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分析

2023-01-03王建宏邓婕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6期
关键词:林草流域生态

王建宏,邓婕

(林州市水利局,河南 林州 456550)

0 引言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逐步实施,提高小流域生活环境质量建设也更为突出,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变革,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便应运而生,分析研究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便成为关注的焦点。结合生态建设实践案例,深入探讨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基本内容显得尤为必要。

1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基本认识

1.1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基本内涵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水土资源保护为核心,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工程、林草和耕作三大措施综合治理,筑牢生态修复、治理和保护防线,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流域内资源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土资源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河(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状态,环境可承载人们对流域的有限干扰,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绿色产业协调发展。

1.2 亟待解决问题

在高效准确科学监测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的基础上,研究与探索未来促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其可行路径。

2 小流域传统治理模式与生态清洁治理模式对比

2.1 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主要应用于20 世纪50 年代到90 年代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早期阶段,实施山林水路田综合治理,因害设防建设生态防护型小流域,因地制宜培育水保林,进一步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历时较长才能恢复或依靠自然恢复植被很难、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人口密度大的山地丘陵区是该模式主要应用范围。

2.2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以土壤侵蚀模数为监测指标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点、面源污染治理达到目标要求,点源污染: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酒店、饭店和农家乐等地点产生的污水进行监测与处理;面源污染:化肥施用强度,农地、果园等施用农药的种类、强度和方法等。河流健康状况:沟道横向拦挡建筑物密度,河岸带植被覆盖率,生物天然性指标等。

2.3 二者对比分析

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主要体现出生态防护型治理特征,是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所有新型模式的共同基础,重点突出表现在流域中游区水保工程、林草和耕作措施的综合配置,沟坡兼治,人工抚育水保林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技术路线重点突出生态公益服务,兼顾经济社会效益,治理成果追求生态基础支撑和保障,突出水土保持,兼顾生态环境改善,是降低小流域山洪灾害损失的早期主要治理模式。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当前阶段广泛推广的新模式,现阶段仍然要保护好水土流失治理和林草植被整治成果;在生态稳固基础上,统筹小流域上中下游各区段特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上游区重点抚育水源涵养林,中游区注重综合治理,下游区突出宜水发展。其目标更加切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统筹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协调发展。其治理成果发挥着实现绿色崛起、生态立身目标的功能,能加速形成生态文明、水土保持的新格局,顺应新时代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3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实践案例分析

3.1 生态清洁小流域基本概况

3.1.1 自然社会状况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践案例位于有“全国特色小镇”美誉的某境内,总面积57.64 km2,水土流失面积19.94 km2。小流域辖区3个行政村,总人口2 358人,有国家5A级景区,距县城66 km。

小流域资源丰富,物产丰饶。乡镇企业以建材、建筑、运输、木材加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珍稀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金钱豹、大鲵、梅花鹿、猫头鹰、香獐等。盛产木耳、猴头、鹿茸、蘑菇、猕猴桃等土特产。矿产品有金、铁、钼、铜、莹石等,其中铁矿储量最大;食用菌主要有香菇、木耳、鹿茸、竹笋菌等;林果产品主要有野生猕猴桃、核桃、无核桃、板栗等;中药材主要有山芋肉、天麻、杜仲、柴胡、连翘、五味子等600多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人们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山茱萸生产加工和“农家乐”等产业,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4年后,人均收入1.60万元。

3.1.2 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

小流域经过4年来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控制,轻度以下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均处于1 500 t/(km2·a)以下。

小流域内地形、气候、地质、土壤和植被等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突出表现为地面坡度大,暴雨强度高,土壤结构松散,易于产生水土流失;近年来流域内开矿、修路、挖渠和建房等生产建设活动,也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尤其是栾西高速和G345国道两项目,施工战线长、扰动范围广和弃渣量大等主导因素更是加剧了小流域水土流失。

