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探讨

2022-12-31

种子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栽培病虫害

杨 芬

(通渭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服务站,甘肃 定西 743300)

1 玉米种子栽培特性

1.1 种子特性

在农业生产中,玉米种子属于一类颇具特色的生产资料。一是生命力、活力强。相较于其他农作物种子,玉米种子生命力较强,出芽率高。若种植人员采用的栽培技术合理,玉米种子的芽势很强,在生长过程中能起到顶土力、耐瘠薄、耐旱涝的效果。二是生产风险性高。玉米种子栽培对纯度与发芽率有一定要求,但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玉米种子的栽培环境较为复杂,一系列环境因素会影响玉米种子的产量与质量,例如土壤、水源、光照条件,因而玉米种子栽培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1.2 栽培特性

相关研究显示,同等条件下,玉米种子自交系在单位面积内,对N、P、K 等元素的吸收量分别为杂交系的53%、59%、74%[1]。玉米种子本身有极强的光合作用力,叶片生长受光照条件影响较为突出。除此之外,玉米种子还有个体小、种子密度大、抗逆性弱的特点,种植人员在单位面积内获得的果穗往往较少。

1.3 生长条件特性

玉米种子栽培期间,种植人员应做好隔离区建设。通常情况下,种植人员会选用具有天然屏蔽功能的地块建设玉米种子生产与栽培隔离区。若种植人员选择在半山地区进行玉米栽培,玉米种子生长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极为明显,这为种植人员带来更大的栽培风险性。若栽培环境长期低温,玉米种子出现坏种的可能性很高。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影响玉米种子的生长。因此建议种植人员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区域栽培玉米种子。若玉米种子属于特殊组合,例如父本矮小,为提升父本散粉的便利性,种植人员可选择在坡地等有一定地势起伏的区域内进行栽种。

2 玉米种子栽培技术

2.1 催芽技术

对玉米种子实施催芽,既有利于提升玉米种子在播种后的成活率,也有助于提升玉米作物的产量及品质。若种植人员采用的催芽技术合理,有时甚至还能够收获“一次下种保全苗”的效果,完成种植的玉米植株抗旱能力强,且由于实施催芽后的玉米种子能够提前出苗、成熟,将该技术应用于对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的栽种较为合适。对于不能在播种期内播种的玉米种子,或只能播种在墒情不佳的土壤中的玉米种子,采用该技术来处理也较合理。以下具体分析对玉米种子催芽技术的应用。

2.1.1 催芽前准备

对玉米种子实施催芽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因此种子本身具有合格的生命力是使用催芽技术的前提。为更好地发挥催芽技术的效果,种植人员在选种阶段必须仔细查看种子的质量,筛选烂粒,包括各种发霉变质、受病虫害侵染而无法发芽的种子,仅留下优质、种植成功率高的种子。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放置在太阳下晾晒,持续3~4 d,可完成整个催芽前准备流程。

2.1.2 催芽过程

目前种植人员多使用浸种、火炕两种方式完成催芽。浸种催芽时,使用清水浸泡种子,洗掉附着于种子上的病虫害。完成浸种催芽后,种植人员可开始实施火坑催芽。这一步骤中,种植人员会用到塑料布、稻草等材料。先将塑料布铺设在火炕上,之后将稻草以10 cm的厚度铺设在塑料布上,找来麻袋、布片等材料,将其铺设在稻草上方,在稻草上放置经过浸种处理的玉米种子,厚度以不超过10 cm 为宜,最后为种子覆盖一层干净、卫生的麻袋或布片,起到保温作用[2]。

2.1.3 催芽注意事项

1)温度控制。温度因素对玉米种子的催芽效果有极为直接的影响力。整个催芽期间,种植人员应控制好水温与炕温,一般来讲,将水温、炕温分别控制在45 ℃与30 ℃左右较为合适,炕温过高会影响种子的生命力,导致种子无法顺利发芽。为提升炕温控制的有效性,种植人员可使用温度计类工具,将其放置在种子中,隔一段时间检查1 次(一般应隔3~4 h),同时还应适当翻动种子,避免种子长期停留于温度高的区域导致烧种。

