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胸腔镜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肺部小结节效果分析

2023-01-02钱雪鹏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铁岭11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胸腔镜结节肺部

钱雪鹏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 (辽宁 铁岭 112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不同胸腔镜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肺部小结节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4例肺部小结节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实验组实施不同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和VAS疼痛评分。结果:在手术完成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发生,但是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肺部小结节疾病治疗时,选择胸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病情。

肺部小结节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很多人在体检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现自己的肺部存在小结节,尤其是实性结节,随着直径的不断增大,超过2cm的结节是具有较高的恶变可能性的,这种现象其实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只是说这种结节的恶变可能性相较于其他的更小的结节来说更高,而并不是说这种结节就一定会变成肺癌。因此在体检或者是在其他的检查中,发现自己有肺部小结节时,首先需要引起重视,但也不需要过度惊慌,只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接受后续的检查,其实是可以保障自身健康的。即使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早期的恶性病变,但也无需过度担忧,这是由于在发病早期发现了这种恶性结节,及时开展治疗患者是能够痊愈的,有80%左右的早期恶性结节的发病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其中大约有80%左右的患者都是能够达到长期生存并且不再复发的。在现有临床研究中发现,肺部小结节确诊之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患者发病后,应该给予其科学的治疗[1]。手术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唯一方式,结合患者治疗需求,手术治疗能够切除肺部小结节,也可以了解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对改善患者病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而以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肺部小结节效果更是比较显著,因而能够满足患者手术治疗需求。本研究选取54例肺部小结节手术患者,研究不同胸腔镜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肺部小结节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54 例肺部小结节手术患者。实验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29~72岁,平均(46.741±4.35)岁。对照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26~75岁,平均(45.69±4.15)岁。患者基本资料录入本院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由医务人员作出记录并按照要求进行统计学处理,判断所有患者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后续的对照实验(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经临床诊断,符合肺部小结节诊断标准;②患者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按照要求签署同意书和知情书;③患者基本资料可接受调取。

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严重血液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②排除基本资料不满足本次实验要求患者;③排除无法进行后续随访调查或患者家属不同意本次试验开展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方法如下:在患者手术之前,对其进行插管麻醉指导,并且给予患者单肺通气处置。然后让患者侧卧,选择3个位置切口,从第7和第8肋间中线开刀,以撑开器支撑,检查肺部结节情况,判断肺部结节的良恶性[3]。待完成上述操作后,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止血、引流,随后进行术后缝合。

实验组患者采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如下:①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帮助患者认识手术方式,且提高患者心理耐受力,从而在后续手术治疗中,能够积极配合[4]。②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含术前患者的常规检查、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各种手术器材的准备等。③给予患者术前麻醉指导,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具体方法如下:丙泊酚0.5μg/kg做麻醉诱导,瑞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5]。待患者进入到麻醉状态后,对其进行2.5%的七氟醚泵入麻醉诱导,待患者完全麻醉后,对其实施手术切除治疗。④手术过程梳理,按照患者手术处置需求,借助胸腔镜探查,标记患者肺部小结节位置。在患者腋中线第3肋间和第4肋间做2.5cm切口,在腋后线第9肋间做2cm切口,将胸腔镜置入,进行胸内探查,了解患者肺部小结节情况。以记号笔做好标记,然后给予患者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术后以2-0带缝线固定缝合。⑤患者术后预后管理中,给予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控制,并给予患者抗生素用药指导,在术后1~7d内均要服用抗生素,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6]。⑥术后生活习惯干预,按照患者术后管理需求,将患者术后生活干预工作重视起来,细化患者术后生活习惯干预条例,尽量以卧床休息为主,降低术后活动半径,从而提升患者术后活动能力。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和VAS疼痛评分。①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肺部感染和肺水肿人数统计为主,其中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人数/n×100.00%。②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价,主要从术后日常生活、健康状况、总体精神及活动能力四方面指标进行比对,帮助患者制定完善的评比体系,从四个指标的各项数据记录着手,做好数据比对分析,求和均值化,以便于了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7-10]。③对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分析,以VAS视觉疼痛评分法为主,主要评估患者术后12h、24h、72h疼痛评分。判定标准为0分:没有疼痛;1~2分:疼痛感明显;3~4分:疼痛难忍;5分:疼痛剧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校验;计量资料用t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组肺部感染1例,肺水肿0例,并发症发生率3.70%,对照组肺部感染3例,肺水肿4例,并发症发生率25.93%。