3.2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

3.2.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水土保持与防洪、水资源保护、山洪灾害防治的关系,坚持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主线,以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生态环境综合保护能力和流域综合管理能力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防治,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好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一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及全面规划;二要因地制宜、科学配置;三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四要政策引导、公众参与。

3.2.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筑牢小流域生态保护基础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主要包括工程、林草措施和封禁治理3部分。①工程措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土石方工程包括拦砂坝9 座、护地堰3.61 km、排(截)水沟1.07 km、沟河疏浚0.85 km、谷坊9座、生产道路0.20 km、蓄水池5座、沉砂池5座。②林草措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林草工程包括岸滩绿化9.60 km、农村人居环境绿化1.30 hm2、核桃栽植园10.67 hm2、疏林补植68.62万株。经过治理,小流域内林草覆盖率提高到85%以上,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5%以上。③封禁治理:封禁抚育自然林草坡生态修复达1 983.69 hm2、标志牌5个、网围栏0.50 km。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投资总计1 028.08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94 km2。

3.2.3 点、面源污染得到综合整治

3.2.3.1 点源污染治理

居民开办农家宾馆成为主要经济来源,村庄的整洁及点源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村内生活垃圾由专人收集后运输到镇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造固液分离池、氧化池、一级湿地池和二级湿地池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无动力“固液分离、水质净化、水质稳定”三段法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将废水中的细菌、有机物、氮、氨等大部分由厌氧菌分解,小流域出口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8%以上。

3.2.3.2 面源污染治理

从减少化肥使用、畜禽养殖厂拆除、农业废弃物利用、生活垃圾集中清运等方面探索面源污染治理方法。化肥施用量从60 t/hm2减少到13.32 t/hm2,从单一氮肥向氮、磷、钾肥转变,施肥深度从表层施肥向深耕施肥转变,切实减少化肥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拆除水源涵养区全部养殖场,彻底消灭畜禽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

3.2.4 河道生态健康状况

小流域河道以防洪为主,兼顾景观、亲水、生态等功能,对河道建筑垃圾、乱石杂草进行清理,同时通过构筑一系列溢流堰调节水位,分段蓄水,抬高上游水位,使坝上游壅水,河水充盈,形成一道观赏性的跌水小瀑布,将水流形态之美尽情展现。抬高上游水位也有利于鱼类栖息,有利于水生物生长,并可供人们休闲观赏。工程总投资2 985.67万元,综合整治河道长1 093 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1 093 m,两岸新建浆砌石挡墙1 521 m,右岸现状挡墙加固250 m,新建景观溢流堰8座,新建排水涵3座,新建提水泵站1处,新修人行步道及绿化带工程439 m,右岸道路新修景观长廊1处,新修景观汀步6处,新建踏步6处,安装石材栏杆524 m。

3.2.5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95%以上,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95%以上,坡耕地得到全面治理,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以下。流域内村庄垃圾处理率95%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88%以上,出境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均收入稳定增加。

3.3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实践特色

4 年来,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利用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对小流域从“绿化、美化、亮化”等方位经过全面建设,基本展现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实践特色。

综观案例实践表明,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特色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优等,公益性生态基础稳固;②水土资源配置合理、保护有效、开发利用节能高效;③河(沟)道行进基本保持自然状态;④小流域生态涵养水量充沛、水质优良;⑤人居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⑥人均收入稳定增长。

4 结语

①经对比分析,梳理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理念,概念原理及技术路线。②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山林水田湖草统一规划为遵循。③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了流域内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群众对于水土保持的认识,激发了群众自觉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热情。④实践案例实施部门联动整合项目资金,水利部门做好坡耕地治理、水利设施配套,林业部门做好苗木配套,农综开发做好田间水系配套,交通部门做好道路桥梁修建等,真正形成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投入水保工作的新格局。⑤力争在县域内打造出更多更好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保护这一方碧水蓝天砥砺奋进。

猜你喜欢

林草流域生态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生态养生”娱晚年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