2)时间控制。种植人员应严格控制催芽时间,避免影响最终的催芽效果。实践证明,若浸种时间过短,种子发芽不会有明显增速,催芽效果得不到体现;若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可能腐烂,也会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建议种植人员将催芽时间控制在8~10 h。实际操作中应关注玉米种子的具体品种,若玉米种子属于粉质型品种,将浸种时间控制在8 h 内较为合适;若为马齿型,则应控制在4 h 左右。此外火炕催芽的时间控制在24~36 h 为宜,待种子发芽后,种植人员可取出种子,并将全部的种子放置于阴凉地带中,静置4~8 h,待种子冷却后便可开始播种。

3)湿度控制。湿度同样是影响玉米种子催芽效果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火炕催芽期间,种植人员应多为种子喷洒温水,避免其过于干燥。种植人员可在种子中放置湿度计,定期检查种子的干湿情况,必要时采取手段进行调整。

4)播种前准备。完成催芽后,种植人员应对种子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催芽效果。例如,完成催芽后,种植人员不能第一时间播种玉米种子,应将种子放置于低温、干净的环境,避免种子幼芽生长过快对播种造成不便[3]。需要注意的是,在玉米种子完成催芽到播种前的这一段时间内,种植人员不应再对种子实施包衣处理,避免药害蔓延。种植人员应结合玉米种子的播种方式,调整催芽长度。例如,若种植人员选用梨袋方式进行播种,待玉米种子长出2 mm 芽后,可开始播种;若种植人员选用机械方式进行播种,应待种子芽长出4 mm 再进行播种。还应注意在播种前对芽实施风干。

2.2 栽培技术

2.2.1 整地

为提升玉米种子栽培效果,做好整地工作是重中之重。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更良好的水分、养分、通风条件,提升玉米产量、品质。

玉米种子栽培期间,种植人员应对整地工作保持高度重视,尽可能结合栽培技术的要求,选择合适时机,因地制宜地完成整地工作。一般来讲,应将整地的厚度控制在40 cm 左右,为玉米营造足够的透气空间。实践证明,玉米是一类根系延展性很强的作物。整地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对土壤实施深挖,增强土壤的保墒能力。若种植人员采用轮作方式栽种玉米,可在秋天完成深挖,将深度控制在22 cm 左右。若种植人员仅栽种玉米,应尽快对土壤实施灭茬,之后还应对深松垄沟做好处理,使其成为新垄。

2.2.2 选种

不同品种的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各有不同。为提升玉米栽种的成功率,种植人员应结合当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条件,严格把关选种工作,选择最适宜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种植人员可登录当地农业部门的网站,查看当地农业部门推广的玉米品种,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进行种植,有利于提升玉米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2.2.3 播种

播种期间,种植人员应重点加强对播种时间、播种间距的把控。一般来讲,经过催芽处理的玉米种子,相较于常规的玉米种子出芽更早,植株有较长的发育期,这是种植人员在栽种玉米种子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种植密度是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品质的因素,种植人员应重点加强对玉米种植间距的控制。一般来讲,田间密度较大会导致单株玉米吸收不到足量的水分、养分,使玉米品质下降;而种植密度过小会影响玉米的总产量。种植人员应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条件,严格控制玉米种植密度,尽可能实现高产栽培。

2.2.4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亦是玉米种植的一个关键环节,做好这两项工作有利于提升玉米种植的产量与品质。

种植人员在平时应多学习与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有关的技术要点与行业规范,在玉米生长期间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一般待玉米种子出芽后,种植人员应定期观察玉米出芽的高度与质量,并记录相应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种植人员应重点做好以下3 方面工作。

1)合理施肥。在耕地阶段,种植人员应为玉米田间施用足量的有机肥及一定量的氮磷钾肥,为玉米种子的生长营造更为良好的环境。一般可采用条施或穴施的方式,为玉米施种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施肥期间,种植人员应把控好玉米种子与肥料之间的距离,避免二者过近,引发烧苗。实践证明,将种肥施用量控制在300 kg/hm2左右,可获得不错的施肥效果[4]。待玉米进入抽雄期后,种植人员应再次为玉米施用150 kg/hm2的粒肥。若肥料用量较少,可适当浅施,以促进玉米根系的吸收,获得最优化的玉米施肥效益。

