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发展中冬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2022-12-31

种子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种植者冬小麦植株

肖 坤

(拉萨市城关区农业农村局,西藏 拉萨 850014)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冬小麦的优化种植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使广大种植经营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加快乡村发展速度,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要想实现冬小麦增产增收,需要广大农业工作者不断学习、钻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优化种植技术,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冬小麦的技术优化

1.1 土壤处理

土壤是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基础。在播种前,需要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地、施基肥,保证土地活力,满足冬小麦生长所需的营养要求。整地可以使种植地的土壤松散,提升土地透气性,减少板结状况发生。尤其在高原等土质较硬的地区,需要加大整地强度,为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质环境,促进冬小麦生长[1]。

另外,翻耕土地容易影响种植地的墒情,因此需要适度地对土地进行作业。在整地前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整地方案,充分利用好现代化农业机械技术,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1.2 种子选择

在冬小麦种植准备期间,需要格外注意种子的品质问题。在选种前,应充分参考当地的气候、地质、光照等条件因素,选择适合种植的具体品种,要重视种子的种性。例如,在西藏高原,由于具有海拔高、日照长和降水量少等特点,需要选择品质好、早中熟、抗病强且抗旱的种子,实现冬小麦的高效生产。

为了尽可能提升冬小麦的经济效益,种植经营者所选择的种子需要充分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在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时,种植户在选种期间要寻找正规经销商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能仅凭广告选择种子。要保证购买的种子饱满粒匀,不能出现变质的情况。对于新品种,可以先选择小范围试种,在拥有相关种植经验并取得相应成效后再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农业经营者应充分考虑种子的节水节肥性,减少种植期间资源的浪费[2]。

1.3 播种

为了提高种子的生存能力,在冬小麦播种前需要对种子做好专业化处理,提高成活率。在处理种子时,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操作方式。

一是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使用芸苔素类产品作为调和剂,对种子进行拌种,从根本上提高种子抗病虫害能力。

二是利用微生物特性,使用瑞福康力防护剂以及微生物复合菌剂进行种子预处理,改善种子周围土壤的微生物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土壤肥力。

在播种种植期间,为提升工作效率,应当升级优化播种技术。要根据当地实际气候环境状况调整播种时间。以西藏地区为例,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日喀则和拉萨等地区需要将播种时间调整为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林芝等地区应在10 月中下旬进行播种,在此期间播种的种子能够实现最佳播种效果。要采用高效的播种方式,冬小麦的播种一般都采用大型农业器械进行大规模操作,节省了人力投入,同时保证了播种的行距和深度。播种的株间间隔应当控制在4 cm 左右,合理使用宽幅播种技术,尽量保证种子成活率,防止植株之间相互抢夺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及阳光等,影响整个种植地的冬小麦产量及质量[3]。

1.4 灌溉

冬小麦种植对于水量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农业种植经营者需做到以下两方面灌溉要求,保证冬小麦供水的科学、合理性,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及品质。

一是掌握正确的灌溉时机。土壤含水量对冬小麦植株的根系生长造成直接影响,水分过低会导致植株延缓甚至停止生长,出现萎靡蔫叶状态;水分过高会使根系窒息缺氧,导致植株死亡。因此,种植者不能根据经验进行灌溉,要做到合理补水,确保土地墒情良好。在种植冬小麦时,冬季补水要偏向防寒,用浇水的方式防范植株出现冻害,同时可起到杀死害虫的作用。春季要多观察天气变化,降水多时要降低灌溉频率。

二是注意节约用水。种植者可以通过湿度仪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及时汇总数据,为后续的分析操作提供便利。以滴灌、水肥等方式取代大水漫灌的传统操作模式,不仅能缓解水资源压力,而且能达到节肥增产的目的[4]。

1.5 施肥

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除了注意植株的合理供水外,也要重视施肥的技术优化。冬小麦成熟一共需要8 个阶段,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植株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这要求种植经营者根据生长期科学施肥。例如,在越冬期前,植株对于养分的吸收量较低,种植者需要重点施加氮肥,辅助以磷钾肥,保证植株根系生长。在越冬之后,植株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增加,种植者需要增加肥料的供给,保证土壤中富含足够的氮磷钾元素。

在传统的生产种植中,种植者对于施肥的用量及种类方面存在盲目性,不能保证有针对性地施肥,没有控制施肥量和施肥频率。过量施用肥料使植株茎秆细弱,降低了其抗病、抗倒伏能力,加剧了病虫害情况的发生,影响冬小麦的品质及产量。因此要控制好基肥、叶肥和穗肥的比例,促进冬小麦健康生长。

另外,要改进施肥方式,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融水性好或液态无公害的肥料添加到灌溉水中,通过滴灌方式定期定量地施肥,提高养料利用率,减少挥发损失,满足植株生长需求,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1.6 去除杂草

杂草不仅会与目标作物争抢土壤养分和生长空间,而且会对空气流通和光照起到阻挡作用,使病虫害情况频繁发生,影响冬小麦正常生长,因此种植者需要高度重视杂草问题。部分杂草与冬小麦的种类存在相似性,例如雀麦等,因此在施用化学除草剂时,需要注意化学除草剂的浓度及比例,防止除草剂对冬小麦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冬小麦生长或无法达到杂草清除的目的,降低小麦产量。对于已经拔除的杂草,需要及时焚烧或粉碎,防止成熟的杂草种子扩散,减少杂草传播源[5]。

