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理论对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启示

2022-12-28白锦霞程艳芬

关键词:特色理论时代

白锦霞,程艳芬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 0308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在党内外和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高度认同。大学生的学习宣传活动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蓬勃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巩固高等院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推进高校综合改革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教育活动的推进,学界从理论课程、第二课堂、日常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路径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并从强化主体责任、完善组织保障、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对形成长效稳定机制进行了探索。但上述研究重点从教育者(即教师)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受教育者(即当代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个性特点和能动性。本文引入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理论[2],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学习问题,力图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一、将接受理论引入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分析

接受理论,也称“接受美学”,兴起于20 世纪中后期,其一改西方文学理论中将“作者”和“文本”放于文学核心地位的观点,高度肯定“读者”的重要作用,认为整个文学史就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史,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和审美价值等只有读者通过阅读活动真正接受才具有意义。将该理论引入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是以大学生的视角研究学习活动,增加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大学生学习新思想的接受度和效果。任何一个事物在被接受之前都是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本身,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无法发挥其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也是如此。无论思想本身如何伟大、内容如何博大精深,只要不被青年学生所接受,教育的效果就不会得到显现。当前,虽然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但思想政治教育多数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进行,知识选择和传授的主导权、控制权在教师手中,学生多为被动参与,参与感不强。加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政治性和理论性强等特点,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和系统深入的研究,很难达到既生动又深入的讲授效果,这不仅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指引,甚至还会导致课堂干涩枯燥,削弱学生的学习意愿[3]。将接受理论的“读者为中心”引入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个性特点和生活方式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讲授内容、确定活动开展方式,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大学生学习新思想的接受度和效果。

二是接受理论与学生学习活动在要素、过程方面的相似性为提升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效果提供内生动力。接受理论和大学的学习都是人类的认知活动,二者在要素、过程中具有相似性。在接受理论中,作家相当于教育者,读者相当于学生,文学作品相当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受环境相当于开展学习活动的环境,接受媒介相当于课堂、实践等学习方式。接受理论认为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要被接受者所接受才算文学创作过程的最终完成,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必须通过教育者对新思想的阐释最终落脚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上才有价值和成效。二者在要素、过程中的相似性是将接受理论引入大学生学习这一重要思想的基础和内生动力。

二、将接受理论引入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注意事项

将接受理论引入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增加大学生的接受度、提升学习效果方面作用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接受理论是针对文学批评界过分重视“作家”和“作品”的现象而登上历史舞台的,但其一开始就过分重视“读者”,将作品的完成和价值的实现归结于读者,和传统的文学批评一样未能实现文学批评活动内部的平衡,必将陷入读者的主观主义,造成文学史的混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系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如果将其学习宣传完全取决于接受者的自主选择和积极主动,将严重影响思想的学习贯彻以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与新时代共成长,思维活跃、思想先进,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他们又处于精神上的“断乳期”,思想上还有待成熟。责任的重大、思想上的时代特点和年龄特点的矛盾性,决定了如果完全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归结于青年学生,则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将接受理论引入新思想的学习,要坚持辩证法,重点借鉴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视角,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尊重教师主导地位。在将接受理论的“读者为中心”引入大学生学习新思想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个概念。教师的主导地位,指教师根据长期的理论积淀、课程要求、教育目标和学生特点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进行科学的选择、设计和规划,紧紧把控学习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学生的主体地位,指教育内容、方式的选择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个性需求等,增加教育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将二者等同,完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轻则会使他们学习态度冷漠、重则会对学习内容产生误解,严重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因此,在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学习中,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引导大学生新思想深入言行和心灵的目标。

二是正确看待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需求是实现“以读者为中心”和增强教育吸引力、提升学生接受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进入新时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和多元。面对多元化的强烈需求,教师必须遵循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围绕提升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效的目标,在正确看待大学生时代特点、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育内容,创新设计教育方法。

三、接受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路径研究

“读者中心”“期待视野”“召唤结构”是接受理论的基础概念[4],将其引入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教师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等领域,囊括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接受、需求和参与全过程。

(一)“读者中心”:以接受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受尊重感

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价值是“客观属性”和“作者赋予”,即文学作品要么是向读者传授客观知识,要么是表达作者内心真情实感。两种观点因重视“作品”和“作者”的地位,而将“读者”这个构成文学活动的重要因素边缘化。接受理论的历史价值就是一改此种观点,提出以“读者中心”,将读者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5]。第一,接受理论认为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第一文本”,只有在经过读者的主观能动解读形成“第二文本”,文学创作活动才算真正完成。第二,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有“隐含的读者”,并会根据这个“隐含的读者”的需求、期待、审美特点等进行创作。第三,文学价值的实现最终取决于读者是否接受。读者接受,价值实现,反之,则仅是作者创作的“第一文本”。

将接受理论的“读者中心”引入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接受度。

1.与大学生平等对话。随着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但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考完将知识还给老师”等现象依然存在,这说明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并不了解,只是将其作为需要考试的知识点而进行机械性的记忆。同时又因为政治性和理论性强,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困难,以至于有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传统的教育中,教育者占据主导,具有很强的控制权,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地位的失衡导致学生“失语”,沦为教育的“旁观者”和“缺席者”。将接受理论引入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打破传统教育中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围绕学习内容展开交流,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育者负责点评和引导,实现教育和学习活动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交流”的转变。

