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

2022-12-28寇玉达巴登其其克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寇玉达,巴登其其克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当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人们进入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并行的“后疫情时代”。对于高校来说,统筹分析研判新形势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意识形态阵地“安全线”和“防护网”,强化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师生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充分把握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对于更好坚守网络阵地,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传播和弘扬主旋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背景逻辑

(一)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是引导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1]。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现实力量,对社会存在发生重大影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意识形态论断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逐渐形成。一直以来,党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尤其在立德树人的角度,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随着网络信息化传播速度加快,多元文化冲击,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等各种思潮涌现,个别人受西方错误思潮影响,出现了思辨困惑和信念偏差。尤其在疫情发生后,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歪曲事实,发布错误言论,无端指责和恶意渗透,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更加突出。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十分迫切。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不仅是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更是疫情过后创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遵循。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践行者和引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力量,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往往体现在辅导员教育引导的结果中。“疫情发生后,高校师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网络的魅力和其带来的便捷,网络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2]。网络传播成为传递舆论信息的最主要方式,传统的线下教育和线上搭载线下教育的方式难以进行。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利用好网络新媒体工具,构建互联网话语体系,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入耳。与此同时,要更新思维,摒弃惰性心理,深挖网络育人内涵,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方式方法,运用大学生喜欢和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住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规律,把握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推出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定力,努力做好信息传播路途上的“把关人”,做好舆论领袖,共同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提升话语权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能力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形式向知识社会演变,专业化人才日渐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水平,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的职业认同,关系到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工作态度和职业稳定性,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辅导员的专业化,则是在职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辅导员工作上要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专门化。加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就是要求辅导员充分认识并把握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努力按规律办事。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熟练运用新媒体,占领主流舆论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领,不断提升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成为检验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当前,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媒体技术是一个高效、强势的话语构建平台,辅导员增强话语权就相当于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就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辅导员应当适应新时代媒体技术的发展需求,把握话语发布的主动权,把提升网络话语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技能和任务,以便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现实境遇

(一)多元文化冲击导致传统话语权地位削弱

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特定内容的总和,意识形态蕴藏在不同的文化现象中,且以不同方式和内容的文化现象进行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接受和传播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元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一方面,新媒体给受众带来了更多自主权,进一步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交织。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广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和受众对象,从原来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地传播和发布信息,这种高度自主的信息接收与传播,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传统话语传播的强度。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随着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的变化更加多元。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由于网络多元文化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把握话语对象的立场和意图,各种各样的网络载体和复杂的文化内容,让传统信息的流通不再闭塞和受到阻碍,大学生凭借自身思想意识的灵活性和更强大的信息接受能力,开始成为信息主动权的掌握者,导致高校辅导员的网络空间话语能力和主流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二)辅导员网络素养不够导致话语权实效性不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辅导员的网络素养已经成为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之一。辅导员的网络素养不仅包括日常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能力,还包括依托网络进行信息获取、信息识别、价值判断、文化创作、道德浸润的能力,是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文化传播、正确的是非评价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当前,高校辅导员综合运用网络的频率很高,但多数还停留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上,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效果还不是很强。一方面,辅导员自身存在“无意识”的媒介接触行为,这不仅会干扰正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节奏和状态,也影响对网络教育内容准确性的判断。同时,辅导员也存在主动搜索和整合信息内容能力不足,创作优质网络文化作品意向不强,自我网络印象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参加工作时间较长的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上传下达模式,话语传播的能力不足,不注重传播和表达的效果,缺乏必要的与大学生群体沟通的技巧,在话语的表达和传播形式上单一陈旧,部分辅导员习惯于传统的教师传授思维,从心理上未能真正做到接纳和利用新媒体并提高网络技术操作的熟练度,思想上缺乏创新意识,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滞后,固守教师话语霸权的思维,缺乏有效承担起主导话语权的能力。此外,高校对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和正确的评价机制,导致辅导员提升网络素养的积极性不高,话语权整体效果不佳;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其政治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同时,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匮乏也限制了其在网络空间上话语水平的提升。

