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古文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管见与实践

2023-01-02周祖亮李晓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古文教学模式课程

周祖亮,李晓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融合文理与医理知识,以古代医药文献与语言文化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目前国内中医药大学医古文课堂普遍还遵循以教师讲授、线下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在各校近年大幅缩减医古文教学时数的大趋势下,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很难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任务。作为一门以古代汉语知识、医学文选阅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课程,医古文的线下教学已有成熟的模式与传统。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以“线下一流课程”形式成功入选[1]。但是医古文传统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利用不够,与现代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状不相适应。2018年,针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教育部提出“新医科”建设规划,旨在培养未来卓越医学人才。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医基础课程需要适应新形势,形成新的教改成果,因此积极探索医古文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推动医古文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互联网在线教学和课堂面授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两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融合,可以把学习者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医古文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已具备充分的实践条件。本文拟在近年医古文教学界对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的基础上,以混合式教学为切入点,提出改革设想,并联系教学实践,探讨医古文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相关问题。

1 医古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状分析

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医古文课程在教材编著、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方面呈现多元化趋势,并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虽然大多数医古文教师基于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考虑,一直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将医古文课程与最新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网络资源很好地联系起来,但是部分医古文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在医古文课堂应用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

1.1 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较,网络资源具有使用方便、检索快捷、可视性强等优势。随着网络资源的日渐丰富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已经成为人们查检资料的重要手段。医古文任课教师积极借助网络资源,辅助医古文课堂教学,探讨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李计筹[2]指出医古文的古代语文工具书传统教学存在资源偏少、无实践场地、教学时数有限等问题,列举工具书网络资源,提出教学改革方向。尚冰等[3]从创新医古文传统教学模式角度出发,提出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建立课程教学与考试、古代医学文献阅读、工具书查检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进行医古文网络化阅读教学。面对日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最新的医古文教材编写工作也顺势而为,把相关内容列入教材当中。王兴伊等[4]主编的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医古文》在“基础知识”部分专门设立“工具书与网络资源”章节,全面介绍与汉语言文字、医学典籍、医古文精品课程与博客相关的专题网站等网络信息。

1.2 教学形式的更改 近年来,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为了适应新形势,医古文教师积极借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医古文课程改革、课件制作与教学实践,取得一定成效。这方面的教改成果主要有:何佩珩、王姝琛等[5-6]借鉴慕课、微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对医古文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单元化与聚合化处理,以完善医古文精品课网络平台建设;周路红、马莲等[7-8]将医古文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微课,进行设计与应用,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李晓梅等[9]运用翻转课堂进行医古文文选阅读教学改革实验,成效比较明显;王蓓等[10]探讨在医古文教学中综合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建设研究性课堂,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李淑燕[11]进行医古文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实践,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另外,一些中医药院校医古文教学团队与线上课程平台合作,录制与发布医古文网络课程,为医古文远程教学和在线学习提供课程资源。例如近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与智慧树合作、河南中医药大学与中国大学慕课合作,制作和发布医古文网络课程。

虽然医古文教学界已经对现代信息技术有较多关注与应用实践,但是总的来说国内中医药院校目前关于医古文课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创建医古文网络课程、进行教改实践的学校数量也相对较少,医古文教师对于课程教学改革的参与度不广。笔者认为,在不脱离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对中医学基础课程要敢于改革,善于创新。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古文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就是新时代的教学创新。

近10 年来,慕课(MOOC)、翻转课堂、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等已成为我国大学课堂中的常见教学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互补,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因此“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应当是“互联网+”时代较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医古文作为中医学专业的传统基础课程,在“互联网+”环境下,完全有必要跟随时代发展步伐,构建本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线上学习资源库,对医古文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以实现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提高医古文课程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2 医古文混合式教学改革设想

面对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根据目前医古文课程专业知识体系、教学改革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古文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出设想,做好教改规划。

医古文混合式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与课堂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线上课程平台,进行教学实践,打造出传统中医基础课程中的特色课程。要达到以上目标,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进行教改准备。

2.1 建构医古文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 医古文课程主要教授古代汉语知识与医学文选,内容相对古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本课程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网络学习为辅,对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不足,教学信息化手段相对落后。在此情境下,医古文的教学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工具与信息技术,改变医古文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让教师既关注“如何教”,更关注“如何促进学”。要结合医古文课程的古代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等知识体系和以往教学实践,在分析学生知识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教学评价等四个主要环节,建构“课前-课中-课后”的医古文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2.2 建立医文融合的网络学习资源库 对医古文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前提是需要建立完善的医文紧密融合网络学习资源库,形成智能化学习平台。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互动交流。医古文智能化学习平台中的资源配置,应充分考虑提高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能力的目标要求,能够为学生提供课内、课外学习全过程的支持。其中,本课程的资源类型应包括与古代汉语、医学文选知识相关的视频、音频、书籍、习题、课件,以及医古文精品课程链接等,让学生可以便捷地进入资源库学习。同时,医古文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资源库的各模块内容应用于课前预习导学、课内组织互动及课后复习拓展等不同的教学情境。

