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项目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2023-01-03周云龙马小雅赵中华赵红霞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6期
关键词:主体工程项目区水土保持

周云龙,马小雅,赵中华,赵红霞

(1.河南省河川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水建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450003;3.新蔡县班台分洪闸工程维护中心,河南 新蔡 463500;4.新蔡县汝河工程维护中心,河南 新蔡 463500)

1 工程选址的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项目建设区位于新密市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其中尖山输电线路综合试验基地监测站位于新密市尖山乡沙古堆行政村李家庄村西侧约250 m处的丘陵台地上,占地类型主要为草地和荒地;输变电试验高压工区位于新密市米村镇慎窑村,占地类型绝大部分为耕地,地势较平坦。项目区不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告的泥石流易发区及崩塌滑坡危险区,并且区域内没有国家布置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重点试验区以及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点,选址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中的选址规定。

2 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

项目建设区两站区正在施工,其中部分工程已完工,项目总占地面积4.51 hm2,其中绝大部分为永久占地。项目区占地类型主要为梯田、旱平地及荒地,面积分别为2.52 hm2、1.60 hm2、0.35 hm2,其他占地0.04 hm2。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了原有土地的利用类型,破坏原有植被、地表微地貌和土体结构,形成大量结构松散、裸露、抗蚀抗冲能力弱的新土和弃渣,可能导致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因此,在下阶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及时清理弃土弃渣,进一步完善临时拦挡、排水等工作,将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虽然工程建设过程中局部会产生水土流失,但在建设完成,硬化、绿化之后,水土流失将得到控制。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项目工程占地范围是比较合理的。

3 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

根据前面章节土石方调配情况:项目工程建设期总挖方量1 937 m3,总填方量5 306 m3,弃方231 m3。填方大于挖方,主要缺口部分为站区场地垫高,需外购大量土方,由于工程外借土方较大,可能造成其他区域地表扰动及土壤资源损失,下一步,主体工程应在保证站区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工程设计,尽量降低设计标高,从而减少外借土方量,最大限度地保护有限的土壤资源。

4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与评价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土石开挖使原地貌受破坏,表层土裸露,抗蚀能力减弱,失去原有的防冲、固土能力,使其自然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形成裸露迹地,水土保持功能减弱。由于工程的施工将会产生一定量的弃土弃渣,这些弃渣结构松散,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松散物质源,在弃渣堆置过程中应及时清理弃土弃渣,做好拦挡,防止弃渣流入山沟。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尽可能减少人为水土流失。但主体工程地面工程建设提出了土石方调配上尽量减少场地开挖,充分利用开挖土石量来回填,不再新建砂石料场、建设工期短等,对有效减少弃土弃渣量、避免或减少高挖高填区域,对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施工中,业主也采取了一些工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表扰动面积和对周边的危害,但从工程施工进度来看,由于后期工程施工将跨过一个完整的雨季,场地施工在没有避开雨季的情况下,植被破坏后的裸露表土容易受到雨滴溅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水土保持工作,容易造成严重的工程水土流失,因此施工过程中加强临时防护,尽量避免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

5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分析与评价

5.1 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原则

①主导功能原则: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的工程,其设计、工程量、投资应纳入水土保持设计中;以主体工程设计为主、同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其设计、工程量、投资不纳入水土保持投资,仅对其进行水土保持分析和评价。②责任分区原则:对建设过程中的临时征地、临时占地,因施工结束后将归还当地群众或政府,基于水土保持工作具有公益性质的特点,需要将此范围的各项防护措施作为水土保持工程,计入水土保持设计。③试验排除原则:对主体设计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结合较紧密的工程,可按破坏性试验原则进行排除,假定没有这些工程,在没有受到土壤侵蚀外营力的同时,主体工程设计功能仍旧可以发挥作用的,此类工程即可看作以防止土壤侵蚀为主要目标,应算作水土保持工程,计入水土保持设计。

根据本工程实际,将两试验站区内的围墙、道路、地面硬化、场地铺砌、基础挡墙等具有一定水土流失防治功能的措施不纳入水土保持工程,而将各场区的截排水工程、绿化措施等纳入本方案。