除了以上几方面,种植者还需要优化秸秆还田技术。在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可以利用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在上茬作物收割完成后进行秸秆还田的技术操作,可以提升土壤肥力。将秸秆磨成易被土壤吸收的粉状,改善土壤营养环境,为冬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大大提高冬小麦对营养元素的有效吸收率,提高种植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宣传新型种植技术,提升种植者的科学种植意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使其放弃依靠经验的传统种植模式,以科学化种植方式保证种植者的经济效益。鼓励种植者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不仅拓宽其知识来源渠道,而且帮助种植者之间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并购买最新的农业机械,使冬小麦种植方式更加具有现代化特点。

2 现代农业冬小麦病虫害防治

2.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使用简单的道具以及物理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当前,冬小麦的病虫害大多以物理防治为主,有效降低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保证了冬小麦无公害、绿色环保。

病虫害防治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例如在田间管理期间,种植者可以在夜间悬挂诱虫灯吸引害虫,达到捕捉害虫的目的,这一方法主要利用了害虫大多具有向光性的特点,同时不会对冬小麦植株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在现代农业种植中,物理防治方式可以对冬小麦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极具发展潜力,是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操作中最有效的方法。相较于其他防治手段而言,物理防治措施需要购置的设备造价过于昂贵,因此物理防治手段大多应用于大规模的冬小麦种植地。

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施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农药的方式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因为化学防治具有价格低廉、效果明显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所以受到种植者的广泛青睐。化学药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大范围防治中的效果突出。例如在冬小麦的育苗期,施用苯醚甲环唑可以防治全蚀病,施用农药抗蚜威可以有效预防冬小麦抽穗期的麦蚜虫危害。

在施用化学药剂除草时,需要考虑农药对冬小麦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农药施用量,在不伤害冬小麦植株的同时,充分实现除草的目的,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例如冬小麦返青期较容易出现纹枯病,对小麦的生长造成极大影响,会严重降低小麦的品质,甚至会出现大规模植株倒折、干枯、死亡的现象。为了尽可能使化学防治不影响冬小麦的品质及产量,工作人员应当尽量采用污染小但高效的农药,将调整好比例的药液进行稀释,喷洒于冬小麦的根茎处。要想充分发挥农药功效,应当重复多次进行操作,每次操作的间隔时间应当控制在14~15 h。吸浆虫同样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虫害,以吸食冬小麦的汁液维持生存,如果不能及时防治,控制虫害情况,将直接影响冬小麦生长,降低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根据经验,可利用甲基异柳磷乳油防治,将药剂洒在受灾种植地的土壤表面,可有效防止吸浆虫对冬小麦植株造成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施用相同类型或性质的农药会导致病虫害增加抗药性,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不利于今后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另外,化学防治虽然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但是农药会残存在农产品、土壤和水源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人体健康[6]。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充分利用物种间的互补关系,结合冬小麦的生态特点,综合引用生态链的相关知识,利用害虫的天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手段。生物防治在有效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保护了农作物及环境,起到了有效防治冬小麦病虫害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化学防治带来的负面影响起到补救作用。长期施用农药,使某些害虫抗药性提高,加上缺少天敌的制约,造成害虫大量、迅速繁殖,使冬小麦的种植与生产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7]。

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联系,为冬小麦创立适宜生存的生态环境。引进害虫的天敌,通过捕食、寄生及病原微生物3 类物种对害虫进行有效控制,打破单一的生态链,建立各种群落之间新的平衡关联,起到保护冬小麦的作用。从当前冬小麦生长状况来说,赤眼蜂对于大多数影响冬小麦正常生长的害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和约束效果,因此可将赤眼蜂作为引进的天敌种群。生物防治具有无污染的特点,其发展应用前景十分光明,是有效防治冬小麦病虫害的手段之一。研究人员需要持续完善生物防治方式,为冬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效提升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4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科技逐渐深入农业领域,机械化、现代化种植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流。对冬小麦种植来说,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可进一步实现冬小麦增产,提升病虫害防治成效。在新时代大环境的驱使下,经营者应熟练掌握先进的冬小麦种植技术,了解先进的机械化装备,将现代化机械运用到实际种植过程中[8]。

根据目前的种植情况可以看出,对比传统的冬小麦种植方式,虽然现在的操作方式有明显进步,但是仍然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有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以西藏高原地区为例,由于种植经营者文化水平有限,地域方面存在不便,导致种植人员无法及时、充分了解当前先进的种植技术,影响了冬小麦种植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9]。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宣传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机械知识,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下基层开展相关活动,并组织种植者“走出去”到其他运作成功的示范基地“取经”,增加其种植经验,有助于提升新时期种植经营者的专业素质水平,提升其科学种粮意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实现冬小麦的增产增收,全面提升冬小麦种植技术能力,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助力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10]。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冬小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提升进步的空间。需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结合种植地的环境和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生长条件,采用更为合理、科学的田间管理方式,优化病虫害防治手段,提高其品质,使冬小麦在市场交易中具备竞争力,实现农户增产增收,提升农业种植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种植者冬小麦植株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准确辨识辣椒植株徒长及徒长的防控措施
哈密葡萄黄化病的发生情况及补救措施
橡胶树开割季在5月已经开始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