2.3 优化医古文线下课堂教学 医古文课堂是传授古代语言文字知识与古代医德思想的重要阵地。医古文线下课堂教学应以线上学习资源作为参照,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形成线上(网络)学习、线下(课堂)教学的知识互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医古文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递主要依赖于教师对语言文字、医学文选的逐一分析讲解,课堂互动形式单一,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感官疲劳,导致学习效率低。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医古文可以将“识字、解词、断句”等相对单一的教学环节移至线上,在线下课堂着重进行古代语言文化、医德思想的探析,组织学生开展“古代医学文选解析”“我来介绍中医药疑难字词”“我心中的古代医德思想”等形式多样的课堂互动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为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数据反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在医古文线下课堂中加强与补充相关知识。

2.4 改革医古文学习评价方式 医古文课程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是对古代语言文字知识的试卷考查,往往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仅凭一两次考试分数确定课程成绩。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医古文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提供的学习数据统计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控,跟踪学习记录,对学生进行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随机组织医古文知识小型专题测试,并即时公布成绩,让学生了解学习效果。同时,线下考试要以“贯通古今、古为今用”为原则,加大医古文阅读实践、知识运用考核的比重,切实提高学生的中医药古典医籍阅读能力。

在进行医古文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超星、尔雅、智慧树、雨课堂等专业平台,更好地进行教改工作。

3 医古文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2015年以来,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古文课程教学团队在混合式教学改革设想的基础上,针对医古文课程内容特点,制定详细教改方案,初步构建医古文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的本科生为对象,进行医古文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取得较好成效。

3.1 建设医古文网络课程与在线课堂 2015 年,我们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网络课程中心”建设医古文网络课程,设立“课程指导、教学录像、课件资料、思考训练、复习题库、互动栏目”等9个模块,其后不断添加课程资料,完善网络课程内容。目前医古文网络课程访问量已近16 万次,居于学校网络课程的前列,为医古文混合式教学实施提供了基础网络平台。自2018 年起,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技术支持下,课程团队进行医古文SPOC的建设,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3.2 建立较完善的医古文线上资源库 我们以医古文网络课程为基础,导入动画课件、微课视频、导学文案等内容,构建医古文线上学习资源库。几年来不断完善课程资源配置,又利用医古文国家精品课程、与医古文知识相关的专题网站等网络资源,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智能化学习平台。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感受良好医德医风,文选《大医精诚》章节的线上资源库就添加了入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钟南山、高耀洁、桂希恩、李春燕、华益慰、陈晓兰、王万青、吴孟超、胡佩兰、肖卿福、屠呦呦、梁益建、顾方舟、张定宇等14位医药工作者的颁奖辞,以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国家荣誉称号“人民英雄”被授予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医药工作者的相关视频资料。目前,医古文网络课程平台的自主学习资源数量总计达到208 个,包括微课视频、教学音频、课件资料、练习题库,形成了较完善的线上学习平台。

3.3 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客观学习评价 2018 年以来,笔者通过网络课程、“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医古文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包括在线学习任务布置、学习过程管理,并作出形成性评价。例如在“医案医话”章节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整个教学活动均在医古文SPOC 平台支持下进行,学生随机分为若干小组,在规定的课文范围内自主选择篇目,进行独立研读与合作探究,并以PPT 演讲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在独立研读、合作探究、成果汇报等阶段,各学习小组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较好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至2021 年底,共完成4 个完整教学周期的医古文混合式教学实践,累计参与学生超过2 000 人。在学习评价方面,形成性评价着重考查学生阅读中医药古籍的能力,终结性评价以考查医古文知识为主,形成了更客观、更具体的全过程评价方式。以2020级中医学专业为例,在医古文教学周期中设置了在线学习任务点48个,对应学习评价方案分别是:任务点完成率占50%(包括观看视频、收听音频、研读课件资料等),自主练习占15%,章节测验占10%,线上讨论占10%,专题阅读占15%。据学习平台统计,该专业各班在线学习总次数均超过1.2 万次,峰值超1.4 万次,任务点完成率超过90%,在线学习平均成绩超过92分,特别是在中医药古籍阅读理解方面成绩提高明显。

医古文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线上与线下、教与学充分结合的措施,使医古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客观评价了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通过2018—2020 年的医古文课程成绩比较,在实施医古文混合式教学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强化,课程成绩的优良率由31.2%逐渐提高到49.3%,这表明医古文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3.4 体会 在医古文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也曾面临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要求较高、工作量增加较大等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坚持先易后难、整体提高的原则,在教学团队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教学实践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近4 年来,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古文课程教学效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均有了较大提高。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发现医古文混合式教学改革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例如在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还不能有效监督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可能出现学生偏离学习对象的现象;学生在课程平台的学习提问,教师回复有时会延时,师生互动效率较低。对于此类问题,还需要通过提高教学信息技术等级、适当增加教师在线时间等措施加以解决,使医古文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相互融通,以达到两者完美结合之目的。

4 结 语

在新形势下进行医古文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医课程教学模式中找到平衡点,以充实医古文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打造智慧课堂,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突出中医传统教育特色。

医古文课程近年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传统中医基础课程在现代信息环境中有巨大教学改革空间,值得大力探索。作为新时代的医古文教师,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将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快地提升自身教学技能,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古文教学模式课程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