2.提升大学生的受尊重感。“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提升大学生的受尊重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也是心理上的“疾风暴雨期”,自尊心强但很脆弱,追求独立的人格但很容易遭受打击。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训斥,或者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受到挫伤,导致其学习的主动性变差、抵触性强。二是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差异。新时代青年成长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个性强烈、思维敏捷、追求自由,有极强的求知欲。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背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教育者如果可以在兼顾思想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内容的选择与教育方式的更新,将极大地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接受度。

3.强化大学生学习主体能力。接受理论指出,作品只有在被读者阅读后其价值才能最终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其价值只有被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接受后才能深入贯彻。因此,要在尊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引导其提升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世界寻找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寻找民族性、时代性的内容,并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深切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以饱含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奉献意识等精神的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二)“期待视野”:以需求为导向,满足学生的期待感

期待视野是接受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指读者在阅读前根据审美经验和自我需要对文学作品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读者作为接受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阅读前不是一张白纸,已经有一定的审美经验,主要包括读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知识结构、生活经验、艺术涵养、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等。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审美经验为基础,是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既有出于惯性的定型期待,也有打破常规的创新期待,两者交替存在,对立统一,决定了读者对作用的认知和评价[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繁荣昌盛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推进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在思想和精神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保证。然而,人的一切活动最终都取决于个人的期待和期待是否得到满足。将期待视野引入大学生的学习,就是要了解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的期待和需求,进而规划教育和学习的侧重点、预期目标等,满足学生的期待感。

1.了解大学生的需求。需求是个体内部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增强了接受主体学习的动力。在接受活动中,如果接受主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则继续进行下去的动力和可能性比较大,反之,则可能性比较小。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需求是多元的。所以在教育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需要。既要满足学生了解国家指导思想、大政方针的客观需要,又要满足学生增长知识、提升本领的成长需要,还要满足学生提升境界、开阔胸怀和视野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生解决面临困惑的现实需要。

2.符合大学生的期待视野。接受理论高度重视期待视野的作用,如果作品和读者的期待视野保持统一,那么读者就容易接受;如果作品和读者的期待视野不一致,则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超出了读者的审美经验,就不会被读者所接受。大学生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前,已经通过初、高中阶段的教育,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所以他们在学习时会调动头脑中相关的知识、生活中的经验以及当下的情感。如果充分挖掘新思想的时代内涵,使其符合大学生的期待视野,甚至解决了他们之前在学习中的疑惑,他们则会从学习中获得快感,刺激其进一步学习。因此,教育者在通过课堂学习或者实践的形式引导大学生开展学习时,应充分重视教育和学习内容符合学生期待视野的原则,才能有效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3.关注大学生的创新期待。人都有两个倾向:一是保守,二是创新。保守重视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等的一致性,保证人类活动具有连续性;创新要求打破常规,使得新事物能取代旧事物,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动力。接受理论认为,期待视野不仅有定型期待,也有创新期待,如果文学作品一味符合读者的定型期待,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完全在读者的期待中,不能带给读者心理上的刺激和快感,则读者会很快失去兴趣;如果作品能在被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出现人物性格的变异、情节发展的扭转,则会激发读者的好奇,引导读者在不断的阅读中体会精神的满足。因此,教育者在引导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要敢于打破传统思想政治课单调严肃的教育内容,多引用鲜活的事例、讲述感人的故事,通过关注大学生的创新期待推动学习教育成效的提升。

(三)“召唤结构”:以参与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存在感

召唤结构由接受理论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他认为,作家创作的“第一文本”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中有许多情节中断导致的“空白”和图景不连贯引起的“空缺”,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寻求连接缺失的无言邀请”。读者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通过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和“空缺”,最终形成“第二文本”,实现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由此可见,“召唤结构”也是接受活动顺利进行的动力。将接受理论里的“召唤结构”引入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科学利用“空白”和“空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最终将教育者提供的“第一文本”变为学生参与创作的“第二文本”。

1.教学内容要“留白”。传统思政课学习主要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参与的机会比较少。将“召唤结构”引入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就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如教育者可以不以当节课确定的讲授主题开头,只是向学生讲述当下感动中国的黄文秀、钟南山等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或是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情怀,都属于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范畴。学生积极参与,调动自我经验,探索形成“第二文本”,推动学习活动继续顺利开展。因此,教育者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创新求变,利用“空白”“空缺”不断改进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教育和学习中去。

2.教学方法要“留白”。教学方法的“留白”指打破教师满堂灌、唱独角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样性和未确定性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系统,在切身的参与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第二文本”。如在引导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中,可以以问题开头,采用专题讨论式、主题辩论式展开,如以“中国人是否有信仰”引导学生分正反两方开始辩论。在辩论中让学生逐步明白“科学信仰”“宗教信仰”等概念,并让他们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积极传播和忠实践行者。在实践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文化基地以及传统文化建设区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调动其头脑中关于这段历史的知识,在亲眼见、亲耳听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了解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升华为对伟大祖国、民族的热爱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决心。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VR 技术等新媒体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变学生被动的“聆听”到主动的“分享”,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接受[7]。

猜你喜欢

特色理论时代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