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科研事业单位服务型管理

2022-12-31马辉发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服务型科研人员

马辉发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

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行部署。在此背景下,各机关事业单位也逐步推行管理改革,从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许多积极探索,努力建设本单位的服务型管理部门。管理要有服务意识,做服务型管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本文以笔者所在单位的管理模式为例,结合管理学知识,浅析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服务型管理。

1 管理的本质

1.1 什么是管理

古今中外,研究管理的著作很多。《管理学》中对于管理有明确的定义,即管理(management)是涉及协调和监管他人的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地完成[1]。对于管理的概念和定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很多人认为,管理就是管人理事,共同协调解决事情。管理者理解管理,往往侧重于“管”或“监督”,而忽视了管理必备的服务意识。

1.2 管理的服务内涵

管理,要有服务意识。无论如何诠释管理,作为管理者,首先一定要有服务意识。在我国很多政府机关的门口,都能看到“为人民服务”5个醒目的大字。之所以这样安排,其重要目的是提醒政府工作人员,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是对人民负责[2]。对比之下,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是为科研服务,管理工作的原则是对科研人员负责。为科研服务、保障科研人员正常顺利开展科研活动,是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根本。

1.3 管理的本质是服务

追根溯源,管理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生了分工协作,为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管理应运而生[3]。为实现管理目标,应集中组织成员的智慧,尽可能地反映组织成员的要求,才能激发组织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热情。这种特殊关系如何实现?就是服务。管理的本质是管理活动服务于被管理对象。管理者接受被管理者赋予的权力,为被管理者服务,才能实现单位利益的最大化,真正实现单位和个人共同发展。反之,管理者掌握着指挥他人行动的权力,却不为组织成员服务,高高在上,滥用权力,存在官僚主义作风,最终会造成管理活动本质的偏离[2]。

2 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特点

2.1 管理服务对象

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服务对象为科研人员和学生,他们有着沉稳、细致以及矢志不渝的科研精神。科研活动所要求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比较崇尚个性和自由。而管理工作是因科研活动和科研人员需要而衍生出的工作,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管理服务中去了解科研动态和实际需求,才能够因地制宜地指导管理工作。

2.2 管理部门定位

在政府机关,工作核心是行政,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起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的作用,是行政工作的直接推动者,有时甚至是领导者(如市、县党政机关的秘书长同时是市、县领导班子成员)或直接参与者。而在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核心是科研,管理部门虽然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但工作内容主要是围绕科研活动展开,每项管理工作都与科研活动密切相关,每个管理人员都是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科研服务。管理工作服务于科研,并不说管理工作依附于科研工作,而是强调两者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在管理工作中,每个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都有各自的管理职责与分工。摆正在服务科研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和依据。

树立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科研服务,为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保驾护航,这是管理部门正确的定位。

3 科研事业单位服务型管理对策

根据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特点,建设服务型管理部门、做服务型管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科研事业单位可对照以下4种管理对策,开展专题讲座、管理培训,强化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切实推动单位服务型管理的优化和改善。

3.1 责任上“压担子”,做好“加法”

压实责任部门的沟通配合责任,督办重要会议决议事项。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是压实责任,管理部门就是一个大型组织集体。管理职能部门既有明确的业务版块,也有不太具体的临时指派的工作。这个时候就需要部门间相互协同,靠前服务形成交叉,决不能观望退后一小步形成空隙。一件事情的解决,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只有分清责任并压实各自的责任,才不会出现多头领导、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压实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做领导的得力助手,个体管理者负起个体的管理责任。有责任感的人做事更热心,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事情,明确个体的管理责任是有利于个体发展的。作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要对领导交办的事项,即说即办,争取当日事当日毕,大事小事不拖拉。围绕部门或单位工作目标,做好职责范围的管理策划,做事不越位。要对下接“地气”,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将各项具体事务落实到位,必要时亲力亲为,做事不缺位。

3.2 思想上“换脑子”,做好“减法”

通过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切切实实为办事人员减负。以破“思想保守”之冰,突“服务不优”之围,对标上级要求、对照师生期盼,努力做到“零审批”“零证明”“零材料”“零跑路”。