2.2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评分为(96.32±3.32)分,健康状况评分为(96.34±2.52)分,总体精神评分为(94.12±3.63)分,活动能力评分为(94.16±3.33)分。对照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评分为(84.12±3.36)分,健康状况评分为(78.35±3.63)分,总体精神评分为(82.32±3.63)分,活动能力评分为(81.15±3.36)分。相比之下,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12h疼痛评分为(6.32±3.21)分,24h疼痛评分为(4.54±0.25)分,72h疼痛评分为(2.54±0.52)分,对照组患者术后12h疼痛评分为(6.05±0.24)分,24h疼痛评分为(5.96±0.36)分,72h疼痛评分为(3.96±0.25)分。相比之下,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肺部小结节并不是一种临床上的恶性疾病的病理表现,而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出现的一种生理或者病理性的变化,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通过体检发现自己存在肺部小结节的情况,则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了解患者的个体状况,并针对患者做出进一步的治疗优化,只有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和诊断方案明确患者的病情以后,才能够使后续的治疗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这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是极为重要的[8]。而对于影像学联合自身血清抗体考虑恶性的结节患者来说,如果患者具有良好的手术指征,则建议患者选择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使患者的恶性结节得到控制,而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临床上更加需要接受进一步的病情分析和诊断,排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后续治疗,而影像学无法定性的小结节,例如患者家族中有肿瘤史,或者患者患有过相关的肺部疾病,例如肺结核等,都需要医务人员引起高度重视,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与检查,保障患者机体功能能够恢复至正常状态。而如果患者病情依旧难以确认,建议为患者进行经皮肺穿刺或者支气管镜活检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如果患者不伴随相关的高危风险,则建议对患者进行胸部CT的应用,促使患者的身体各项功能得到有效改善[9,10]。传统手术在切除病变肺段以及清除病变组织时常存在肺段缺乏明显的解剖学间隙、界限不清晰等原因导致肺段剥离难度增大,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对患者肺部临近组织造成损伤,还可能对胸腔内其他脏器组织功能造成干扰,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胸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的一种,可直接在胸腔镜下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操作,通过胸腔镜能够将术野放大,可清晰的观察到微小病灶以及周围脏器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外界环境以及医疗器戒对患者脏器造成的干扰,可不用牵引肋骨而完成手术操作,同时运用胸腔镜能够对脏器彻底冲洗,可保持胸腔的清洁,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最大限度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掌握患者肺部的解剖结构,如肺部小结节的位置、数量、形态以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健康的肺组织,手术医生需熟练完成手术操作,护理人员快速传递手术器械,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关注手术进程,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本文研究显示,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有着明显的差异。总的来说,实验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要好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实施效果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可以满足患者对手术的治疗需求。首先,通过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后得出,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0%,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95%,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其次,通过对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得出,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组内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较高。最后,在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中得出,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患者术后疼痛感知降低,这也间接性说明实验组患者在胸腔镜下手术切除治疗中的优势要好于对照组患者,因而患者最终疼痛评分有了显著差异[11,12]。由此可见,在肺部小结节治疗中运用胸腔镜手术可增加术野清晰度,减轻患者手术造成的创伤,保护肺功能,手术治疗安全性较高,促进术后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在当前临床研究中发现,肺部小结节发病人数越来越多,所以对于该病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胸腔镜辅助下手术切除作为该病治疗方式,能够在患者手术中改善各项指标,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术后疼痛控制效果更显著。

猜你喜欢

胸腔镜结节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