘育苗,每穴播1 粒种子。可用泥炭土、蛭石、炉渣,或草炭、珍珠岩、蛭石配制基质,要求基质孔隙度60%、pH值6~7,也可直接购买商品育苗基质。

2.1.2 露地育苗

选用地势高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的无病田块作苗床,床土需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消毒。播种后覆盖20目(孔径0.85 mm)防虫网,3~4 d齐苗后揭除遮阳网,出苗1周、子叶展开后间苗1次,间苗后及时覆土。

2.2 定植

定植前15 d,结合深翻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每hm2施腐熟农家肥15 000 kg、三元复合肥(15-15-15)450 kg。7月下旬8月上旬定植,定植株行距为50 cm×50 cm。

2.3 水肥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视土壤干湿情况约7 d 后浇缓苗水,之后适当中耕蹲苗,促进根系发育。蹲苗结束后随水追肥(水要浇透),每hm2施尿素150 kg或硫酸铵225 kg;植株封行时和现球后,每hm2分别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75 kg。

2.4 病虫害防治

碧绿258 青花菜抗病性较强,一般在做好种子消毒、基质消毒等预防措施后,正常的田间管理即可。碧绿258 青花菜的虫害主要为菜青虫,可选用15%茚虫威悬浮剂3 500~4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悬浮剂3 000~4 000 倍液、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3 000 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7~10 d 喷1 次,共防治 1~2 次。栽培地如发生过根肿病,建议定植当日及之后10~15 d 分别用50%氟啶胺悬浮剂灌根,共灌2~3 次,可有效预防碧绿258青花菜根肿病的发生。

2.5 及时采收

当花球横径长至12 cm 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连同花球下面的茎及几片内侧小叶子一同割下,以防花球被磕碰损伤。

猜你喜欢

青花菜根肿病花球
“十三五”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蔬菜连茬种植谨防根肿病
新型水溶肥健力素在青花菜上的应用肥效试验
高湿贮藏对青花菜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油菜苗期根肿病防控技术
云南临沧积极引进抗根肿病油菜品种
蔗糖在延缓青花菜黄化过程中维持其能量和抗氧化力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Study on Pathogenicity Difference of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pH Conditions
七彩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