科研管理需要有服务意识。科研人员十几年如一日地研究攻关,需要在工作之余缓解心理的压力,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管理活动的本质是有利于人的自由发展,当然就需要管理者有服务意识。如果管理活动的本质出现异化,管理者缺乏服务意识,官僚作风严重,对服务对象严格限制,科研人员就觉得不太自由,科研活动就无法得到好的开展。管理人员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看法,并及时向领导反馈,营造人性化的单位氛围[4]。

管理是利他行为。认识到管理是利他行为,也是服务意识的体现,这有助于提高管理部门的整体成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利他的管理哲学。所以,利他即利己,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帮助自己。

利他行为即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任何明显的益处,甚至牺牲自己部分利益的行为。思想上“换脑子”,想明白了,服务态度自然就好。有的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可能受到过伤害或欺骗,抑或本身就很自私,所以不愿意主动去帮助别人。我们不去帮助别人,别人怎么来帮助我们呢?“舍得”二字,就是先有“舍”才有“得”。

做人最不应该的是只为自己不为他人的自私行为。通过修身养性,每日三省吾身,提升自己的觉悟,从“自我”上升到“他我”,是人生成功的基础。我们帮助别人、帮助科研人员完成工作,主动做好服务,科研人员的研究得到很大进展,同时会促进单位的发展,最终每个人也会分享到发展成果。所以,摒弃自私自利的想法,做好“传帮带”服务。

3.3 服务上“补链子”,做好“乘法”

科研机构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因此科研人员大多不喜欢条条框框的束缚。在管理工作中,要以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为宗旨,简化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及时解决各类科研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简化审批流程,实现服务提质增效,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科研人员没想到的,我们帮他们想;科研人员不急的,我们比他们先急;科研人员期盼的,我们提前考虑解决。

倡导服务型管理。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没有科研人员争取经费,单位就没有足够的运行资金。我们在管理工作中应尽心尽力、满腔热情地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努力做到说话让人相信、办事让人放心、服务让人满意,赢得各方面的信任和支持。牢固树立“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别人一时难”的工作理念,坚决摒弃官僚习气,全心全意为科研服务。为科研工作服务的实质就是为科学家做好贴心服务,为他们的学生服务,让他们安心致研,保证各类管理资源最大化地发挥作用。

主动了解探索服务对象的需求,从外部因素推动管理改进。不能从正面了解的,可以从侧面、从科研活动中来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是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的。科学家通过发射激光束来观察激光的变化,从而达到探索太空物质构成的目的。同理,如果我们无法正面了解科研人员的需求,可通过他们的研究活动、生活习惯等来了解,主动改进管理方法,提高服务品质,最大化地提高管理效益。

3.4 作风上“动刀子”,做好“除法”

加强管理部门作风建设,树立高效服务的形象。凡事就怕“认真”,要在作风问题上敢于“动刀子”。祛除“庸懒散、慢乱浮”“等靠要、推躲拖”的沉疴顽疾;力戒形式主义,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文件和工作安排。在作风建设上“揭短”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事,是为了抓出整改的成效,增强师生对管理人员的信任,促进管理服务的向好转变[5]。

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加快作风转变。领导干部好的言行举止,可以影响自己的部门甚至单位。因此,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要善于发挥领导这个“龙头”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努力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典范,在作风建设上,形成群众看干部、研究室看管理部门的局面。

建立良好运作机制,加快作风转变。建立良好的作风导向、激励、监督、考核机制,为作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倡导良好工作作风,形成作风导向。对作风建设好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肯定表扬,扶正压邪。纪检部门经常开展督查,定期通报监督情况。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增强虚功实做的可操作性。

制定规章制度,加快作风转变。规章制度是管理部门的工作行为规范,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作风的转变。例如,群众反映的“四风”问题中的官僚主义,如果有相关制度进行约束,就能有效避免互相扯皮推诿、效率低下、不作为的现象。同时,采取相关措施推动规章制度的落实,不能制定完制度就束之高阁,指望管理人员自己去阅读也不太现实。通过定期的制度宣讲加深理解,通过适当的奖惩手段让大家敬畏制度、自觉遵守制度。

4 结语

管理,要有服务意识。然而,任何事情的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管理的服务意识也是要逐步培养的。在我国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形势下,建设服务型机关、服务型管理部门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管理人员唯有树立或践行服务意识,通过学习和培训,反思自身不足,总结实践过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自己,把管理服务工作放到单位发展的全局中去定位、去思考、去谋划,才能让科研人员安心致研,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服务型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