2)灌溉。玉米生长期间,种植人员应秉持节约理念,用好自然降水,尽可能以最少的灌溉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灌溉效益。在玉米田间管理工作前,种植人员应采用专业技术,测定玉米土壤的含水量,还应仔细研究玉米在各阶段的需水规律,在此基础上严格选择灌溉时间、水量,确保在植株的关键发育期为玉米提供足量的水分。在播种玉米种子前,种植人员应将底墒水浇灌在土壤中,促进玉米生长。待玉米生长步入大喇叭口期以及之后的抽穗开花期,应及时为田间灌溉足量的水,促进玉米结实。待玉米进入粒期后,应多浇水,使玉米顺利进行光合作用。实践证明,采用如上方法灌溉玉米,效果极为可观。

3)病虫害防治。现阶段,病虫害严重威胁玉米的生长。为提升玉米的产量及品质,玉米种植期间,种植人员应多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一般推荐种植人员兼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手段实施病虫害防治。物理防治手段主要是指在深耕期间种植人员将散布于田间的虫卵、病原体清除干净。在玉米种植期间,可使用黑光灯、防蚜网、黏虫板等工具诱杀害虫,实践证明此类防治手段有生态、环保特点,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一致[5]。化学防治手段主要是指针对玉米病虫害使用各种化学农药完成防治。例如,针对蚜虫这一类害虫,种植人员可使用12.5%烯唑醇、40%的噻虫嗪来防治。此类防治方法见效快、使用便捷,但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伤害性。种植人员在选用此种方式防治病虫害时,应重点把关化学药剂的质量是否合格。种植人员应当在正规的商家处购买药剂。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是指借助病虫害的生物特性完成病虫害防治的一类手段,例如使用信息素、天敌防治病虫害等。此类防治方法有极高的生态环保价值,但如何把控好天敌在田间的分布数量、减少天气环境对生物农药和信息素药效造成的影响,是种植人员在选用此类方法防治病虫害时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3 玉米种子栽培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玉米属于重要的农作物、经济作物。近年来,在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号召下,广大种植人员大力推进对玉米种子的优质栽培,强化了对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农业发展成绩,但目前玉米种子栽培尚存在诸多值得解决的问题。

3.1 玉米种子栽培现存问题

3.1.1 种植人员种植积极性不高

实践证明,玉米种子栽培常会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有时也会受到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玉米种子的生长时,种植人员常无法获得理想的栽培效果,长此以往会严重挫伤种植人员的种植积极性,阻碍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此外,目前玉米制种技术十分落后,尤其是对花期的预测存在较大问题,易导致种植人员无法及时完成玉米种子处理工序,影响后续种植作业的顺利开展。

3.1.2 玉米种子质量管理不完善

在农业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玉米种子的纯度与质量相较于过去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许多质量问题。对于目前引发这种质量问题的因素,一是玉米种子基地管理存在问题,影响了玉米种子的质量;二是部分种植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素质,影响了玉米制种。

3.1.3 玉米种子收购入库困难

目前玉米种子市场正处于发展过渡期,市场管理相对混乱,部分区域种植玉米种子甚至面临严重的地方保护问题,导致玉米种子收购入库存在较多困难,造成玉米种子企业收购、销售种子长期处于被动发展局面。

3.1.4 玉米种子田间保苗困难

目前玉米种子生产质量多受到栽培技术的成熟度、使用合理度的影响,行业缺乏与栽培技术配套、能够加快玉米种子颗粒灌浆速度的技术,造成玉米种子颗粒饱满度不佳,影响了玉米的田间保苗。

3.2 促进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发展策略

加大玉米种子推广力度是提升玉米种植业发展质量的关键性举措。在此后的工作中,为解决玉米种子栽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引进试验、示范操作等一系列方法,针对玉米种子推广给予更多的技术投入,还应完善农田基本设施建设以及相应配套技术的推广,促进玉米整体增产。为提升玉米种子栽培的成功率,应依照当地的实际条件,优选最合适的种植技术。例如对于位于平地的玉米田,在种植期间应当加强调节土壤温度与湿度;对于位于山坡区域的玉米田,种植期间应格外重视做好抗旱工作。除此之外,在玉米种子栽植过程中,选用合理的种植技术,严格把关玉米种子存储、播种、施肥、灌水、追肥、除虫工作,有利于提升玉米产量与品质,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经济作物。加强对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能够为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具有宝贵的实践价值。在此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应仔细分析玉米种子栽培技术要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栽培技术,在栽培过程中严格把关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尽可能提升玉米的品质与产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助推当地农业经济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栽培病虫害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贮藏中玉米种子活力与寿命的问题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低浓度克·酮·福美双利于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