5.2 输电线路综合试验基地区

5.2.1 截排水工程

场区位于山区山坡顶部,自然标高近800 m,占地面积较小,布局紧凑,区内地势落差较大,易于排洪,项目区地不受洪涝威胁。场区排水主要排除场地雨水,主体设计中将站内雨水通过进站道路渠形式,最终外派至风景区道路排水边沟,方案设计合理可行,但缺乏具体布置,站区内采用平坡散流的方式排除雨水也不符合有关要求,易对下游坡面形成集中径流侵蚀,对此方案将予以重新设计。

5.2.2 植物防护工程

工程位于山坡顶部,主体设计中,站址处设计绿化面积360 m2,满足了项目美观、防噪等要求。但没有定量和具体设计;试验线路塔基工程及站外道路工程虽然工程量小,工期较短,但由于本工程的特殊性,项目区施工地点均表现为土层薄、立地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水力、风力甚至融冰等多方面作用力的侵蚀,强化该区的绿化措施及后期迹地整治,增加植被覆盖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对此,方案将对其作为新增措施加以设计。

5.2.3 临时防护措施

项目区占地面积、扰动范围、土石方工程量等相对较小,呈现点小而散的特点。由于项目的特殊性,站址处、试验线路塔杆处均位于山坡顶部及风口处,易受多种营力侵蚀,如在工程施工中不加强临时防护措施,将对周边及下游造成较大危害,但主体工程中未布置措施予以防护。

6 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施工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是改变地表形态和土壤结构、破坏植被、排放弃土弃渣比较集中的时期,该阶段内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体开挖,破坏了土壤原有结构,导致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劣,土粒间的黏着力变小、抗蚀抗冲能力减弱,造成水土流失;场地平整破坏地表植被,形成裸露表土,在雨滴溅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造成水土流失;由于场地垫高平整,破坏了原有微地形地貌,形成坡面产流汇流,使坡面漫流集中,增大了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力,从而加剧水土流失;由于建设初期产生大量弃渣,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其施工进度,整跨一个汛期,因此在项目建设期,因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6.2 试运行期

在项目试运行期间,由于地面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已经结束,经过抚育管理,地面植被逐渐恢复,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趋于稳定,主体工程设计的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建成,但空闲地和未治理的区域在初期植被覆盖率低,对于降雨雨滴的拦截缓冲能力有限,在地表形成溅蚀;虽然水土流失强度没有建设期大,但自然恢复期时间较长,水土流失总量也较大。因此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危害。

7 结论性意见及建议

7.1 总体评价结论

主体工程设计中体现了少占压良田好地,尽最大可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思想。对各区域从维护工程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部分防护措施,减轻了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保护项目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出于对工程建筑安全与施工安全的考虑,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情况,大部分场区依照相关的设计规范,既保证了生产设施的安全要求,又基本能够满足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要求。

7.2 主体工程设计需要完善的问题

项目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基本满足了场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防治要求,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①各场地排水设施:主体设计方案对各场地内部的排水工程作了详细设计,但缺乏外部排水设计,输电线路综合试验基地区排水设计不合理,需进行详细补充完善及改正,并列出工程量和投资。②各场地绿化工程:主体设计方案对场地的绿化工程作了定性分析和描述,没有进行量化和典型设计,需进行详细补充完善,并列出工程量和投资。③各场地临时防护工程:主体设计方案中对工程施工的临时防护措施没有进行设计,需进行补充设计。

7.3 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

主体工程设计的各项措施基本能够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对项目建设区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主体设计的防护功能和体系不尽完善和细化,还应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设计。

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避开大雨、大风的时间进行施工。在主体工程设计中,也缺少必要的临时挡护措施。应对施工场地临时堆土进行统一规划,防止该区域产生水土流失。

植物措施是防治污染,保护、改善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施工结束后能够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应尽可能全部恢复植被。①从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占地性质、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生产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等评价分析,工程选址不在国家划定的相关敏感区范围内,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工程选址的基本要求。②从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考虑了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本方案认为该措施基本能够满足防治水土流失的要求,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本方案从综合防治水土流失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中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施工临时措施做进一步完善、细化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8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该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在综合分析评价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对各区的预防保护,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该项目工程施工中对各区域设计了防护措施,减轻了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保护项目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能最大限度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猜你喜欢

主体工程项目区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营房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