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视域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

2022-12-31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程测量工科产教

郑 丽

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0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从教育改革的高度,把产教融合作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要求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教育部实施了“新工科十百万计划”,加快构建 10个新兴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00 门新课程,培训1万名新工科专业教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 以及《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合作委员会的通知》(皖教高〔2017〕1号),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

在新形势下开展新工科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最终目标。“工程测量”课程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数字化测图原理”“测量平差”等,在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当前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新形势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建设工程领域的基本测绘知识,还要熟练掌握与工程相关的测绘仪器使用能力。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新工科的价值理念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满足培养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加强产教融合是促进新工科院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开展“工程测量”课程改革顺应时代需求。

1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相关学者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展开了相关研究,梁月吉[1]构建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工程测量实验教学平台,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王绪旺[2]以工程案例为背景,模拟常见的工程测量任务,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实践教学。马洋洋等[3]结合工程测量专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当前教育模式和手段进行分析,开展了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刘莉淋[4]构建了“产教合一·赛训融合”的工程测量技能培养模式。孙博等[5]探讨了小组学习方式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由此可见,“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一些院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目前的研究成果处于仿真模拟阶段,尚未达到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的培养要求,因此作为应用型高校更要注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综合型人才培养。

宿州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培养人才的目标,侧重于知识应用和技术创新。宿州学院的“工程测量”实训课程面临“双师型”教师匮乏、现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专业教学中课程体系设置较为传统,与交叉专业融合不足,对地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还有待提高,与新工科建设需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 新工科视域下产教融合“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措施

2.1 以成果为导向,工程思维贯通教学全过程,科学设计实验项目

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工程测量”课程采用小组教学法,提前分发课程学习模块,学生根据课程学习模块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掌握测绘仪器使用方法,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验项目设置上可引入测绘工程一线的典型案例进行演练,将工程思维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注重仪器使用、测量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选取。传统“工程测量”实验课程设置依附于理论课体系,应根据测绘相关企业需求,以成果为导向,结合工程实际要求与测绘工程专业实际工作需求选取教学内容。

2.2 以学生为中心,贯彻课程思政,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注重课程实践项目设计。设计接近工程实际的实训项目,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如工程设计、施工、变形监测等各项测量工作所需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检验,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发展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实操技能,积累实际经验,满足测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以学生为中心,贯彻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如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例如,数字地形测绘职位对工程测量人员的要求有所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建立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深化思政教育。

构建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形式,即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操技能培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项目的设计与测设等工作,让学生成为工程项目实施的技术核心。同一个测量任务允许采用不同方案,以此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鼓励学生进行测量技术和方案的创新。

在实验课程考核时,注重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每个小组现场的操作规范程度、观测时间、观测成果质量等进行评分,注重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效果最优[6]的目的。借助网络在线教学平台,整合企业项目实训经验,打破时空限制,将一线工程案例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材料,便于学生灵活学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传统课堂由教室延伸到企业。

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为方便师生在线互动,教师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可开设相关实训方案探讨,将小组设计方案与企业实际应用测量方案进行动态对比,增强课堂趣味性、实用性,最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发展路径

3.1 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推进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将相关企业的优质产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合作共赢[7],派遣骨干教师进入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学习测绘新技术,了解新仪器,不断推进校内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促进专业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获得专业教学案例和实验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工程一线,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仪器操作环境,促使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

利用平台的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强化实操技能,构建新的思维模式和体系结构。以企业测绘相关工作为主线,推行“学校教师”与“职场师傅”双导师课堂,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建立理论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进行工程测量实训操作,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2 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寻求企业支撑引领,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新工科具有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系统性等特征,高校应认清形势,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技术,培育新工科人才所需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产教融合,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8]。通过“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新工科视域下加强产教融合,将课程从单一的知识讲解和技能培训转向企业支撑引领,以企业工程项目实际需求为实训项目的重要来源,依托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联合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学团队骨干教师一起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安排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掌握测绘先进仪器操作技能,以工程项目实际运行为出发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3.3 以赛促学,提高实践技能,为学科专业发展助力

围绕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倡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学科竞赛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建立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可积极成立AI专业创新团队,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测绘大赛,例如,南方测绘公司开展的仿真测量大赛,以比赛促进学生技能的精益求精,以团队形式参赛,提高团队协作技能,检验其所学基础知识,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同类高校之间的学科竞赛,便于加强与相关高校之间的互助、互学,了解当前同类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这对于制定学科整体发展规划有指导意义。

4 结语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内容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工程思维贯穿全过程,科学设计实训项目,贯彻课程思政,实现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

在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应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校企实训基地建设,同时注重以赛促学,提高实践技能,在新工科视域下,力争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思路和实践方法为同类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以期实现测绘工程专业由传统工科向新工科的转变。

猜你喜欢

工程测量工科产教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