(三)大学生思辨能力差导致话语权吸引力不高

新时代大学生除了具有自身明显的心理特征外,也有很多新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比如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活跃、敢想敢做等,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利己主义、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等问题。面对当前的网络环境,一方面,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降低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门槛,各种社交软件和新媒体应用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且被广泛应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变得碎片化和情绪化;另一方面,伴随网络受众的年轻化和网络的普及,迎合大学生趣味的碎片化信息更受到他们的青睐。此外,大学生信息筛选甄别能力匮乏。由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缺乏有效监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面对海量而又庞杂的网络信息世界,大学生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误导。尤其在疫情发生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现了新变化,比如行为方式更加网络化、思维方式更加多元化、社会实践缺失化、舆论传播复杂化等。一些西方媒体想方设法对我国抗击疫情的努力进行“甩锅”诋毁,甚至用一些“特殊手段”对极少数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进行渗透,为此,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思路策略

(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严守意识形态阵地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也是对文化进行的深刻反思和理性判断,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总结中国发展实践经验基础上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主流文化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途径,正确的意识形态也是整合社会群体价值取向、引导思想舆论方向、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文化主体地位,从更深的层面维护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一方面,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道德观念、爱国情怀等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到了新时期,形成了以国家、社会、个人为不同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奠定了深厚基础;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意识形态领域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高校辅导员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线,通过网络进一步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更要通过有方法、有内容、有步骤的策略性话语体系,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意蕴,准确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

(二)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构建平等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建设的根本问题就是话语权的构建问题,就是要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人民、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的话语权。因为辅导员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所以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通过恰当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意识形态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你说我听、路人心态”很普遍,降低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到达率。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注重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一些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一方面,要处理好“辅导员想说的”和“学生想听的”关系。网络阵地要在内容上切合学生关注,用网络语言和图片、文字、影音等现代表达方式,实现辅导员想说的和学生想听的精准对接,建立一个平等互通的话语体系。要以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为出发点,以“教学相长、助人自助”为主线,以价值引导、身心培育、学风促进为核心功能,通过学生易于接受、接地气的话语体系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切实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辅导员要直面学生思想问题和社会焦点、现实困难等,实施及时、主动、分众的教育引导,围绕辅导员和学生成长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总结反思,反哺实际工作,基于精准推广的传播方式,覆盖微信、QQ 等多种载体,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网上线、虚功实效。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面对面”和“键对键”的关系。要在线下和学生做知心朋友,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做好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面对面”的交心支撑“键对键”的交流,既要运用自媒体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敢于在大是大非面前大胆发声,做主导正面舆论的“大哥大”,又要善于在学生困惑时耐心倾听,做个“好听众”,乐于在学生充满创意地创作网络产品时虚心求教,做个“小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网络育人的合力。

(三)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增强网络素养

辅导员职业能力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保证,是辅导员在职业化进程中能力的综合体现。辅导员的网络思维和网络育人水平是新时期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也是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化、专业化评判的重要维度。辅导员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提升自身网络思维和网络素养,就是要不断提高网络文化建设能力、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网络规律把握能力。

一方面,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充分挖掘网络育人元素,推进自媒体与校园媒体的高度融合,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强化网络阵地的监督管理,尤其是把握意识形态阵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突出地位,主动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着力提高网络话语的吸引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文化活动,丰富内容,强化思想引领,强化对网络的引导能力、把握能力,牢牢把握网络空间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树立底线思维和敏感意识,加强对学生用网的有效监督和从严治理,切实承担网络安全主体责任,要定期开展形势分析研判,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及时回应和解决师生关切,通过网络收集好想法、好建议,将网络打造成发扬民主、接受监督的新渠道,加强对网络内容的把关审核,保证校园网络环境的清朗,提高对网络的驾驭能力,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建设文明网络空间。除此以外,辅导员还应该加强网络育人的理论研究,通过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并引导和带动广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积极培育正能量的学生网评员队伍,在大是大非面前“发声亮剑”,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